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小小的冰雹夹带着小雨,让莫干山多了一些冷清。但一群人的热情足以让天气和温度都变得不重要。
1月11日,一个雨雾氤氲的周六,原舍联合贪生艺术工作室举办的“生活不在远方”光影艺术派对在莫干山原舍·怀谷开幕。
原舍·怀谷
艺术家们带着作品,远道而来,结合原舍·怀谷的光影做了一场完美的艺术呈现。开幕派对上,贪生的艺术家们、原舍总经理曹晓艳、乡伴文旅创始人朱胜萱、原舍·怀谷的新乡民们依次发言,表达各自对于“生活不在远方”的理解,对于山居生活和民宿未来的思考,为原舍·怀谷的开业正式拉开序幕。
充满乡野气息的茶歇、大锅饭、羊肉汤和五色水饺,在雾气弥漫的寒冬里温暖了每位宾客的胃。光晕酒吧里,囚牛乐队的艺术家们,上下两场轮番演出。蓝色恒温泳池里,有人跳水,有人漂浮,有人游泳。篝火、音乐和精酿,用热情和笑脸延长莫干山的夜色。这个冬天的山里,因为这一群人的来访,因为原舍·怀谷,而拥有了不同的模样。
乡野下午茶
山居大锅饭
1.
与光影游戏,原舍·怀谷是民宿,也是光影美术馆
与光影游戏,是人们走进原舍·怀谷的第一感受。一条水流沿着怀谷的建筑,高低堆叠,缓缓流下。大片的泳池与岸边的酒吧,相互照映。随着时间迁移,阳光打在水面的角度逐渐变化,折射的光影在纯白建筑上跳跃,给怀谷着上黑白却有层次的“色彩”。
日光位移,揭示时间流动。时间是解读光影最好的语言,它没有绝对的公式定义,也没有物质化的形态,它存在于普罗万物中。所以回到最初,我们在思考,我们的民宿,我们的建筑,到底想表达什么。
于是,原舍找到了贪生艺术工作室的艺术家们。这是原舍在乡野里跟艺术家的第三次碰撞。从理想村里的贪生艺术季,到这一次原舍·怀谷的光影艺术策展。我们一起探寻当代艺术在乡村自由生长的脉络,思考民宿空间与艺术理念的结合。
《时光之径》 贪生艺术工作室
《水幕光影创作》唐铭 新媒体艺术家
《爱的阶梯》麻进 当代艺术艺术家/策展人/多元立体书法创始人
当代艺术艺术家麻进的作品《爱的阶梯》被放置到了原舍·怀谷的光盒里。用光刻在透明水晶中的立体“我爱你“来诉说城市里多面的爱情。
《The Mist》Alaya Apple Yu 独立艺术家
泳池边上是独立艺术家Alaya Apple Yu的作品《The Mist》。泳池里的水汽、山间的云雾、艺术装置里的浓雾,混合到一起,制造出一份超现实主义的场景。人与人之间,究竟如何产生超过空间距离的一种心理学上具有美学特征的:心理距离。不如让一切变得模糊,如梦如幻,直到完全看不清现实。
《与光同行》(该作品由原舍怀谷永久收藏) 秦岭 独立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玻璃艺术专业委员会会员/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学院 玻璃陶瓷专业访问学者
此次展览上,原舍·怀谷还正式收藏了独立艺术家秦岭的作品《与光同行》。作品用光建立丰富的层次与色调,捕捉时间光影的瞬息变幻,定格永恒。试图在光与色、光与空间、光与人之间构建真实与幻象的体验,不同的角度,平行的世界。通过它可游离于现实与想象之间——反射得以洞见真实的大千世界,折射则能企及虚幻的海市蜃楼。
如同秦岭老师在分享中所说,中国的乡村有着广阔而丰富的美等着我们每个人去探索和开发。原舍也希望借由“民宿+艺术”的模式,对空间灵活复用产生更多价值溢出。让民宿成为策展与文化交流,甚至艺术品交易的场景,而住宿从民宿的产品本质转化为基础配置。让每个住客、业主,都能化身生活艺术家,借由艺术民宿去实现更多的艺术启蒙可能性。
2.
