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内江将推行227项改革,项项关乎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

2019-12-25     微内江

刚刚结束的市委七届十次全会明确了推进内江城乡基层治理的主攻方向。如何把市委全会精神转化为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和力量?12月24日下午,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解读市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介绍内江市加强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策部署。

发布会上,市委副秘书长付德健对市委七届十次全会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和主要成果等作了主发布。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改革办常务副主任吴德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党建办主任、市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书记黄焕燃,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扫黑办主任刘禧龙,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黎兆武,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何欣,市民政局副局长王守贵等从不同侧面解读全会精神,并回答记者提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刘源主持。

市委副秘书长付德健对市委七届十次全会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和主要成果等作了主发布

付德健说,市委七届十次全会是在内江市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重要节点城市和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务中心,奋力谱写新时代治蜀兴川内江实践新篇章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和省委书记彭清华深入内江调研重要指示精神,听取和讨论了市委书记马波代表市委常委会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内江市委关于加强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定》和《中国共产党内江市第七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决议》,马波书记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这次全会的胜利召开,对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加快构建新时代内江城乡基层治理新格局、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内江实践,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彰显了鲜明的政治立场”“体现了基层治理的实践导向”“体现了民主科学的浓厚政治氛围”……发布会上,付德健从三个方面梳理归纳了市委全会的特点,帮助大家更加清晰地理解这次全会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

付德健解读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召开后,市委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及时进行传达学习,深入开展宣传宣讲,研究制定《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实施意见》《关于学习宣传贯彻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的任务清单》作出全面部署,并召开市委七届十次全会就加强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决定》。这一系列谋划安排,充分体现了市委落地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的坚定自觉。

这是内江第一次用一次市委全会专门研究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问题。市委为什么要专门研究基层治理?付德健介绍说,城乡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和全国全省其他地方一样,内江也面临乡村治理难度增大、城市治理任务愈加繁重等突出问题,在城乡基层治理的理念、制度、架构、方式、能力、效能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这次全会专题研究加强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奔着问题去,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抓住了筑牢基层基础这个关键和要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全会最大限度凝聚了各方智慧,凝聚了各方力量,充分彰显市委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优良作风。”付德健透露,从全会主题的确立到全会重要文件的起草和形成,始终坚持务实导向,在会议筹备期间,市委主要领导等深入农村、社区、学校、企业开展调研,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解剖麻雀”、研究对策,为全会文件起草和全会召开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决定》初稿形成后,市委常委会会议进行了讨论研究,征求了县(市、区)和市级部门、党外人士意见。全会召开期间,许多好的意见建议得到了充分吸收采纳。

市委七届十次全会召开后,各方反响强烈,给予了高度评价。付德健认为,这次全会取得了三大主要成果。

一是坚定了发展的信心决心,市委七届八次全会以来,面临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多重矛盾困难相互叠加的严峻形势,市委常委班子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全市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进一步增强了全市上下决胜全面小康、加快建设经济强市、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内江实践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描绘了基层治理的宏伟蓝图,全会通过的《决定》深刻阐明了加强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明确了内江市城乡基层治理工作的治理要求、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重点、治理保障,系统回答了城乡基层治理“要求是什么”“谁来治”“怎么治”“治什么”“保障是什么”等问题,是推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在内江落地落实的具体行动,对于夯实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内江实践的基层基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三是指明了今后工作的方向路径,全会《决定》及马波书记有关讲话精神为全市上下抓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指明了前进方向和方法路径。

“我们坚信,只要全市上下把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把市委决策部署执行好实施好,扎实加强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就一定会推动内江市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一定会为谱写新时代治蜀兴川内江实践新篇章提供有力保障。”付德健说。

这次新闻发布会吸引了20多家省市主流媒体关注报道。来自四川日报、四川经济日报、华西都市报、四川新闻网、四川法制报等媒体记者在会场就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提问。

以改革破解内江城乡基层治理难题

发布会上,“改革”一词被频繁提及。

“件件关乎改革,项项都是改革。”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改革办常务副主任吴德生表示,全会《决定》提出的各件事情和各项工作共有227项。“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通篇贯穿着‘改革’这一鲜明的基调,充分体现了市委结合市情实际创造性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的改革精神。”

在记者提问环节中,吴德生表示,这是内江第一次用一次市委全会专门研究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问题,昭示了内江以改革的方式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决心。

首次用一次市委全会专门研究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问题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基层治理效能直接关系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何书写好城乡基层治理这篇文章?

