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谈出轨的电视剧。
不得不说,实在是看得我热血沸腾!
(当然,不是因为出轨沸腾。)
这是一部韩剧,叫《春夜》。
在这部剧里。
女主李静仁是一个很普通的图书管理员。
她有一个相处了4年的男友。
礼貌上进,家境也不错。
但他还是没靠任何关系;
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在银行做到了科长的位置。
照理说。
男女双方条件都还不错;
而且也在一起了这么长时间;
感情应该是非常稳固且幸福的。
但很神奇的是。
静仁和男友之间;
不但没有特别幸福的感觉。
甚至有时候两人的互动,还显得有些刻意和生硬。
男友也不是对静仁不好。
当父亲瞧不上静仁,多次催他分手时,他每次都果断拒绝了。
但问题来了。
这个乍一看很体贴很温暖很护女友的人;
实际上,却是一个喜欢自以为是的男人。
比如说。
静仁生气,不想理他时。
他几乎每一次都是不耐烦地说:又怎么了?
甚至后来连问都不问;
直接去药店买了一大堆药给静仁吃。
又或者;
因为他的一些言行举止;
静仁质疑他将自己当成了定期睡伴。
结果他理所当然地表示:
“我们是情侣,做这种事还需要获得允许吗?”
完完全全无视了静仁的立场和意见......
还有。
一直以来。
静仁都知道男友父亲不喜欢自己。
可男友却从来没有想要解决这个问题。
反而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不知道。
甚至还催促静仁要赶紧结婚同居;
理由仅仅是:
两人已经谈了很久的恋爱。
但对于静仁来说。
结婚不应该是为了结婚本身;
而应该是情到浓时自然促成。
但男友从来不理解,也不试图理解。
于是。
在这样多次争吵和疲惫的情况下。
静仁有了想要分手的想法。
但却又因为恋爱时间太长,而一直于心不忍。
就在这时。
她碰到了一个药剂师,刘志浩。
他是男友的学弟,也是一个单亲父亲。
因为一些偶然的碰面机会和交流。
很快。
静仁和志浩开始隐隐约约产生了一些情愫......
但是,他俩谁都不敢再向前跨一步。
毕竟静仁还没提出分手,还有着结婚对象。
哪怕她自己清楚和男友早已感情变味;
但她仍然害怕被别人冠上出轨的名头。
志浩也是。
因为担心静仁会在这段感情中受伤;
而迟迟不敢坦白心意。
但最后。
在不断地纠结、挣扎、隐忍下。
静仁还是决定不再维持没有意义的感情。
和男友提出了分手。
但男友不同意。
不断纠缠着静仁,声称要复合。
但,是因为爱吗?
并不是。
他觉得单亲爸爸的志浩比不上自己。
他觉得自己被女人分手相当于失败者。
所以他口口声声的复合;
并不是因为感情,也不是因为放不下。
而是为了能证明自己并不差;
证明自己有能力挽回前女友而已。
说到底。
他仅仅是为了他那份大男子主义的自尊心罢了。
看到这里时。
弹幕出现了两种声音。
一种是骂女主不忠,替男友抱不平的。
一种是骂男友大男子主义,无耻做作。
在小编看来,大家骂的都太对了。
首先是女主大错特错。
她明明可以早点斩断和男友名存实亡的感情;
却偏偏要等到爱上另一个男人,才意识清楚?
也许当初在她看来。
不分手是因为不忍心,是因为怕伤害;
但。
一段没有意义的感情,本身不就是伤害吗?
这样所谓的不忍心,真的值得吗??
再说说男友。
感情没有了,就干脆利落地结束啊。
为了证明自己不差而去纠缠复合,是不是毛病??
这样所谓的证明,又有什么意义??
有没有发现。
不管是女主还是男友。
他们似乎都在为了证明些什么而证明。
然而这些事情真的有价值吗?
有意义吗?
值得吗?
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
而这。
不仅仅存在于《春夜》的剧情里。
也不仅仅存在于爱情当中。
它其实是现代生活中,很多人背后所携带的影子。
2
还记得那个#闺蜜抢着买单1人情绪失控溺亡#的新闻吗?
去年10月份。
李筱筱、陈静、张欣雨、许逸飞四个闺蜜一起约去吃火锅。
接着她们还约了其他朋友去KTV唱歌。
期间。
他们一共喝了5箱啤酒,一共消费了1300多元。
李筱筱已经工作了。
但另外几个闺蜜还在上学。
于是结账时,李筱筱便主动抢着要买单。
可陈静和张欣雨都深知李筱筱收入并不高;
所以一起去阻止她买单。
结果被阻止后的李筱筱很生气;
在酒精作用下直接甩了陈静两耳光。
突然间,场面变得混乱失控。
许逸飞气得拿起玻璃碎片割腕;
李筱筱也挣脱众人的劝阻,直接跳水溺亡。
在这件事上。
其实小编不想揣测究竟是谁对谁错。
但是我也始终想不明白。
区区一个买单。
不但伤害了自己,还伤害了别人,值吗?
这样一个说撕就撕的闺蜜情,又真的值吗??
