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惯了大江大河,总向往烟雨渺渺的江南,体味一下江南水乡的温柔与多情。提到江南,很多人的脑海里会闪现出,美丽如画的杭州,水墨泼染的徽州,绚丽多彩的江西,山水动人的广西。提到广西,人们总能想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和“渔舟唱晚”的阳朔,殊不知,广西还藏着一个惊艳千年时光的古镇,它比西湖更静谧,比西塘更古朴,一路奇景,它就是黄姚古镇。
黄姚古镇位于广西贺州昭平县东北部,距离贺州市区40公里,距桂林200公里。黄姚古镇曾经作为电影的拍摄取景地,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很多人都会结伴来到这里旅游体验一下古朴奇景,欣赏周边的景色风光。
黄姚古镇方圆3.6公里,属喀斯特地貌。发祥于宋朝年间,有着近1000年历史。自然景观有八大景二十四小景;保存有寺观庙祠20多座,亭台楼阁10多处,多为明清建筑。著名的景点有古戏台,安乐寺等。
黄姚古镇2007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09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4A景区。
黄姚是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镇,它发祥于宋朝年间,由于镇上以黄、姚两姓居多,故名“黄姚”。
·和很多江南小镇一样,有小桥、流水、人家,有精雕细刻的檐梁壁画,有屋檐上诗文画壁的古宅民居。
·如果是夏天来这里,不妨去农趣园,是赏荷的好地方,园内还有复原的豆豉、豆腐、榨油古作坊。
黄姚古镇里的门楼、古戏台、古街、古井、民居、宗祠、庙宇、桥、亭、匾等有形建筑遗产,特别是作为整体出现的古镇聚落环境。古镇明清古建筑保存有300多幢,面积达1.6万平方米,完整保存8条石板街,全部用青石板砌成,全长10多公里。还有亭台楼阁10多处,寺观庙祠20多座,特色桥梁11座,楹联匾额上百副。古镇建筑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其设计建造匠心独运,从建筑学上说也是一笔宝贵的遗产。
这棵龙爪榕已经有850多年历史,因其技干道垂下来形成笼爪而得名,是黄姚古镇最老的一棵榕树。
黄姚古镇同姓民居建筑多以祠堂为中心修建并向外辐射。黄姚古镇现有八大姓氏,九个宗祠,两个家祠,民居建筑多为同一姓氏围绕祠堂周围居住。
古镇居民多为明末清初因避战乱或经商等原因迁徒至黄姚的移民,迁至黄姚后多以经商为生,家境普遍富裕。因此在住宅的建筑考虑上,更多的是出于抵御战乱与盗贼抢掠财物的防御与安全需要,无论是单体还是整体的建筑布局都有着较强的防御功能。
建筑群的功能各有分区:龙畔街、中兴街主要是大户人家的生活区,安乐-金德-迎秀-连理-大然街是商业贸易区;姚江两岸的公共建筑是休闲娱乐区。
景点
守望楼
守望楼在龙畔仙山祠下。 这座城楼是黄姚古镇的一个关键城楼,这城楼的作用就是守关、辽望。每逢初一、十五,都有人到此处来上香,祈求平安。
司马第
司马第位于龙畔街52-53号。 这里的"司马"不是姓氏,而是官职。"司马"有几种解释:一是兵部尚书的别称;二是府州通判的别称;三是同知的俗称。据史料记载,这户人家姓莫,明朝时当的"司马"官,即是府州通判。
古戏台
古戏台位于姚江边,宝珠观东侧。 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年,也就是1524年的黄姚古戏台。它属单檐歇山木石砖瓦结构,整座戏台平面呈"凸"字形,是一座八柱式,带后台、厢台、边栏的亭阁式戏台。
鲤鱼街
鲤鱼街位于古镇东面的鲤鱼街路中。 古时候,工匠们在铺砌石板街时,遇到了一块突起的天然岩石,于是他们将这块石稍加修饰,凿成了这条长约2尺的鲤鱼,称之为"盘道石鱼"。这条街也叫"鲤鱼街"。
