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多维
近日,法国高科技企业阿尔斯通集团前高管、《美国陷阱》作者皮耶鲁齐(Frederic Pierucci)披露美国利用《反海外腐败法》打击美国企业竞争对手的内幕。
北京时间7月31日,据《环球时报》报道,皮耶鲁齐表示,阿尔斯通是前车之鉴,对于不断成长壮大的中国企业,想在全球市场经营就应该了解全世界的反腐败法规,避免落入类似的“美国陷阱”。
2013年4月,时任法国阿尔斯通集团高管的皮耶鲁齐在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被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并起诉,理由是其涉嫌阿尔斯通在印尼投资的一个腐败案件,直到2018年9月他才重获自由。阿尔斯通公司被罚款7.72亿美元,同时该公司的能源业务被美国通用电气收购。
皮耶鲁齐表示,阿尔斯通是一个特别鲜活的例子,阿尔斯通事件之后,有些企业发现,在一些国家,似乎不行贿就完全拿不到项目。为了规避这种风险,企业干脆选择不去这些国家。因为和拿项目比起来,公司被肢解的代价更高。
他还将亲身经历写进《美国陷阱》一书。5月27日,他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美国陷阱就是美国利用法律作为经济战的武器,削弱其竞争对手,有时是为了低价收购竞争对手。
皮耶鲁齐强调,真相路人皆知,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美国将法律作为经济对垒的武器的事实。所有国家都应团结起来,抵制美国的单边主义。
此外,他向中国企业提出一些建议。他表示,对于中国企业来讲,如果要在海外做业务,首先就应该了解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反腐败法规,在自己的企业内部建立起严格的合规系统。对于企业内部风险比较高的人员,比如销售、采购或者区域高管、海外分部经理等,要进行培训,让他们意识到,在全球有许多针对腐败行为的法律法规。
其次,当跨国企业来到一个新市场,可以利用当地咨询公司,了解做生意的规则。对于企业海外并购来说,需要特别注意调查这家企业过去使用的咨询公司是否有潜在风险。
此前,外交部亦提及阿尔斯通事件。当时发言人陆慷在回答有关美国打压华为的提问时说道,绝大多数国家都对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的前车之鉴记忆犹新,对美国动用国家力量打压他国企业、干扰市场运行、阻挠他国互利合作的行径始终保持高度警惕。
外界将阿尔斯通称之为法版华为,但从官方和舆论的反应来看,华为不是阿尔斯通,中国不会轻易束手就擒。《人民日报》、新华社,甚至是《新闻联播》都曾力挺华为,并始终强调科技自立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