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的下场有多悲惨?朱元璋格外开恩后,死后才能留下一张“皮”

2021-03-20     蜀山笔侠

原标题:蓝玉的下场有多悲惨?朱元璋格外开恩后,死后才能留下一张“皮”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打算以汴梁作为背景,仿照唐朝的两京旧例,因此专门派遣太子朱标考察陕西,为将来的新都作为准备,然而在朱标考察归来的路上,却不幸感染上了风寒,一病不起,随即在第二年去世。

对于儿子的丧失,这沉重地打击了朱元璋,新都之事因此作罢,然而京城文武官员并没有想到,一场更大的风波因此在酝酿。

朱元璋的晚年,将大部分时间精力,都放在了对接班人的培养当中,他为太子组建了十分豪华的武将班底,目的就是为了在自己去世后,朱标能够继续北伐,征讨蒙古,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朱标突然离世,面对还只有十多岁的皇太孙朱允炆,朱元璋却也陷入了担心和焦虑,布局被全盘打乱,他是否也能够像自己父亲一样,能够完美驾驭住这些文武大臣?这成为了很大的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开国功臣蓝玉,也就成为了朱元璋清洗的目标,

实际上,蓝玉曾经是朱标的舅父,和其关系亲密,在明军远征当中,更是立下了大量功勋,捕鱼儿海一战,蓝玉率领十万明军迅速突击,出奇制胜,从而击溃元军主力。

然而正是在朱标去世的那一年,朱元璋突然下令,将凉国公蓝玉以谋反罪论处,全家70多口全部处斩。至于受到牵连的官员更是达到了1.5万名。

更加让人感到玩味的是,相比较胡惟庸案有着切实的证据,“蓝玉谋反”却并没有太多充分的理由。

按照《明史》记载,蓝玉有叛乱的行为无非两点,一个“是玉不乐居宋、颖两公下,曰:‘我不堪太师耶’。”认为朱元璋给自己的官太小,随即发牢骚,另外一个是蓝玉曾经上奏大事,然而朱元璋却都没有听从,导致蓝玉很不服气,认为“上疑我矣”。

这显然过于牵强,实际上,朱元璋对于蓝玉的不满,早就有所体现,例如根据御史的弹劾,蓝玉强占东昌民田,在北伐返回的途中,抵达喜峰关,仅仅因为官吏没有开门接纳,蓝玉便让士兵毁坏关门,大摇大摆进入,这让朱元璋很不高兴。

在捕鱼儿海一战当中,蓝玉俘获了大量元朝贵族妃子,然而一路上有传闻认为,蓝玉和元朝皇帝妃子发生了不正当关系,导致妃子羞愧自杀,一时间朝廷传的风风雨雨,蓝玉却不以为意,这些都被朱元璋当作了他的污点,最终在太子死后,朱元璋随后拿起了对蓝玉一党的屠刀。

蓝玉的下场有多悲惨呢?死后留下一张皮,这还是朱元璋格外开恩的结果。

明太祖嗜杀的性格,已经不能算是一个新闻,其中“剥皮实草”这样的酷刑,成为了朱元璋一朝的原创:将犯人的皮剥下来,做成袋状,在里面填充稻草后悬挂示众。起初这一项措施,适用范围仅限于贪污官员,朱元璋的灵感来自于佛经当中对地狱的描述,建昌县知县,仅仅接受四百贯钞,就被朱元璋施以酷刑,挂在衙门之外,警惕后来的官员。

而等到蓝玉死亡后,以其谋反的罪名,按照道理应该碎剐凌迟处死,然而因为“元功宿将,相继尽矣。”再加上蓝玉和自己是亲家,导致朱元璋“心软”了一下,决定将凌迟改为剥皮。

就这样,一代功臣随即被这样处以酷刑,算是给留了一副“全尸”,至于人皮的去向,却始终不得而知。相传被朱元璋送到了蓝玉女儿蜀王妃的手中。

一直到明末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农民军起义,攻克了蜀地,起义士兵冲进官府,发现了蓝玉的灵位以及这一张“文物”,这才坐实了千百年前的流言,一代名将落到一个这样的结局,既是自己的自作自受,却也是帝王人臣的无奈,不由得让人感到叹息。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1tplUXgBDlXMa8eqNQ0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