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颜值,一往情深,跟着哈尔去找科尔马

2019-10-19   北鱼旅行

这是一座面积很小的小镇,盛产葡萄酒,

这里是法国干白葡萄酒的主要产区,

这里没有大型的购物商场,

但是小镇内充满了运河和鲜花,

更让人惊喜的是,

这里拥有7间米其林餐厅,

这里是德法混血小镇——科尔马。

科尔马是一座浪漫的小镇,但也是一座充满了伤痕与疼痛的小镇。

《哈尔的移动城堡》中,男女主初次见面,哈尔就抱着苏菲腾空跃起,两个人跟随着舞曲的节拍,漫步在积木一样的木屋上。

当年宫崎骏为了寻找这个场景,在法国南部走访了12天,最终以科尔马为蓝本,创作了这部动画。

这座如同童话小镇的卡尔玛位于法德交界处,像其他地处边境的小镇一样,这里也融合法国和德国的风情。

地处法国,但是始建于16世纪的木筋屋却是德国中南部盛行的风格。中世纪时,德国森林广袤,德国人因地取材,选用橡树和冷杉来建造房屋,这种木材质地坚硬又便于加工,这样既能承载房屋的重量,又能经得住风吹日晒雨淋,而且,木筋屋造价低难度小,于是便在欧洲流行开来。

17世纪后,人们开始觉得木筋屋的颜色太过单调,便开始在木条上刷上颜色作为装饰,逐渐的便形成了现在人们看到的色彩斑斓的小镇。

可是这里的文化融合却和其他因边境贸易文化交流融合的小镇不一样,科尔马的混血却伴随着战争的伤痛与战火的洗礼。

1870年9月,普鲁士军队在色当一役大败法军,接着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省。在被攻占的一所小学里,一位法国教师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失声痛哭,就在这最后一课上,还不明白战败意味的孩子们怅然若失.......

这是法国作家都德在小说《最后一课》中描述的场景,描述的正是科尔马小镇。

自从17以来,科尔马如同玩具一样被法德两个国家争来争去,300年来变换了17次统治者,直到二战后,才最终归属于法国。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尽管饱受战火的洗礼,时至今日,科尔马的大部分古迹已然完好的矗立在大街小巷。

这里遍布典型的木筋屋,

很多居民沿用德国姓氏,保留了德国习俗,

但是和法国共同经历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

这里的人坚信,自己是法兰西的一部分,

即使阿尔萨斯语虽属于德语的分支,

他们依然热爱着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