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 知兵爱兵

2019-05-16     热血洒南疆

作者:朗 夫

598团一营团三连连长王修忠,入伍10年,当了8年战士。他上过学,参过战,轮战回来后才当上的连长。

他当战士的时间长,对战士生活有着深切的体验,对战士有着很深的感情,对怎样带兵爱兵也有深刻的体会。

几年来,他先后被军、师、团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荣立过三等功、二等功,被师表彰为“最佳爱兵模范”。

保持本色,和战士息息相通

他当战士时,最希望干部能平易近人。他当干部以后,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地位改变了,而忘记自己当战士时那种希望。

他常常告诫自己:不要丢掉“兵”的本色,要把自己当初的希望,变为自己现实的行动。他当年从农村入伍,当兵前没见过啥世面。入伍后,看到连队文体骨干在球场上、晚会上风风火火的热闹劲,心里很羡寨。他当干部以后,觉得自己只是站在局外跟着羡慕就不行了。

为了与战士有共同的语言,他注意丰富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横下心来一切从头学起。刚开始,他在球场上出动作很招人笑,在晚会上他那五音不全的嗓子,都能引发战士们出乎意料的掌声。

看得出,他的这些举动很受欢迎,在思想感情上也和战士们一步步贴近。于是,每到课余时间或是节假日,他都带头张罗各种球类比赛,文艺演出。想不到,他这个“外行”还真有号召力,全连战士除了站岗值勤的,几乎人人不拉。仅半年多的时间,他不仅球艺有了进步,文艺细胞多了,而且战士们和他更近了,谁有什么想法愿意和他谈,家里有什么困难也都愿意跟他讲。

他对全连战士的家庭情况,各自的脾气性格和爱好习惯也有了深入的了解。炊事班战士殷建林,在家时父母非常宠爱,不管遇到什么事,全家人总是让着他,弊成了争强任性的习惯。小殷入伍后,说话办事总爱占上风,动不动就与别人发生争执,自己却受不得半点委曲。

小殷的父亲怕部队上不知道儿子的脾气性格,对从没出过远门的儿子放心不下,专程到连队看望。他一面热情接待,一面汇报小殷入伍后的表现,同时也实实在在地针对小殷的脾气性格,一块分析了小殷成长进步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还提出了希望家长做好配合工作的几点要求。

小殷父亲听后很高兴,拉着王修忠的手说:“人家都说‘知子爱子莫如父’,想不到你这个当连长的对建林比我还知底,比我想得还长远周到。孩子交给你,我们全家就放心了。”

后来,小殷的父亲还几次来信,经常打听小殷的情况。在家庭的配合下,连队看准火候做了不少工作,使小殷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不是,和班里的每个战士都能和睦相处了。

他从当战士的切身感受中体会到,干部只有爱战士胜过爱自己,才能赢得战士的信赖。他当战士时,有一次该他站夜班岗。由于训练了一天,又困又累,一觉睡了过去。

等他醒过来去接岗时,发现是排长在替他顶班。当时他鼻子一酸,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虽然排长没批评他,但还是引起他深深的自责。自那以后,他再也没误过岗。

现在,他还经常想起那位排长,并且照着排长的样子去做。每逢节假日,他就找借口把站岗的战士替换下来。那年春节,大家都惦着看除夕电视晚会。为了让每个战士都能士都能分享新春快乐,他那天硬是把站岗的战士换下来,从晚上7点半一直站岗到凌晨春晚结束。其间,战士们给他送苹果、送花生,还几次要换他站岗,他都把大家劝了回去。

部队营区座落在泰山脚下,北上可以逛泉城,南下可以游曲阜,就地还可以欣赏五岳独尊的泰山奇景。这样的地理位置,真可说得上是得天独厚。他结婚时和妻子商量,将来一定要一起好好游览一番。

两年后,他妻子第一次来队探亲,几次催他履行诺言。在基层干过的都知道,连队一天忙到晚,很少有闲的时候。因为连队的事儿确实多,他对妻子的要求一连推了几次。正好有一天三排长要去济南办事,就请三排长带他妻子去逛泉城。

他妻子开始挺高兴,可上午兴冲冲地去了,下午就撅着嘴返回了。问妻子昨回事,妻子白了他一眼,不高兴地说:“你自己说说这算咋回事,人家游山玩水谁不是成双成对的,你可倒好,让别人陪着自己的老婆去逛,有啥逛头,有你这样的吗?三排长还要领我去好多地方,我只转了一处就够了。看看别人,比比自己,我还有什么转的心思!”

