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热闹的军事外交动作中,印度和以色列不断升温的防务合作却一直没有引起外部的太多关注,这或许与两国长达40年的非正常外交状态有关。事实上,以色列已然成为印度重要的武器供应国,而印度也成为以色列慷慨的金主,两个国家在防务领域的合作也越走越近。
翻开现代国际关系史,印度与以色列的关系可谓一波三折。尽管早在1952年印度就正式承认以色列为独立国家,但却迟迟并未与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印度70%的石油要从中东地区进口,为了不得罪阿拉伯国家,印度刻意拉近与阿拉伯国家的距离,极力淡化印以关系。因此,印度不敢贸然与以色列建交。而1962年印度与邻国的边界冲突,以及此后的两次印巴战争期间,印度屡次向国际社会求援,以色列迅速行动,第一时间为印度运来到武器弹药,这给印以两国防务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上世纪90年初,印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长达40年的“地下外交”终于得见天日。此后,印度与以色列的军事合作不断升温。
作为传统的亚洲大国,印度的既定战略目标就是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并将建立强大国防力量视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主要手段。为实现这一目标,印度每年都会向以色列采购至少2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以色列也成为印度的第二大武器供应商。印度除了从以色列大量采购无人机外,还对以色列的反导系统青睐有加,并采购了18套“斯拜德尔”防空导弹系统。其实,印以两国在技术领域的合作更是涵盖陆、海、空军等方方面面。而就连印度首艘核潜艇“歼敌者”号改进K-15型潜射战略导弹射程的问题,印度也要给以色列专家处理。可见,两国军事互信与合作的程度之深。
日前,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爆发流血冲突后,作为印度军方“紧急采购”案的一部分,其再次向以色列紧急求购240枚“长钉”中程反坦克导弹,以及用于发射该导弹的12套发射装置,印度还将相关生产技术一起拿了过来。据悉,印度将在国内生产3万枚反坦克导弹,而这批紧急采购的“长钉”将被装载到印军所拥有的俄制BMP-2步兵战车上,从而强化对巴基斯坦的军事优势。英媒称,240枚“长钉”反坦克导弹是为了满足印度军方迫在眉睫的作战需要。而在评价印以两国关系时,印度高度肯定以色列的战略价值,称其为印度“在冲突时刻最值得信赖的盟友”,而以色列则投桃报李地将印度列为仅次于美国的战略合作伙伴。
不过,印以合作的背后却带有极强的功利色彩。对于以色列来说,武装印度并非只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也是有意抵消巴基斯坦这个“伊斯兰核大国”的威胁,从而赢得更为宽松的生存环境。而以色列与印度较好,也并不是无原则的。以色列的优势源于其独特的技术与整合能力,因此在同印度的合作中,非常注重对高新技术的保护,即便是进行技术转让也会留一手。同样,印度与以色列友好,并不意味着与阿拉伯国家疏远,鉴于印度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其始终同伊朗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和能源合作。因此,以色列非常担心印度会将其装备技术等信息泄露给伊朗。基于同样原因,作为印度最大军火供应商,也激烈反对印度利用以色列技术改造俄制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