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数九寒冬,老哈尔滨人玩出了“花”

2019-12-14   黑龙江广播电视报


近日的两场大雪,为洋气的哈尔滨更添一股迷人的魅力,整座城市被白雪覆盖,银装素裹,充满了童话色彩。大雪过后,最开心的莫过于孩子。许多小朋友看到漫天大雪兴奋极了,可是玩来玩去,也就是堆个雪人,假模假式地打个雪仗,玩法太过单一。要知道,过去,黑龙江的小孩到了冬天,都玩出了“花”。

幸福的冬天不觉得冷

今年50多岁的王先生对本报记者说,你看现在,雪圈、雪摩托、雪雕还有冰雕,冬天里的活动项目好像越来越丰富,但实际上,要说会玩,还得我们小时候。童年时的冬天感觉就是一个字——“冷”!怎么才能热起来呢?也是一个字——“玩”!我们小时候两手空空,什么玩具都没有,可以玩些什么呢?只要肯动脑筋,只要有几个要好的伙伴,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有没有玩具,我们都能玩他个满头大汗。

我们玩的那些游戏,现在的孩子们可能不屑一顾,而当时的我们却总是乐此不疲。小时候我们打雪仗,但那可是真打啊,不像现在小孩子们怕打坏别人,也就跟着自己家大人比划比划。我们那时候,院子里的小孩先手心手背分成两伙,然后找到一片空雪地,两军对垒,需要有人指挥分工,有人负责制作雪球,有人负责堆雪垒,时间一到,雪仗一触即发。

那时候真是不怕冷啊,因为雪软绵绵的,我们为了让雪球有战斗力,就用手直接捂雪球,稍微化开一点的雪球,打人更疼。要是哪个小伙伴单独被抓到了,一帮人真往脖梗子里头灌雪啊!其他最常玩的游戏还有雪地摔跤、堆雪人、叠雪罗汉、捕麻雀……小时候雪也大,我们堆雪人,都是可大可大的雪人,甚至都可以把雪人肚子中间掏空,人可以在里面打扑克。有时候雪人的肚子里还能放一些小玩具当储物箱,小时候的我们好像都不怕冷。

市民孙女士对本报记者回忆说,我印象中冬天最喜欢的游戏是挨油筋。我家那片大院有一个避风向阳的空地,冬天的时候,院子里的小孩子们玩累了就在墙根下排成一列横队,大家都往中间挤,谁力气小,站不住,就被挤出队伍,老老实实地排到最后去。接着继续往中间挤,这样不断地挤进挤出,不但小手不冷了,浑身都会热起来。这就是“挨油筋”。

“挨油筋”也有自己的规则,只能用身体挤,用手肘碰,决不可以用手拉或用脚踢,后背必须紧靠墙壁,谁离开墙壁就算输了。虽然比的是力气,但也有暖暖的友情,如果你个子特别矮小,你就应该站在两个大个子的中间,当大家用力的时候,他俩会给你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让你稳稳地坚守着阵地。

一到冬天就意味着快过年了,我记得那时候我家还养了几只鸡,一到快过年时,家里杀鸡,我会让爸爸给我多留几根公鸡尾毛,再和别人家要一些鹅毛管,再弄来一个铜钱和一小块棉布,一只毽子就成了。如果家里没有这样的便利条件,也可以做“纸毽子”,拿一块石头或其他重物,外面包上剪成了条条的纸片,用一根线扎成一只小拖把那样,就变成了一只纸毽子。会玩的人可以和真正的毽子一样踢,像我这样的,在扎线处缚一条绳子拿在手中再踢,这样就不会飞走了。

爬犁和冰车带来的雪趣

对于家在农村的梁先生来说,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拉爬犁的游戏了。梁先生对本报记者说,对于生在东北的男孩子来说,冬天的游戏反而要比夏天相对多一些,我最喜欢的就是拉爬犁。家里的爬犁原来是大人制作,用来冬天拉货物的。我家的爬犁算高级的,因为底座是铁的,在雪面上速度快。

有的小孩的爬犁就是简单的用几条木头拼拼钉钉,那也玩得很开心,常常是大孩子带着小孩子,能玩上一整个冬天。我拉爬犁有窍门,出去玩之前,我会偷摸地给铁的底座上再浇点水,一到室外立刻结冰,会更滑溜。我和我家邻居小孩约定好互相推,我比他大啊,我就耍心眼,要下坡的那个方向,省劲儿,有时候我累了,还故意使坏,把那个小孩往坑里推。大家都进坑,嘻嘻哈哈地可开心了。

除了拉爬犁,我还喜欢“单腿驴”,很多人都玩过吧?就是简易制作的冰车。后来有的小孩有更加高级的冰车,这是一种用木板钉制的,可以用带钉子的木棍支撑在冰面上滑行的玩具。等到三九寒天,水库的冰冻严实了,大家就一手拎着冰车,一手扶着肩上的滑冰钎子向水库进发。来到冰面上,大家就各自演绎自己的“速度与激情”,冰钎在冰面上嚓嚓作响,冰车在冰面上疾行。不管天气有多冷,也挡不住小伙伴们一起出来玩的脚步。