原来,妻子是嫌他没陪着一块儿去,他只好笑着答应以后一定再陪着去。可是,当妻子看他经常安排战士陪临时来队亲友去爬泰山,就又抱怨说:“你就只爱你的兵,心里哪还装着我。”他连忙解释说:“都说到山东不爬泰山,等于没到山东。人家大老远的来了,又有这个便利条件,我不安排好,战士会怎么想?人家会问我这个连长是怎么当的!”

妻子一听反问道:“我也是大老远来的,我也是第一次到山东,你不陪我爬泰山,就不问问我会怎么想,就不想想你这个丈夫是怎么当的?”他陪着笑脸耐心解释说:“咱俩就别计较那么多了,我也真想陪你好好玩玩。可你都看到了,我是一连之长,不这样做不行啊。反正以后还有机会,你该理解支持我。”妻子听他这样说,也就不再抱怨了,但一直在盼着他能有一天陪着一起去爬爬泰山。

以身作则,为战士做出样子

他当战士时,最佩服以身作则的干部。他当干部以后,特别注意以身作则。

看看连队的战士,大都20岁左右,可塑性大,模仿力强。常言道:“跟着圣贤学做人,跟着巫婆学跳神。”干部做得怎么祥,对战士的成长有着直接影响。

他当着战士怎么说,自己真就去怎么做。要求战士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战士一时做不到的,自己也要先做出个样子来。

在前线轮战时,三连担负防御任务,他当时是副连长。他在生死面前,没有畏惧,没有退缩,和战士一样,日夜坚守在前沿哨位上。

初上距敌只有十几米的2号哨位,他心里也确实紧张。他带领的战士,也都是第一次和敌人真枪实弹地干。他想:要让战士们临危不惧,首先自己要做出表率。他让战士躲在猫耳洞里休息待命,自己利用地形在前沿观察敌情。

这样坚持了一两天,战士们看他眼睛熬红了,人也累瘦了,心里很过意不去。有的战士还给他提意见:“副连长,打仗又不是你个人的事,任务都让你包了,我们干什么?以后我们大家轮着来!”

当战士们看出他是怕大家出意外,就对他说:“谁的命都是爹娘给的,你能拼着命保护我们,我们也能豁出命来和敌人干。”后来,他根据敌人夜袭比较多的规律,安排大家在白天轮流监视敌人,晚上仍由他亲自坚守。

有一次,约有五、六个敌人,趁夜暗向哨位摸来。他观察到附近有敌人的黑影在动,并传来一些轻微响声,立即警觉起来,摸起一颗手榴弹向敌人投去。敌人偷袭不成改为强攻,各种武器一起向哨位开火。

这时,战士们都争着要出洞参加战斗。他回头告诉五班长:“敌人上来的不多,大家都出洞,很可能暴露目标,增大伤亡。敌人对我们不摸虚实,不敢贸然上来,企图引诱我们暴露哨位。”大家听他说的在理,就在洞里向他递打开盖的手榴弹,他利用遮蔽物,从不同角度把手榴弹一个个投向敌人,打退了敌人的进攻,而自己却无一伤亡。


在前沿猫耳洞坚守,最困难的是后勤补给。为了让战士们吃上饭,喝上水,领导机关想了很多办法,军工队的同志经常穿越敌人炮火封锁地带运送弹药物资。

为了减少伤亡,除非紧急、特殊情况,他一般不让后方战友冒着危险上前沿。他对前沿的地形熟,又对敌人炮火封锁规律有所掌握,常常自己下阵地为战士背水,背罐头和干粮。

那时,他根本没去想自己是什么干部。心里只想着阵地上的战友不能付出无谓的代价,他和战士真正结下了生死之交。

部队凯旋归来,他和战士们还经常回想起那些难忘的日夜。由战时转入平时,他和战士们的那种感情还能保持吗?他想,关键还是要靠自己做出样子。

那年冬天,三连到团农场挖鱼塘。当时正值三九严寒,巳经放过水的鱼塘还结着一层冰。他把连队带到现场,战士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这任务没有水靴干不了。”也有的说:“向领导反映反映,等天暖和了再干。”还有些战士默不作声,却一直在看着他。

