人民网评:尊重科学,卸下“零增长”的心结
中国内地3月21日新增确诊病例数为46,其中45例为境外输入。首例境外输入病患向境内人士传染病例,打破了持续数日境内零增长的“好日子”。
疫情发展一波三折,全球疫情急剧爆发,都让“零增长”被中断显得很正常。毕竟,对于新冠肺炎病毒的致病机理,直到目前全世界都还没有认识清楚。境外输入压力与日俱增、无症状感染者以及治愈者复阳病例,都成了疫情防控难点。
这两天,某记者所写“我最难忘的一天”流传较广,该文称武汉多处出现新增以及复阳病例均被“瞒报”了,盖因政府要死守“零增长”。今天,“武汉发布”对此进行了逐一予以澄清。尽管是虚惊一场,但是普遍关注背后的焦虑却是真实的。会不会有些地方为了“零增长”、为了复工复产,甚至为了所谓“政治正确”,而瞒报疫情?这是全国人民十分关心的问题。
百姓有疑虑可以理解,但应看到这样的事实:经过方方面面特别是医护人员艰苦卓绝的努力以及武汉人民“闷”家近2个月的代价,现存确诊病例从高峰时的5万多例减到3月21日的5143例。目前,当地医疗资源已经盈余,病人才会往高水平医院转移。当此之际,公然在病例数字上做手脚的可能性极小。一来,湖北曾严肃处理并立案调查咸宁缓报瞒报官员,有前车之鉴,谁敢铤而走险?二来,疫情风吹草动万众瞩目,想瞒也瞒不住,谁敢冒被钉在历史耻辱柱的风险?
政府公信力的失去很容易,重建则艰辛而漫长。但是,再难,也要坚持公开透明,实事求是,如同新任湖北省委书记应勇的明确要求:对已确诊病例不允许核减,已经核减的必须全部加回,对相关责任人要查清事实,严肃问责。
只要不打折扣,实事求是,疑虑终将散去,信任终将重建。
当前,疫情趋缓势头没有变。“零增长”是百姓期待,也是政府关切。而且越来越多的地方,也确实长时间保持了“零增长”。但“零增长”不能成为生产生活走向正常的最大心理障碍,更不能为了“零增长”就过度紧张,甚至瞒报缓报,消解群众安全感,影响复工复产大局。境内新增病例零星反复,符合疫情发展特点,各级政府要科学看待,绝不能在“零增长”问题上搞所谓“一票否决”,否则必然催生新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甚至假大空现象。只要尊重科学,及时处置,及时做细做严流行病学调查,就向公众明示了疫情防控“安全阀”。
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是一场持久战。树立政府公信力,是凝聚战“疫”力量的重中之重。即便“零增长”被零星突破,只要公开透明,就能够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无碍于政府公信力。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兹事体大,轻慢不得。(作者:李泓冰)
延伸阅读
3月22日凌晨1时41分,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微信公众号“武汉发布”更新文章称,网传湖北一位主流媒体记者的亲身经历《我最难忘的一天》披露武汉有新增确诊病例的情况不实。全文如下:
该文传“玫瑰西园社区新增2例确诊病例”、“丽水康城小区又有新增病例”、同济医院新增100多例新冠确诊病例、放鹰台社区一刘姓婆婆在省人民医院就诊推诿的情况后,市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责成有关单位迅速调查核实,具体情况如下:
1、3月20日,网传汉阳区玫瑰西园社区告示“116单元有两例新冠确诊病人,对此单元进行封闭。” 经查,玫瑰西园116单元一例患者为3月6日确诊病例,现住院治疗;另一例为3月11日阳性检测病例,现在康复驿站隔离康复。两人均不属于新增确诊病例。
2、3月20日下午,网传韩家墩街综合社区关于“昨晚丽水康城小区又有新增病例”的“重要通知”。经查,小区居民张某某为无症状感染者,根据《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的通知》,非确诊病例。
3、 2020年3月19日,有网民在微信群散布昨日同济医院新增100多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经向同济医院和硚口区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了解核实,同济医院所有新冠核酸检测阳性病例都依法依规进行网络直报,同济医院本部、光谷院区、中法新城院区近日均没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4、放鹰台社区一婆婆刘某某在人民医院就诊情况。经查,刘某某曾因新冠肺炎入住省人民医院光谷院区治愈后出院,3月17日凌晨2时许,刘某某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由其女联系120送至省人民医院本部就诊,医院为其做了CT检查,显示“考虑病毒性肺炎,较前稍增多;新增双侧胸腔积液,近液面肺组织膨胀不全",并于上午10时许进行核酸采样,因核酸检测需要几个小时时间,省人民医院本部未能出具明确的诊断意见,在等待期间,刘某某被安置在留观病房,因省人民医院本部不再是新冠定点医院,当晚18时许,省人民医院将其收治到该院光谷院区,19时许,刘的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19日,医院再次对其核酸检测,仍为阴性,目前刘在院治疗。在收治过程中,因未确诊,难以进行分类处置,只能安排在留观病房,所以等待时间较长,期间,未发现有违反规定不收治以及相互推诿问题。
近几天,武汉市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为零,均为各医疗机构、各级疾控部门依法依规进行网络直报,数据客观真实。
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涉疫大数据和流行病学调查组
2020年3月22日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武汉发布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