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开学季,考上“双一流”大学还准备退学复读,问题出在哪儿?

2019-09-05   高考志愿行

进入9月份,各大院校陆续开学,一些开学早的大学已经完成了军训,全面进入正常的教学工作。每年这个时间段都有一些大一新生仍然很纠结,自己虽然考进了“双一流大学”,但专业被调剂,是继续在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学习,还是回原来的高中继续复读一年。

既然已经开学报到开始了大学新生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专业冷门,就业艰难

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很多高考生、家长都抱着能报985大学就不报211大学,能报考一流大学的就不考虑一流学科大学,或者是普通大学的想法,但是自己的高考分数在填报985一流大学时并不占优,够不着一流学科或者是王牌优势专业,满足了学校投档线,却不够专业分数,被调剂到分数较低的冷门专业。

在同一所大学学习,了解到热门专业的学习和将来的就业情况,产生了较大的反差。被调剂的冷门专业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都不理想,加之自己又不喜欢,学习没有劲头,每天在煎熬中度过。再考虑到四年以后的就业更是心灰意冷。

转专业,考研难度大

有的大一新生刚入学后,通过学长、导员了解学校的转专业情况,很多大学转专业限制条件很多,名额有限,即使自己很努力的学习,恐怕在大二时转专业也很难成功。退一步讲,跨专业考研难度依然很大,况且拿考研录取率来说,难度并不亚于高考。

气候、饮食、生活习惯难以适应

北方高考生报考了南方的大学,或者是南方的高考生报考了北方的大学,一部分同学短时期内很难适应当地的气候、饮食,一些同学“水土不服”,被肠胃疾病、皮肤疾病常常困扰。南方的同学也很难适应北方学校大澡堂洗澡的习惯等等,不一而足。当然,大部分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还是能慢慢适应的,毕竟求学求知是最主要的,其他困难都能克服。

不满意学校的设施和环境

一部分同学对大学校园的憧憬与现实的校园差距很大,一些大学的基础设施、学校环境、住宿条件等还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更新换代慢,如果学校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如西部一些省份的大学,外界自然环境也相对较差,对于没有经历过艰苦生活的00后同学来说,很难接受。曾经有这样的传言,有些学生一下车,哭着就要去复读。

从开学报到到退学复读,归结原因,不满意所学专业是主导因素,提醒2020届高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填报好高考志愿,切莫因一时的冲动造成入学后的被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