仙人古井
仙人古井距离源头鸡公山约两三公里,占地约50平方米,有1米多深,分为5口。 古镇上的人把这井的水称为神仙水。仙人古井第一口井是专供居民饮用的,第二口井是洗菜用的,第三、第四、第五口井是洗衣服、洗农具用的。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为"取水节",那天的中午十二点钟以前,镇上的群众都来这里上香取水。
仙人古井
仙人古井第一口井是专供居民饮用的,第二口井是洗菜用的,第三、第四、第五口井是洗衣服、洗农具用的。
安乐寺
安乐寺在黄姚安乐街。 明朝万历26年(1573年),土人为排斥到这里谋生的汉人,经常出来抢掠钱财,于是他们以鸟羽檄(急文)呈上,请知事和府台知府派官来治理,当时知府派千户李道清率官兵讨平了土民之乱。为了感激平定叛乱之有功官兵,黄姚民众集资建了这个寺,起名"安乐寺",立寺公神像(李道清)永远纪念。当时是清朝初年(1644年),至今已有360多年历史了。
南蛇出洞。
南蛇出洞是黄姚古镇代表性景点之一,位于古镇新兴街,在一块大石依墙而出,形态像一条出洞的蟒蛇,称"南蛇出洞"。当地的老人说,当年有人企图破坏这条蛇,把房子建在了蛇头上,第二年房子就塌了。
当地人认为,自然万物都是拥有灵魂和情感的,要顺其自然而不能破坏它。此石与龟石隔江相望,恰在真武山下,传说是真武帝左踏南蛇右踏龟。
南蛇出洞是黄姚古镇代表性景点之一
带龙桥。
黄姚15座古桥梁中最大的一座,电影《面纱》曾在此取景。
平时,江水从大拱流过,洪水期间,小拱则起分洪作用。桥面全部用当地的厚石板铺成,石板之间用特制的铁卯连锁,把桥面牢固平整地连成整体,将中立均衡落到桥拱,防止石板日久向两边分离。该桥重修至今,依然牢固如初。
见龙祠。
见龙祠是黄姚古镇[1] 景点之一,据说远古的时候神龙曾降临到黄姚,为了纪念这一盛事,让神龙永驻黄姚,让黄姚从此以后风调雨顺,四季平安,人们就于清初修建了一座祠,用以祭祀神龙,所以此祠就称为"见龙祠"。
见龙祠为单座式祠,砖石结构,中有祀台,台下有焚纸炉,两旁建有碑坊。
这里没有耳熟能详的伟人或文人,却有质朴在理的祖训家规;没有高档精致的酒楼,却有生态清爽的家常菜;经商的鼎盛时期虽已不在,但用心经营、注重口碑的意识却深入民心。
黄姚古镇的难得之处在于,在已经商业化,住宿吃饭都很便利的情况下,却又能保留大量本地人的生活。很重要的一点是黄姚自古就是商业重镇,周边乡村的集市中心,所以当地人非常善于经商,也颇有口碑意识,无论是否有成交的意向,都热情地招呼款待你,从客栈到特产,无一不是如此。这里开店经营的大多是当地人,卖的也多是当地的特产,比起其他犹如义乌批发市场的古镇,黄姚真是好太多。因此无需对这里的商店太多的诟病,毕竟你还没把这当景点前,人家在古时候已经就在这卖着豆豉了。
去黄姚古镇体验慢生活,漫步宁静的黄姚古镇,会让你体会到“再急躁的人,到了黄姚,性子都会慢下来”的真意。古镇比较宁静,很多时候在这里的生活会变得比较慢一些。
出行时间:
一定要错开法定节假日,住宿价格翻倍不说,游客也非常多。最好能在平日来,更能还原一个清净的古镇。在古镇一定要早起,七点多,商铺还没有开门,几乎没什么游客,见到最多的,是当地准备上学的孩子。
关于交通:
乘高铁到贺州南站后,可以坐公交到贺州西客运站,乘坐大巴前往黄姚古镇,约一小时一班。也可以拼的士前往,从高铁站直达古镇,四十元/人,回程也一样。
关于住宿:
平日里黄姚的住宿并不贵,我们住的德云山庄,以及拍圣光的古家客栈,都是一百多一晚,干净卫生,空间足够,而且老板都很热情。
关于餐饮:
我们这几天大多都在带龙桥旁边大树底下的食缘农家饭就餐,风景很好,推荐瓜花菜和笋焖肉,笋真的很嫩,一点也不起渣。
关于服装:
黄姚的颜色以山、水、树的绿色和砖墙的浅黄色为主,穿红色会比较显眼,材质上适合质朴一些的棉麻文艺风格。如果没有合适的衣服,也可以在当地选购,有很多文艺民族风的服装店铺。
泰州小叟申明:部分文字和配图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