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一个故事。
有个女生自称因为家境外貌都不是很好。
所以从小到大很少有人和她交朋友。
仅有的两个朋友都是还不懂事时的发小。
于是这让她很自卑。
不论做什么事情;
她都会第一时间考虑别人的感受。
而且经常只考虑别人的感受。
哪怕她自己心里不舒服;
她也会按照别人的提议去做。
就为了能让自己在人际关系这方面出众一点。
后来。
她的人缘确实要比以前好一些。
大家也都愿意主动找她说话了。
只是。
大部分人每一次开口,都是为了求帮忙......
刚开始她没在意。
她认为要得到些什么必定是要牺牲些什么。
所以她觉得这值得。
但直到大学某一天。
她班上关系很好的女同学,以不舒服为借口;
让她有酬去附近3公里的美食广场,打包一份砂锅粥。
她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并且拒绝了酬劳,假称她刚好也要过去。
可当她打包好,准备走到同学宿舍时。
她远远地就听到同学说:
“钱什么钱,给她机会跑腿就已经不错了!”
“她巴不得融入我们,各取所需不是吗?”
“所以这就叫舔狗舔到最后一无所有哈哈哈哈哈......”
听完后她立刻就崩了。
歇斯底里地冲进去,拿起那碗粥直接砸到同学身上。
然后终于骂出了这辈子最狠的粗话。
你们说她是不是傻。
一直自认为值得、自我感动地付出;
但在别人眼里,她却仅仅是只舔狗。
我能理解她的自卑。
也能理解她对朋友的渴望。
但。
友情和朋友,本就不是通过利益得来和维护的啊。
那些利益讨好得到的朋友;
最后也只会是利益的朋友。
更何况。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磁场。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朋友。
人类本也没有必要强行有很多朋友。
所以。
为了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浪费精力财力,你还告诉我值得?
根本是扯淡。
3
不仅情感上。
职场工作上,同样也存在着这样的缩影。
网上经常有人说:
“我为什么那么努力,为什么没人看见??”
“我天天通宵4、5点,老板都不认可我!”
也经常有读者留言。
觉得自己再尽力工作老板都不满意。
不知道还要怎么做老板才满意。
真的。
隔着屏幕我都感觉到了疲惫的死亡气息。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日剧。
《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剧里。
女主深海晶是一个在东京拼搏的职业女性。
不光长得很好看,工作能力也很强。
可这么一个优秀的职业女性。
在公司,却一直遭受着“非人”的待遇。
混日子无能的同事。
经常找各种无理的借口,将自己的事情扔给她做。
蛮横霸道的老板。
经常将烂摊子丢给她,让她下跪道歉“擦屁股”。
她明明很不爽,却要装作没关系。
她明明不方便,却要装作很轻松。
她不是喜欢装。
她只是会不断地劝自己这都是为了生活。
所以需要委曲求全。
所以需要自己妥协。
可是。
生活哪里是这个样子的啊。
如果生活是为了让自己活受罪;
那算什么生活?那还有什么意义?
所以。
当你有着不错的能力。
却始终得不到上司的认可。
那你是不是该反思;
自己是否适合这份工作,而不是拼尽全力去强求认可?
之前有一同事。
她是其他团队的一员。
工作能力很强,做事很有干劲。
但偏偏,她的上司一直都不青睐她。
她原以为是自己做的不够好。
于是上司交代的任务。
她做得一次比一次细致,也一次比一次效率快。
可这还是没有换来上司态度的转变。
她不是不想辞职离开。
只是不服气。
认为只要证明自己能做得更好;
上司就会对自己转变态度。
然而结果告诉她并不是这样。
后来她在上海公司呆了两年。
成长速度是最快的;
KPI是小组内完成得最好的。
但还是被上司冷嘲热讽地挑刺。
直到有一天。
上海的另一家公司CEO找到她。
声称看中了她的能力和优秀,要高薪挖她。
这时她才发现。
原来自己不是没有价值。
而是她的上司看不到自己的价值。
而她竟然为了一份所谓的不服气。
在这个看不到自己价值的老板底下;
浪费了两年的时间,去证明自己。
也许有人会说:
这也没什么不好的,毕竟得到了历练。
没错。
有成长当然也是好事。
但,如果不是为了那份所谓的证明。
也许在别的公司;
早就能够得到更好更快的成长。
而不是一直处于被打压被消磨的状态。
她的努力值得肯定。
但在这份不值得努力的工作中,价值等同于零。
4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
在现代社会上。
我们似乎总在做着一些不值得的事情。
为了一份不值得的爱情留念;
为了一个不值得的前任纠缠;
为了那些不值得的朋友讨好;
为了那份不值得的工作倔强。
......
我们欺骗自己这都有意义,终将有回报。
但却忘了一个定律:
不值得做的事情,根本就不值得做好。
那值不值得怎么判断呢?
很简单。
一看过程。
二看意义。
三看价值。
能让你快乐的事情,一定值得。
让你难过,但是有好结果的事情,一定值得。
让你难过,结果不好,但是有意义的,也一定值得。
而只有值得做的事情。
才会得到人生中最大的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