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午,刘建成早早坐在电脑前整理资料。
清晨5时起床,未到8时便在电脑前坐下,整理材料、编辑排版、收发邮件。这样的生活,仙游老人刘建成退休后坚持了近14年。
从书堆里抬起头,刘建成冲来客一笑。这位古稀老人,精神矍铄、思维敏捷。
刘建成出版的部分书作
刘建成是一名中学高级教师,40多年如一日地坚守着教书育人的岗位。2005年12月,他光荣退休了。如今,他是福建省作协会员、仙游县作协常务理事,同时他还以莆田市曲艺家协会会员的身份,为仙游10多所小学创作了校歌。
2008年起,应县政府之邀,退休后的刘建成开始参与编纂仙游县政府地方志和《仙游年鉴》。编纂年鉴是一件漫长而费心的工作,对于一位70多岁的老人来说,考验尤甚。但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仙游人,他爱于此,乐于此,幸行于此。
沿着历史的轨迹行进,由古至今,刘建成在自己四四方方的书桌前默默耕耘。编纂地方志鉴,从资料收集开始,历经数据整理、材料核实、图片选取、编辑排版,直到刊印发行,这项工作才算完成。目前,刘建成主要负责党群口、政府口和财税口的材料编辑,还负责全书总纂。到今年,《仙游年鉴》已完整出版了5本。
“我打字还用全拼呢,汉语拼音可是语文老师的强项。”刘建成骄傲道,这几年下来,他对字体、排版、颜色设置了如指掌。平时,为了完成地方志的编纂,他需要下乡走访、核实民间故事、翻阅查看古籍。“现在我的身体还算硬朗,下乡、久坐都不是问题,一把老骨头还能为地方做贡献,我很高兴!”刘建成掩饰不住内心的自豪与兴奋。
刘建成保留至近的第一本日记
刘建成对文字的热爱,源于初中二年级。从那时起他坚持每天写日记,至今有60年日记史。“1960年2月17日”,刘建成脱口而出,因为这一天对他而言,具有别样的意义。他自豪地称这一天为他“日记的生日”。
现如今,刘建成依旧坚持骑着一部“老爷车”上下班。“骑自行车,既环保又强身健体,我还得多干几年呢!”他爽朗地笑道。
刘建成常把一句莆仙方言俗语挂在嘴边,“太阳下山柴刀利”。说的是上山砍柴的人,眼看太阳快要下山了,得抓紧时间多割些柴草。刘建成认为,自己须比一般人更加珍惜时间,发挥余热。
“修史亦修心,这项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老人说,这是他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福建日报记者 陈汉儿 仙游报道 詹兴妹 文/图
责编|詹兴妹 编审|郑志忠
传播仙游声音·讲述仙游故事·展示仙游形象
@仙游报道|微信、微博、企鹅号、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