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9月11日,一则“儿子考98分,妈妈患上抑郁症”的新闻,登上了微博热搜榜。
据媒体报道,39岁的秦女士是杭州一所重点小学的老师。
秦女士对儿子的要求很严格,不仅让儿子5岁就上小学,更是要求儿子考试必须考到100分。
有时孩子考到98分,她就会训斥儿子:
“我班上的孩子一半都考了100分,你为什么考不到......”
因为过于在意孩子的分数,秦女士觉得自己非常失败,认为自己的孩子十分愚钝。
后经诊断,秦女士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对此,网友们议论纷纷。
有人说,对孩子要求严格是好事,但是也不该给孩子和自己如此大的压力;
有人说,这样的家长,光是看新闻,都让人觉得窒息;
还有人说,秦女士这样过于焦虑的妈妈,反而很难培养出真正优秀的孩子。
想要孩子出类拔萃本无可厚非;
但是仅用分数来判定孩子优秀与否,实在是过于狭隘。
02
作为今年的现象级热播剧,《小欢喜》给很多家长都带来了关于教育的启迪。
其中,陶虹饰演的宋倩,让我们明白了:
作为父母,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控制欲和过度焦虑。
作为一名金牌物理老师,宋倩对自己的女儿有着极高的要求。
在她心里,考试必须考到第一才是优秀,上大学必须上清华北大才称得上是圆满。
尽管女儿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宋倩还是控制不住地焦虑:
女儿写作业,她要时不时地去监视一下;
女儿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学习任务后,还得完成她准备的各种试卷和真题。
一次,女儿只考到了年级第二名。
宋倩焦急万分,认为女儿学习倒退了不少,她数落女儿说:
“都考第二了,还有什么可高兴的啊!”
“这次考成这样,那下次呢,下下次呢?高考怎么办呀?”
在宋倩的持续高压和控制下,女儿乔英子逐渐开始厌学、逃课。
在妈妈不同意她去南京大学后,乔英子压抑已久的情绪终于爆发:
她患上了抑郁症,不仅彻夜失眠,还差点跳海轻生......
宋倩无疑是一位好妈妈,她愿意为了女儿付出一切;
但宋倩也是一位不合格的妈妈,因为她的高压,差点毁了孩子的一生。
考第一、考名校,对一个孩子而言,是很重要;
但是,名次和分数并不能决定孩子的人生。
当孩子努力过后,依然没能达到理想中的目标时;
孩子最需要的,不是指责、不是所谓的“分析”;
而是安慰、肯定、和鼓励。
分数和成绩很重要,但是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比成绩更重要。
一味地追求分数,而不关注孩子学习的过程,实在是本末倒置。
03
前几天,小编看了湖南卫视的一档综艺节目——《放学后》。
其中,一位堪称现实版“宋倩”的妈妈,让小编不由得对她的女儿欢芮心疼不已。
因为欢芮的妈妈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满,于是便把所有的希望和压力都转移给了孩子。
她对女儿的要求极其苛刻:
无论做什么都要做到最好。
因为在她心里,只有第一,才能称得上是优秀。
只因欢芮在舞蹈室里压腿时,无法跟其他孩子一样站稳,她便把欢芮叫出舞蹈室,严厉地对她说:
“练你就给我练到最好,要不然就别练!”
即使女儿已经因为害怕而眼泪汪汪,她也依然视若无睹。
如果说,舞蹈室里的小风波,只是因为她对孩子有高要求的话;
那么女儿写作业时她的表现,其实已经接近于病态了。
节目中,欢芮的妈妈一进门,就要求孩子赶紧去写作业;
当欢芮听话地去写作业时,她又忍不住在一边唠叨:
“妈妈这么辛苦上班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供你(上学)。”
结果不一会儿,母女俩就发生了争执。
当她看到女儿的作业只得了良加的时候,她一下子爆发了......
在她的唠叨声和责怪声中,欢芮也忍不住哭喊道:
“你以后再说我,你就别回来了!”
看到这里,小编不得不说一句:
要求孩子样样都得第一的优秀观,真的很畸形。
其实,欢芮的学习成绩很好,经常位列班级前三。
然而,在妈妈的心里,只要她不是第一,她就称不上优秀。
我们真的要绞尽脑汁、不惜一切代价地培养出一个处处都能拿第一的孩子吗?
如果在追逐第一的过程中,孩子内心压抑、痛苦,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那么即使最后孩子得到了第一,又有什么意义呢?
教育的终极目的,绝不该是让孩子走向第一,而应该是让孩子走向幸福。
04
我们这一代父母,普遍焦虑。
早教班、幼小衔接班、同步培优班、拔高班......
这些让父母承受着不小的经济压力的培训班,其实也让孩子承受了很大的精神压力。
每个孩子都应该努力学习、追求卓越;
但是分数,绝不是他们努力的终极意义。
事实上,成绩没那么亮眼的孩子,可能会更受欢迎。
在一次演讲中,马云公开表示:
他去大学里招聘的时候,一般不喜欢要从小到大都是班级前三名的学生。
他说,这样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失败的概率非常大;
因为他永远觉得自己就该是最好的,一旦遇到挫折,很容易就一蹶不振。
而那些学习成绩在中上等的孩子,虽然分数不是最亮眼的;
但是他们往往是既会学习、又会玩,且颇具创造力的。
而这样的人,才是更有社会价值、也更能实现个人价值的人。
当然,引导孩子为了学习努力奋斗,力争上游,并没有错。
马云的本意是,别为了所谓的分数和成绩,把孩子逼成学习机器。
如果孩子认真地努力过,那么即使结局不尽如人意,我们也不必过于懊恼。
因为不是每个孩子,都有天赋去当第一。
还记得这位放烟花庆祝儿子考7分的爸爸吗?
即使孩子考了个位数,他也依然给了孩子信任和鼓励。
从0分到7分,再从7分到57分的进步,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优秀?
有时候,不焦虑,反而才会遇见“奇迹”。
作为父母,不妨告诉孩子:
学习,一定要拼尽全力;
拼尽全力后的好成绩,其实都是意外之喜。
05
教育孩子,是一个听起来简单,实践起来却异常复杂的事情。
渴望孩子优秀、希望孩子考出好成绩,是每个家长都不必回避的心愿。
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
教育孩子,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当我们把教育量化为一个个数字的时候;
我们的教育,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成绩,不是判定一个孩子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
分数,也不能决定孩子未来几十年的人生。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固然重要;
但是在父母的耐心和鼓励下,厚积薄发、坚定地跑完全程的孩子,同样称得上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