他心里明白,再动员,再号召,也不如自己先做出个样子来。于是,他向各排分配了任务,交待了标准和注意事项,然后就脱掉鞋袜,挽起裤腿,第一个到泥水中干起来。各排长紧跟着也下了鱼塘,接着全连战士“呼拉”一下,都下到泥水冰茬中干起来。大家齐心协力,积极奋战,提前完成了任务。

近两年,三连先后4次执行师、团赋予的突击性任务。他每次都是和战士一起摽着膀子干,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来年春天,他在组织连队训练时,突然感到腹部隐隐作疼。他想蹲下来,但又想起平时自己常要求战士把训练场当战场,从难从严,一丝不苟搞训练。他就咬着牙坚持,头上直冒冷汗。庄排长看他神色不对,忙问怎么回事,并临时接替他组织训练。

他回到宿舍,疼得更厉害了,躺在床上缩成一团直打滚。战士们看他这个样子,就把他送进医院检查。经诊断,他得的是肾结石,最大的结石已有花生米粒那么大,医院让他马上住院做手术。

当时,指导员不在位,连队又刚刚开训。几个排长都安排了不同的训练课目,他备好的课别人都不熟。他还是下决心先坚持一下,等第一阶段训练任务完成后再说。

这样,他就在疼痛发作时,吃几片止疼药,照样和战士们一起训练。后来营长知道了,冲他发脾气。团领导安排了一名干部代理他的工作,他才去住院。

在住院做手术期间,全连战士都轮流去看他。当几个年龄小、体质弱、训练比较吃力的战士,听医生说结石病发作时疼痛难忍,想到连长曾吃着止疼片和他们一起摸爬滚打,眼里含着泪向他表示:“连长你放心,我们一定好好训练,做像你这样的男子汉。

公道正派,对战士一视同仁

他当战士时,最害怕干部偏心眼儿。他不管是当排长,还是当连长以后,在对待战士上,秉持一视同仁,在处理问题中,也尽可能做到一碗水端平。

说实在的,谁都希望顶头上司对自己好一点。可是一个连七八十人,对谁好,对谁差,大家都看得很清。如果搞个人亲疏,只能是少数人感恩,多数人撇嘴。再说“十个指头有长短,咬咬郡个都心疼”,都是同志关系.都是自己的战友,在感情上应该是一样亲近。

炊事班战士杨洪奎,性格比较孤僻,说话硬得能噎死人。起初,他对小杨有些看法,小杨那股倔劲儿,很难让他完全接受,在感情上也有一层隔膜,要说对他如何爱那就更淡不上了。

有一次,小杨可能有什么事找到他。他借口工作忙,客客气气地打发小杨走了。几天过后,他把这事儿给忘了,想不到小杨对此深感失望。

他知道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认真回顾了小杨入伍后的表现:小杨平时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从不说说讲讲。但在工作中,小杨确实真没少干。

在战场上,小杨不怕苦,不怕死,作战勇敢,经受了锻炼和考验。在战后,小杨还主动承担了炊事班伺养员的工作。小杨的脾气是倔一些,但确实是一个好兵。

再说,人活着谁没有个性,怎能凭个人好恶去对待战士呢?于是,他主动找到小杨,向小杨作了诚恳的自我批评,征求小杨对自己的意见。

从那以后,他注意经常找小杨谈心。当他知道小杨家庭不富裕,因没有房子,对象不好找,一度心事重重。他一边开导小杨正确看待暂时的困难,一边给小杨家乡有关部门写信反映情况,并主动给小杨牵线搭桥。尽管还没完全解决问题,但小杨知道后很受感动,没有因为这些事儿影响连队的工作。

那年底,即将退伍离队的一等功荣立者、九班长顾道华,对家在农村的恋爱对象有些冷淡,并流露出“散伙”的念头。他了解两人的恋爱过程和感情基础:在小顾参战后,恋爱对象积极支持,并进一步表明了对小顾忠贞不渝的心迹,还多次给小顾寄糖果,衣物等。

