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红”的人工智能,排名30强中仅有6所是211,实力不输985

2020-04-25   高考志愿行

近两年,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工科专业“走红”,如雨后春笋蓬勃而发。自2017年,中国科学院大学率先成立人工智能技术学院以来,上海交大、南京大学、哈工大、南开大学、杭电等高校纷纷布局,仅2019年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高校多达179所之多。

开设人工智能的高校从985,世界一流建设大学,到211,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大学,再到普通的一本、二本大学,甚至是部分高职(专科)院校,各个层次的高校均有开设。而据排名显示,在排名前30强的高校中,24所是985,一流大学,仅有6所是211,一流学科建设大学。

从排名看,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大位居前3强。在前10强中,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分别排名第8名和第9名,充分展示了其实力。武汉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这4所大学分别排名第24名、26名、27名和29名,中南大学排名第30名,在前30强中垫底。

在这6所211,一流学科建设大学中,北京邮电大学高考录取分数最高,考取难易程度超过很多985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高考录取分数相对较低。以2019年陕西省理科投档分数为例,北邮最低投档636分,北京交大608分,西电605分,南京理工598分,武汉理工593分,哈工程585分。可见哈工程报考性价比最高。

人工智能是一个交叉学科,涉及到数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哲学和语言学等学科。尤其对数学和计算机科学要求较高,如果没有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良好基础,缺乏交叉协作环境,人工智能学科的发展就无法获得坚实支撑。

同样,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如果在数学、计算机学科方面实力不强,师资力量不足,实验室等硬件设施不完备,那么培养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吗?对于高考生而言,如果对数学科目不擅长或没有浓厚的兴趣,那么人工智能恐怕也学不好。

人工智能“走红”,但作为高考生必须对自身和学校实力有充分的了解,不能盲目报考,否则会一事无成。总之一句话,无论专业是否“走红”,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走红”的人工智能,排名30强中仅有6所是211,实力不输985大学,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