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为何会突然销声匿迹?他的歌真如那英所说,都是农民在唱么?

2020-07-20     蜀山笔侠

原标题:刀郎为何会突然销声匿迹?他的歌真如那英所说,都是农民在唱么?

十几年前,刀郎的歌声就像一股来自加勒比海的飓风,席卷了整个华语歌坛。据官方统计,当年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刀郎的正版唱片销量高达270多万张,而盗版的销量,则至少在1350万以上。与之相比,正处于巅峰期的刘欢与刘德华,唱盘销量也不过区区30万张,就连正当红的天王巨星周杰伦也不是他的对手。

可是,为何刀郎在2010年的“音乐风云榜十年盛典”结束后,却突然消失了,他与那英的恩怨究竟从何而来?

刀郎,原名罗林,1971年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也许是天赋异禀,他从小就对音乐格外痴迷,17岁还没高中毕业时,他便找了一家歌厅,在那里学习键盘乐器。2年后,他有混迹于成都、重庆、西藏等地,几乎走遍了整个西南地区。之后,他先后组建了“手术刀”乐队和“地球之子”乐队,但遗憾的是,理想终究败给了现实,乐队解散了。

1995年,刀郎去往新疆生活,他成立了西北音乐工作室,自此沉浸式钻研新疆民乐。2004年,刀郎的专辑《2002年的第一场雪》一炮而红,全国各地的各大音像商店,都在一遍遍地循环《情人》、《冲动的惩罚》等歌,在他正当红的那几年,“刀郎”二字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一个时代的代名词,他的哀伤与沧桑,是任何人都模仿不来的。

很多人问了,没上过音乐学院、未师从名门,草根出身的歌手刀郎,为何这么厉害?其实,他的成功与低调、务实不无关系,他在缔造了华语乐坛的神话之后,并没有踏入娱乐圈,也没有借机炒作,而是逐渐淡出了人们视野,继续扎根于民间,在西北地区走乡串户采风,积累创作的原始素材与寻找灵感。

有趣的是,曾有人试图把刀郎的歌与网络歌曲混为一谈,但仔细听后会发现,刀郎从不会说女方的一点不好,即使再怎么悲伤,他也是以豪迈的姿态缅怀,而不是无病呻吟。《冲动的惩罚》:如果那天你不知道我喝了多少杯,你就不会明白你究竟有多美;《喀什噶尔胡杨》:我会默默地祈祷苍天造物对你用心,不要让你变了样子,不管在遥远乡村喧闹都市,我一眼就能够发现你。

其实,刀郎的每一首歌,都隐藏着一个真实的故事,《黄玫瑰》讲述的是他对女儿的愧疚与自责;《流浪生死的孩子》是缅怀意外去世亲哥哥,他在歌中表达了那份珍惜与思念之情。而《手心里的温柔》,则出自于90年代末,他去那拉提草原采风时,听到的一个感人故事,故事中的男女正是他眼前依偎在一起的两个老人,他们经历波折与磨难之后,终于收获了来之不易的幸福。

刀郎为什么会销声匿迹?只因他是一个真正的音乐人,如果当代乐坛容不下他,他便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容身之处。关于那英在2010年“音乐风云榜十年盛典”上,说“刀郎不具备审美观点,在KTV点唱刀郎歌曲的都是农民”这样的话,大家笑笑也就过去了,毕竟孰优孰劣一听便知,难道听个音乐,还要分高低、看出身么?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wXUganMBiuFnsJQVGEG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