“这是内江第一次用一次市委全会专门研究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问题。”吴德生说,此次全会充分结合市情,围绕破解内江城乡基层治理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和政策性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的改革思路和举措。

吴德生透露,此次全会《决定》没有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建设等各领域制度创新进行面面俱到的阐述,而是针对突出影响城乡基层治理的重大问题进行重点研究,是内江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一次生动实践。

以制度创新加强城乡基层治理

如何加快构建新时代内江城乡基层治理新格局?全会《决定》从“要求是什么”“谁来治”“怎么治”“治什么”“保障是什么”五个方面阐述了加强城乡基层治理的制度创新。社会各界十分关心“谁来治”“怎么治”“治什么”“保障是什么”等问题。

谁来治?吴德生表示,主要通过坚持党委研究决定基层治理重大事项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等多元主体共治的城乡基层治理新局面。

怎么治?吴德生表示,主要通过深化“党建引领+组织建设”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努力形成党建引领、群众自治、法治保障、德治引导等多种方式融合的城乡基层治理新格局。

治什么?吴德生表示,主要通过优化乡镇机构设置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努力形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多领域整体推进的城乡基层治理新态势。

保障是什么?吴德生表示,主要通过成立市委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努力形成组织领导、队伍建设、科技支撑、考核激励等多途径综合施策的保障城乡基层治理新体系。

227项改革直指城乡基层治理

如何以改革的方式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答案就在全会《决定》中。

“全会《决定》提出的各件事情和各项工作共有227项,件件关乎改革,项项都是改革。”吴德生认为,227项具体的改革思路和举措,大体上可分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最新的决策部署、坚持和完善内江的创新性实践成果、推广内江正在探索的城乡基层治理新实践三大类。如: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推进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常态化开展“五清”行动,深化“311”干部帮扶基层行动,常态化推进“践行十爱•德耀甜城”活动,在无物业小区、老旧楼栋院落,推行社区、小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城市基层治理“自治管理委员会”模式等等。

正如市委副秘书长付德健在新闻发布会上所说:“只要全市上下把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把市委决策部署执行好实施好,扎实加强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就一定会推动内江市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一定会为谱写新时代治蜀兴川内江实践新篇章提供有力保障。”

全会改革事项:227项

第一类: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最新的决策部署

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

全面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居)民委员会主任

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

稳步推进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

第二类:坚持和完善内江的创新性实践成果

常态化开展“五清”行动

深化“311”干部帮扶基层行动

深入推动“六个治安”

规范“三自一引”运行机制

常态化推进“践行十爱•德耀甜城”活动

第三类:推广内江正在探索的城乡基层治理新实践

在无物业小区、老旧楼栋院落,推行社区、小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城市基层治理“自治管理委员会”模式

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邀请村民参与建设“美丽内江·宜居乡村”长效机制

当前,内江正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大力实施“三大革命”和“五清”行动,在巩固前期成果基础上,如何建设“美丽内江·宜居乡村”长效机制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

在解读市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现场,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黎兆武给出了解答。

“宜居乡村建设,村民是主体。”黎兆武认为,要建立健全村民参与村庄规划建设的机制,邀请村民广泛参与,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注重优化村庄功能布局。所编制的规划既要符合农村实际又要满足村民需要,既体现村落形态和特色,又保留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让大家记得住“乡愁”。目前,全市已全面完成隆昌市、东兴区田家镇、资中县银山镇3个省级乡村振兴规划试点,以及各县(市、区)“1+6+N”县域规划,共覆盖35个行政村。

据了解,按照“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集中连片、整村推进”的原则,内江市正推进宜居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抓紧抓实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垃圾处理等重点工作。持续开展以清河、清渠、清沟、清路、清院“五清”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基本实现“水清岸绿、渠沟通畅、路见本色、庭院整洁”目标。目前,全市95%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53.17%的行政村具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78.38%,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80.69%,村庄清洁行动全覆盖开展。

随着“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长效管护机制的基本建立,全市进一步明确了村民负责维持庭院内部和房前屋后环境整治、缴纳保洁费、投工投劳等方面的具体责任义务,并试点推广了“一引双治”等管护有效模式,全面落实了村民小组保洁员全覆盖,建立完善了村庄常态化保洁制度。

