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木耳
来源产地
为念珠藻科植物念珠藻或其同属植物的藻体。夏、秋雨后采收,洗净,去杂质,鲜用或晒干。可食。
生于夏、秋季雨后潮湿草地或湿水滩旁。
分布于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等地。
别名地耳、地踏菇、鼻涕肉、地踏菜、天仙菜、天仙米、地软、地衣、地木耳、地皮菜、地捡皮。
性味功效
《全国中草药汇编》
淡,寒。清热,收敛,益气,明目。用于夜盲症,脱肛;外用治烧烫伤。
《中药大辞典》
甘淡,寒。清热明目。治目赤红肿,夜盲症,烫伤。
《中华本草》
甘;淡;凉;寒。清热明目;收敛益气。主目赤红肿;夜盲症;烫火伤;久痢;脱肛。
【归经】
肝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1-2两。外用适量,研粉调敷患处。
【配伍运用】
治夜盲症用地软二两,做菜经常食。
治汤火伤用地软五钱。焙干研粉,菜油调敷患处,或加白糖三钱,香油调敷患处。
【注意】
不宜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