他三番五次找小顾谈心,讲革命战士应具备的道德情操,讲有功之臣也不能忘恩负义,讲不辜负家乡人民对自己厚爱等等一些道理。就在小顾离队前一天晚上,他还抽出时间再三嘱咐小顾一定要处理好个人问题,做一个无愧于心的人,珍惜和保持功臣的荣誉。

顾道华回家不久,就来信告诉连长已经结婚成亲的消息,并一再感谢他的帮助教育。那时,有人认为对一个就要离开部队的人,费那个精力干啥。他却说:“只要是咱们连的战士,不管今后走到那里,都是从我们三连走出去的,我希望每个战士都能堂堂正正地做人。”

在他被确诊为肾结石,正准备住院做手术时,碰巧妻子又来信讲,年巳6旬的母亲病了,妻子怀孕六七个月,家中的责任田无人耕种。自己患病再加上那些家事,他躺在床上愁得心烦意乱。突然,随着几下“当当’的敲门声,三班战士王殿利闯了进来,气冲冲地把一饭盆面条墩在桌子上,一句话没说,转身就走了。

那几天,他知道小王病了,但想想在连队还从没碰上过这种事,心中的火“腾”地冲起来。当他强压住火,看看饭盆,又尝了尝面条,才弄清这病号饭确实没啥滋味。他立刻冷静下来思考:战士有病,应该去看看,应该多给一些关心,不能因为战士的举动,忘掉了自己的责任。

这样,他端起饭盆来到炊事班。亲自做了荷包鸡蛋面条,让炊事员给小王送去。事后,小王知道了内情,深受感动,主动找他做了自我批评。


心想长远,为战士未来着想

他当战士时,总希望干部能为自己一生的成长进步,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他当干部以后,还时常想着:战士寄希望于干部,战士父母把孩子托付给部队,自己有责任把战士培养成合格军人,也有责任把战士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才是对战士最根本的爱。

三连是获得“三大功”荣誉连队。为了让战士们牢记连队的光荣传统,新战士一到连队,他就给他们讲连史。从外单位调进连队的战士,他领他们到荣誉室补上传统课。

那年5月,他正在家休假,听说新兵补入连队的消息,当天晚上就写了“致全连新战士”的信,希望新战友学习连队的历史,发扬光荣传统,为连队建功立业。

指导员在全连宣读他的信,新战士们受到很大鼓舞。有很多还未见面的新战友,给他回了信,表示了决心。战士张风书,刚入伍时,曾因打架受过处分,有自卑感,平时思想比较消沉,认为自己干得再好也没用,想破罐子破摔。

为了帮助小张赶队,他经常找小张谈心,解除小张上的思想顾虑。小张生病了,他让临时来队的妻子,为小张做好饭菜端到床头。晚上团里放电影,他担心小张寂寞,安排好部队,又回来陪小张聊天,啦家常。只要小张有些进步,就及时表扬鼓励。小张被连长的诚心诚意所感动,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很快由后进变为先进。


部队参战回来后,有些战士既没立功,也没入党,感到退伍回家受不到优待,又没有一技之长,思想苦闷,情绪低落。他及时同地方政府联系,了解战士家乡人才需求信息,科学调整连队工作矛盾,先后安排50多人参加团开办的学习培训班。

对连队考学的战士,尽全力给予热情支持,积极安排时间复习。对在成才道路上遇到困难的战士,他主动为出主意,当参谋,积极排忧解难。炊事班有一个战士打算在退伍后开饭馆,想趁着还在部队,找地方学习厨艺本事儿。

他先后就5次跑到泰城、粥店,找酒店饭馆联系。有一次,在返回的路上遇到大雨,全身浇了个透湿,当晚感冒发烧达40℃。那个战士知道后,跑到连长宿舍对他说:“你为俺的事这么挂心,我一定学出个名堂来。”

他还给那个战士买了烹饪方面的书籍,并在连队为那个战士创造实践的机会。那个战士边学理论,边实践,有空就到地方请名师指教,很快学到了烹饪秘笈真经。那个战士退伍不久就给他来信,说是开办的饭馆很兴隆,学到了真本事,能够享用一辈子!

1988.7.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weSTC2wBmyVoG_1ZufU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