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wei小讲堂|突破局限的和声素材!转调吧

2019-09-24     指弹中国

大家好,我是Weiwei!欢迎来到我的乐理小讲堂。在前面几期中,我们讨论了一些音阶、和弦在指板上的记忆方法、和弦外音及其运用,并分析了井草圣二的《Mellow Sunset》一曲中的副歌和声走向以及速弹,还没看过的琴友可以查阅前面的内容,看过的琴友也可以再温习一下:

琴友在编曲时都有一个想要把和声效果编得丰富的想法,关于这个问题,在前面的文章里面,我们已经说过一些了,今天的讨论仍然是为之服务的,想要把和声效果编得丰富,我们还有很常用的一个方法——离调和转调。

在古代音乐时期,音乐家在编曲的时候,通常会喜欢考虑和声的调性和和弦进行的倾向性,而在现代音乐里面,音乐家越来越追求模糊的调性,以达到不同以往的听觉效果,甚至在一些爵士乐里面,转调的频率会非常频繁。

在之前的文章里面,我们分析过井草圣二的《Mellow Sunset》,大家可以查阅前面的文章回顾:这就是一首C大调转F大调的曲目,转调的痕迹并不是很明显,但稍微留心也可以发现。为什么会不明显呢?一是因为,C大调和F大调是近系调,二是因为,二哥在转调的过渡句上,过渡得比较平稳,也能起到模糊转调的作用。具体的,我们接下来依次说明。

首先,我们来看,近系调与远系调的概念。近系调指的是调号相同或者只相差一个升降号的两个调,远系调即是调号相差两个及以上升降号的两调。比如刚刚的例子,C大调和F大调的调号只相差一个降号,所以是近系调。我们系统来看近系调到底有哪几种。依照上述定义,一个调的近系调,正好就是这个调的属调、下属调,以及它们的关系小调。举例说明:

C大调的近系调有:

(1)C大调的属调,也就是G大调,G大调的调号比C大调多一个升号;

(2)C大调的下属调,也就是F大调,F大调的调号比C大调多一个降号;

(3)C大调的关系小调,也就是A小调;

(4)C大调的下属调的关系小调,也就是D小调;

(5)C大调的属调的关系小调,也就是E小调。

上述的五种C大调的近系调,其重要性也是以上的排列来排序的。

这些近系调,在转调时如果处理得当,就有调性模糊的效果,既不失去调性的基础听感,又与以往该调性的听感有所不同,这样也就能达到丰富和声效果的目的了。

而在远系调里面,有一个典型用法就是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所说到过的同主音不同调式,以及借用和弦的用法,可以查看前面的文章:

那么如何实现转调呢?

其实转调也不限于近系调或者远系调,转调的方法也没有限制,可以通过共同和弦构建过渡句进行转调,也可以直接转调,都是常见的用法。直接转调在指弹里面常常通过滑动变调夹来实现,很多都是整体升高半音或者全音来转调,这也就是直接转远系调的实际例子。

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一下共同和弦转近系调、通过过渡句转调应该如何去搭建

(1)不同音的出现:在转入近系调时,首先需要在旋律或和声中出现不同音

(2)新调的V-I出现,或者在新调上持续较长时间:这主要是对新调进行巩固

如果不对新调进行巩固,则可能是离调,关于离调,我们会在下一篇文章中阐述。而巩固非常有力的标志,即是一个调里面最具代表性的V-I。我们来看下面图解:

图片参考:《流行音乐与爵士乐和声学》任达敏著

中介和弦即是两个调的共同和弦。举例来说明上述的转调如何运用,比如说,我们有一个F大调,希望转入的新调是B大调,那么我们可以像这样转调:

CF(共同和弦,C:IV=B:V)F7(新调的属准备和弦)B(已经转调到B大调)......

当然,以上是一个基本模型,也可以扩写过渡句,共同和弦之后,通过多个和弦推进到属准备和弦,或者加入替代和弦和附属和弦等其他用法来丰富和声也是可以的。关于转调的用法,“宋大叔教音乐”系列课程里面讲得非常详细,读者也可以参考。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作者介绍”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wg3gaW0BJleJMoPMHFL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