宜居乡村建设有序推进,资金投入少不了。

黎兆武告诉记者,坚持统筹安排、行业归口、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全市将整合特色产业、现代农业园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好农村路建设等涉农项目,对项目资金打捆使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吸引银行金融资本,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宜居乡村建设,进一步提高资金作用效率,为推进宜居乡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随着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群众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有机更新日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顺势发展成为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相对于之前的旧城改造理论和实践,当前的城市有机更新目标更为广泛、内涵更为丰富,更加注重运用综合手段繁荣经济、增加就业、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城市面貌、恢复旧城区活力。

具体如何转变,又有哪些利民惠民举措呢?

在解读市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现场,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何欣表示,将通过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有序实施城镇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综合整治背街小巷,综合治理城市地下管网、社区环境,抓实雨污分流、污水集中收集以及公园绿地建设等工作,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推进排水管网普查‘进小区’,逐步开展‘清污分流’和排水管网病害治理。”何欣告诉记者,2020年,全市将在做实基础性工作后,开展主城区市政设施和园林绿地普查,有针对性地开展城市修补建设工作,并建立城区城市桥梁安全信息监管系统,对城市桥梁运行实行实时监测和安全预警。

城市有机更新事关城市形象和品位,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为此,全力抓好民生项目建设,显得至关重要。

据何欣介绍,棚改工作方面,2020年计划改造棚户区2406套,基本建成1770套;发放租赁补贴1640户。同时加大对历年来开工建设的公租房和棚改项目全面清理,完善项目台账清单和问题清单,建立台账管理机制。

另一方面,要抓好老旧小区改造,2020年,计划改造94个小区,投资21050万元,涉及20080户住户、551栋房屋、195万平方米建筑。主要对改造小区的街巷房屋外立面及屋面、路面、给排水设施、弱电线路、绿化亮化、社区服务等设施进行提质改造和功能完善,切实提升老旧小区的宜居度。

五方面发力: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

五方面发力: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

当前,全市各地正在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改革基本到位后,围绕提升城乡基层治理水平,如何做好“后半篇”文章,构建权责清晰充满活力的城乡基层治理工作体系?

在解读市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上,市民政局副局长王守贵表示,按照“四个面向”“五个集中”的调整思路,内江市将乡镇(街道)由121个减少至83个,减少38个,减幅为31.4%,有力解决了内江市乡镇数量多、规模小、密度大、实力弱等问题,基本构建起适应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需要,符合新时代基层政权建设定位,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下一步,内江市将从五个方面发力,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

——全面推进乡镇职能转变。王守贵透露,今后,全市将强化乡镇政府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民生保障等基本职能,把乡镇工作重心聚焦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营造良好振兴环境、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上来。

——扩大乡镇服务管理权限。“要重点扩大乡镇政府在农业发展、农村经营管理、防灾减灾、安全生产、规划建设管理、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扶贫济困等方面的服务管理权限。”王守贵说,除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由县级以上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行使的行政强制、行政处罚、行政许可事项外,将直接面向人民群众、量大面广、乡镇服务管理更方便有效的各类事项依法下放乡镇政府。同时,全面建立乡镇属地事项责任清单制度,厘清县级职能部门与乡镇的权责关系。

——理顺乡镇站所管理体制。从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出发,根据乡镇工作实际,全市将整合基层审批、服务、执法等方面力量,统筹机构编制资源,加大乡镇党政机构和站所整合力度,着力加强民生服务职能,推动治理重心下移。

——推进村级建制调整。全会指出,要把村级建制作为加强创新乡村治理的重大改革,并制定相关实施意见。为此,内江市统筹考虑村(社区)人口数量、幅员面积、产业结构等因素,对村(社区)建制进行调整,培育一批中心村、重点村和特色村;进一步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切实减轻村级组织负担,增强服务群众功能。同时,将进一步规范“三自一引”运行机制,落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等民主治理制度,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深化村(居)务公开,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优化产业结构,助推经济发展。王守贵表示,内江市将着力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和配套支持政策,切实增强乡镇推动产业发展、场镇建设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能力,做大做强做优一批经济发达镇、中心镇、特色镇,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wvM7PG8BMH2_cNUgIlf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