八年莫干山计划,原舍·怀谷是终章,也是序曲
前段时间,在央视新闻联播的镜头里,望山-依田-怀谷依次出现。八年“莫干山计划”如今已初具规模,创新的土地政策盘活闲置村集体资产,振兴乡村经济,让德清莫干山走在中国乡建最前沿。
原舍八年,从莫干山的第一家望山,到二期的依田,再到点状发散的全国20余家门店,又回到现在的怀谷。一步步从初心的质朴,工业风潮,到现在全新的旅居民宿模式。我们用时间来探索原舍的答案:不止于一间房,不止是民宿。
原舍·怀谷是一个“折腾”的项目。多年前的一个午后,站在依田院落里的朱老师,看到了远处山谷竹林环抱的一块地--一片养鸡场。就这样,有了怀谷的源起。2015年开始设计建造,随后停建,重新规划再拿地,再一次设计建造,一个漫长且拉锯的建造过程。
而最早建成的怀谷跟今天的怀谷,又是完全不同的存在。建设之初,它是一家九间房的民宿,花费200万建成。建成之后,发现它实在太像以前的原舍了,而这片土地显然值得有更多可能性。
心存更美好的事物,所以愿意一切推倒重来。最后,才有了今天的怀谷。一处属于光影的艺术空间,一群人山居梦想的安置处,一个全新的民宿形态。
这样的创新尝试一直都有着许多质疑的声音。朱胜萱老师在分享里说到:“我从来不对这些声音做出回应。我想原舍·怀谷,此时此刻此地的已经达成的、和即将实现的一切会替我给出最好的回答。
背靠群山竹海,坐拥百亩农田,恒温泳池、光晕酒吧、星空露台,是旅居民宿,也是光影美术馆。这里是原舍·怀谷。它是原舍“莫干山八年计划”的收官终曲,也是原舍的一个全新序章--XLIVING.
3.
旅居社群概念的首次呈现,开启民宿行业模式新篇章
拥有一间自己的民宿,一个在山里的家,一群志趣相投的邻居。在20年代的开始,有33个人跑到山里,抱团实现了这个梦想。
他们在山里拥有了自己的一套房、一块农田,拥有恒温泳池、星空露台、群山竹海。他们以自己的生活趣味装点房间,加入充满意趣的主人精神,甚至将远在上海的一颗枇杷树移植到怀谷的农田里。一群来自天南地北的人,拥有相似的山野生活梦,一起走到怀谷成为了新乡邻。
未来的怀谷,会成为一个大的社区。有农田、有果树、有花草、有邻居,然后有生活。有在此时此地共同呼吸着的一切,然后懂生活。新乡邻们在这里共同生活,通过社群完成日常交流和价值互换,也给未来的民宿带去更多的可能性。一群人的梦想聚合,造就一个全新田园综合体、一种旅居生活方式、一次民宿行业形态变革。
面对客观存在的民宿行业周期性,原舍对旅居社群概念的先见和探索,正在为民宿未来提供多一份的可能,并且已经拥有实践基础。
在民宿行业还没完全成形时,朱胜萱老师完全以个人喜好造了“任性”的望山,引领了网红民宿的风潮;
当所有人都在大谈民宿风口时,原舍思考起了低成本老房改造,建造高品质民宿的可能性,于是有了原舍·依田;
而当人们开始唱衰民宿,大谈数据和算法时,原舍·怀谷决定把关注焦点回到“人”。用社群留住“人”,通过“民宿+X”的模式,来带领民宿行业去探索更多新的可能性。
望山-依田-怀谷三部曲的八年,是朱胜萱老师在乡建路上心境变化和思考的缩影,也是中国民宿行业迭代的见证。在此意义上,怀谷既是原舍的新起点,也代表了中国民宿行业模式的新篇章。
------
“生活不在远方,在__?“的填空题,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希望入住怀谷后,会让你的答案有多一些的可能性。
没有景点打卡,不必匆匆来去。走进怀谷,像走进另一种时间,比永远多一天。光影与水波流动,竹海风声摇曳,用怀谷的光影,为时间穿上隐身衣。忘记时间吧,谁校对时间,就会突然衰老。生活也是如此。
感知乡野生活,活出此时此刻的美好。生活不在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