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30多年老房成危房,不拆建不挪位,原地“脱胎换骨”成“新房”!

2019-12-07   文明宁波

砖混结构的房子被鉴定为危房,

周围空间局促,

达不到原拆原建的条件,

怎么办?办法来了——

不拆房屋却让它“脱胎换骨”,

将房屋结构从原来的砖混结构

置换为全新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这是全宁波首个“全置换”住房解危工程。

全市首个

“全置换”住房解危工程

镇安街38号住宅建于1979年,1980年投入使用,为独栋住宅。房屋建筑面积956平方米,原为5层砖混结构住宅楼,共有住户12户。

2015年,该住宅出现墙体开裂、外墙脱落等问题,经街道、社区与居民协调,居民100%同意共同出资申请房屋安全鉴定。2015年8月26日,该住宅被鉴定为D级危房,“观察使用”。

2017年7月,在定期观察中发现隐患有进一步扩大趋势,百丈街道随即决定对房屋进行腾空,启动解危程序。

“2017年12月,房屋全部腾空,我们考虑了多种解危方案。这是一栋老房子,周围空间局促,达不到原拆原建的条件,我们多方征求意见,最终决定通过‘全置换’的办法,达到新建住宅的效果。”百丈街道城管办相关负责人说,这是全市首个“全置换”住房解危工程。

“全置换”施工难度更大

工期要10个月

前天下午,媒体在施工现场看到,10多名工人正在开挖地基,增加的房屋桩基,将房屋结构从原来的砖混结构置换为全新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每个阳台下都用两根粗大的木柱子支撑。

“施工前,我们对房屋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这栋危旧房存在墙体开裂、倾斜等危险因素,我们采取先加固后置换的办法进行原位托换。”负责该项目的浙江省岩土基础公司江怡表示,“这样一来,施工的难度更大,工期也更长。如采用原拆原建的办法,工期大概只要6个月;而现在这种‘全置换’的施工办法,工期要10个月。”

据介绍,该住宅位于镇安街靠近百丈路,交通人流密集,因此,施工中采用了振动小、噪音低的锚杆静压桩,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住了30多年

邻里感情深厚,不想搬离

葛金昌今年79岁,家住镇安街38号5楼。自从2017年鉴定出危房后,他和老伴已经在儿子家住了两年。如今,一有空,他就到施工现场看看。

1980年,葛金昌和妻子入住镇安街38号,到2017年鉴定出危房后搬离,已经住了整整37年。

“我们楼一共12户,其中6户是老年人,75岁以上老人有10人,我们邻里之间感情深厚,大家都不想搬离。”葛金昌说,“这个地方生活便利,无论是交通、就医还是购物,都很方便,我们生活了30多年,都习惯了。

近年来,房屋出现墙体开裂、外墙脱落等危险因素,让住户们深感不安。“记得有一次刮台风,掉落了1平方米左右的墙皮,还好没伤到人。而且每次台风来临之前,社区都会挨家挨户上门通知搬离。”葛金昌说,到了2017年,房子不能住人了,邻居们有的住到了子女家、亲戚家,有的租房子住。

“现在政府出资帮我们改造危房,10个月后,我们就能住回来了,我和邻居都很期待,感谢政府帮我们老百姓做了件大好事。”葛金昌高兴地说。

说起“全置换”解危,葛金昌表示,街道和社区都征求过大家的意见,大家都清楚这件事。“我们还是全市第一栋这样改造的房子呢!改造后安全问题解决了,我们住得也放心了。”

来源:宁波晚报

编辑:妙朵儿 责任编辑:苏叶子

传播文明 引领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