现在的孩子太孤单了,放了寒假都待在家里,要不就是去补课班,一点童年的乐趣都没有。你说我们小时候,有啥呀,几乎啥也没有,但现在想想,也是很特别的一段童年经历。我记得小时候冬天最爱吃的就是冻梨、冻花红、冻柿子。买的糖葫芦、冻梨还有冻柿子都直接挂在窗户外面的栏杆上就可以了。而年夜饭的子时鞭炮,也是完全埋到雪坑里,引燃后人就可以远远地躲开了,炸出一个一个雪坑。

冰猴,男生人手一个

梁先生对本报记者说,小时候,抽冰猴也经常是场面盛大,鞭子声和欢笑声不断。冰猴是哈尔滨人最爱的游戏,每年冬天,都有许多人在冰冻的河面或江面上打冰猴。

“冰猴”也叫冰尜,最初木制,圆形尖底,底都嵌铁钉或圆铁珠以减小摩擦力,中间有一圈凹陷。随着发展,冰猴有铁的、铜的、钢的,有的人喜欢冰猴漂亮点,就在冰猴的圆形平面涂上颜色或贴上彩纸,这样冰猴旋转时非常漂亮,就像一道道圆形的彩虹。

梁先生介绍说,打冰猴时用绳子绕在冰猴的凹陷处,如果没有凹陷,就缠在冰猴的正中间,然后将冰猴握在手中,圆顶向上尖底向下水平地用力向冰面一甩,冰猴就在冰面或雪地上旋转起来。接着玩者需要用鞭子对它不停地抽打,使冰猴高速旋转,保持稳定。如果冰猴的转速慢下来时,只需补上几鞭即可。

冰猴在冰面或雪地上转动得越久,说明玩者技术越高。打冰猴的鞭子颇有讲究,鞭子的鞭梢最好是皮条,这样甩起来才有劲儿,才能把冰猴抽转起来。但是小孩子自己做的鞭子一般比较随意,找个小木棍,上面拴上几根布条,就高高兴兴地玩儿起来了。

小小的冰猴看着不起眼,抽起来还蛮费劲儿,虽然是在天寒地冻的室外进行,可是你看那些打冰猴的人,都面色红润,有的还在出汗呢!冰面上打冰尜,绝对是东北最典型最有代表的冬季娱乐项目,现在想来是不尽的童年回忆了。那时一个冰猴一个鞭子,就可以在寒冷的室外玩上一天,兴高采烈甚至忘记吃饭。

孙女士说,我记得哥哥小时候可淘气了,他最喜欢打冰凌,快开春的时候,谁家的房檐上都有不少长长的冰凌,我哥他们就会站在屋檐下,努力的把冰凌打下来,然后像吃冰棍一样稀罕着。自然之水是最纯净的,小时候的我们并不懂得这个道理,但是切切实实地吃过许多根冰凌。

我还记得老屋后面的大院子里,冬天没有花开也极少有人走过,于是常常会积起厚厚的一层雪来,调皮的我们喜欢直直的躺下去,雪面上就会出现一个大大的“人”字。或者用手写,或者用脚印,那些从来不需要花一分一文的小乐趣,就这样伴随了我的整个童年。

守住童年记忆里的美好

梁先生说,小时候大多数人家里都还没有暖气,哈尔滨人的家里大多都有一个火炉子。一到冬天,搭好烟囱点上蜂窝煤,屋子里暖烘烘的。炉子不但可以供暖,还可以烧水和烤馒头片,那个味,是现在怎么做都做不出来的。那时候小孩子的手套大多是连体的,有棉质的“手闷子”,也有毛线织的,中间都有一根线,不戴的时候方便套在脖子上。我一个冬天能干没好几个,家里为了支持我玩,手套也会多准备几个,就怕我光手出去玩。

孙女士说,冰花是东北特有的风景,就像雪一样,每一朵都是不同的。凝在窗户上,阳光透过,折射出五光十色的梦幻感。在冰花上做画你玩过吗?入门级别的就是用手画一个脚丫子,把手握成拳头,侧面贴在冰花上,脚掌的轮廓就出来了,之后再点上五个脚趾头,但我自己认为点五个没有点四个好看,所以我画的都是四只脚趾的脚丫子。我家隔壁的小孩老厉害了,她能用格尺在冰花上画出一个人的头像来。我还喜欢吹冰泡泡,冰泡泡在室外窗台上一点点地冻上,特别漂亮。

梁先生说,我大一点了,就喜欢大人们冬天的游戏了,比如滑冰。那时候很多人都有冰刀,有的是绑在鞋上的,后来出现可以租的冰刀了。相信很多东北老人都会滑冰,姿势肯定没有专业运动员标准,但如果练得好,也会来个冰上旋转啥的。当年,有很多年轻人喜欢到冰场上搞对象。

那时候年轻小伙子还喜欢到松花江上砸冰窟窿,其实就是现在说的冰钓。有经验的人带着选址再砸,否则到冰层较薄的地方会十分危险。我记得小时候最不敢玩的游戏就是冰排,等到江面上跑冰排的时候,有人大胆地站在上面,像漂流一样。这需要人会游泳,具体地说,需要会冬泳。这游戏对小孩子是有一定危险的,我看别人玩,但自己一直没敢尝试。这项刺激的运动一错过就是一辈子。

接受采访的人都说,他们童年的游戏几乎全是无“电”的,但是游戏时脑海中产生的创造力、内心涌动的激情是现在的孩子玩手机、打电游所无法体验到的。哈尔滨的冬天越来越美,真希望现在的孩子们能够找回老辈人冬天里的乐趣和幸福。本报记者 毕嘉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