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责怪孩子不会分享,却忽视孩子的珍惜,强行让孩子“懂事”

2019-10-21   蕾妈育儿经

文|蕾妈育儿经(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

时下家长们越发迫切地希望孩子可以优秀于人,实下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品行教育也尤为上心,希望孩子人见人爱,而不是令人厌烦的熊孩子。于是分享教育成了孩子们养成良好品行的契机。家长们希望孩子懂得分享,这不仅是孩子有道德感的体现,也显得父母很有教养。

周末的时候闺蜜的同事带着孩子来家里玩,闺蜜家的孩子很高兴,欢天喜地地把同伴迎进了自己的房间。可是没多久,房间里就传来了孩子的哭声。原来两个小家伙因为玩具发生了矛盾。同事家的孩子想要玩闺蜜家孩子的布偶玩具,闺蜜家孩子却很不愿意,因为这是爸爸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闺蜜家的孩子很珍惜,连自己都舍不得玩。

这时闺蜜劝导孩子说,“你要懂得分享,赶紧把布偶给妹妹玩!”孩子听后很委屈,但是迫于妈妈的压力,孩子也照办了。临走的时候,同事家的孩子居然要把布偶带走,孩子一听更是嚎啕大哭。这时闺蜜却责怪孩子不懂事,强势地把玩具送给了同事家的孩子。同事很不好意思,执意不要,但是闺蜜却说,“小孩子不懂分享可不行,得给她提个醒!”

家长们希望教会孩子分享,会要求孩子把自己的物品分享出去,有时候是玩具,有时候是零食,面对孩子不愿意配合的情况,家长们的做法通常是强势的勉强孩子。但是父母们有没有想过,自己如此勉强孩子是否是正确的教育方式呢?

l 物品的所用权不应被强势分享

在孩子的物权建立阶段,家长随意地勉强孩子去分享,这就会破坏孩子的物权建立。强迫分享的行为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孩子变得越发的抵触分享行为。在孩子的成长阶段中,孩子一开始会把所有的物品都认为是自己的,随后才会区分自己的和他人的,家长的强势干扰会破坏孩子的物权建立。

l 教育孩子“先人后己”

父母们过分的强调孩子要先去考虑他人,再去考虑自己。这很容易带孩子进入隐藏自我感受的误区。孩子会变得过分的压抑自己的情感诉求,在有意见分歧的时候不敢轻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使得孩子很容易养成讨好型的人格,失去独立自我的快乐。孩子只有先去爱自己,才能做到去关爱他人,否则孩子只会觉得分享是痛苦的。

家长们需要明确的是孩子的道德感是在生活中逐渐建立起来的,所以当孩子不愿意分享时,这并不意味着孩子是自私的。同时,家长们与其去责怪孩子不愿意分享,不妨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模糊了分享的真正意义。分享不是失去,如果大人强势地勉强孩子,那么在孩子眼里分享就是失去。在这样的认知下,孩子自然就会失去分享的动力。

大家对分享教育有哪些看法呢?对此有哪些好的建议和经验呢?

------------------------------

关注【蕾妈育儿经】,了解更多孕期和育儿知识,学会解决亲子成长问题和家庭矛盾!若您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也可以私信留言评论,作者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专业的回复,希望我们可以在育儿的道路上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