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华语片最佳?《南方车站的聚会》是一部杰作吗?

2019-12-07   风影电影

《白日焰火》上映之前,刁亦男还不被内地影迷们所熟知。而在那之后,我们无疑是以最高的要求、最高的期待,来对待他的新片——《南方车站的聚会》。这部电影曾经亮相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主竞赛,收获了许多争议。本周正式上映,同样收获了“炸裂”的评价

我们请到几位喜欢《南方车站的聚会》的影迷,一起来聊聊他们喜欢的原因。

YQY-Vader

9分

年度华语最佳。太生猛了,和谐的东西看多了,一度惊叹这怎么过审的,断头喷血这类的血腥场面完全保留,最惊讶的是在表现警察开会的时候用了和帮派开会时一样的场景与方式,后面城中村警察又私闯民宅呵斥百姓,在突出警察的残暴绝对是近年来华语最凶猛的一次,结局没有核心价值观外露,而是处理得有些暧昧。电影本身也足够优秀,氛围戏非常足,粗粝的声效,霓虹灯下的黑色电影,充斥着表现主义的影子动作与对话,人物表演与环境交融。刁亦男绝对是国内导演序列里把西方经典黑色电影精髓与东方语境与环境融合最好的一位。

晚不安

8.5分

中国特色霓虹黑色电影(是的,就是五彩斑斓的黑),在华语圈我还是头一次看到这么激进的尝试。基本面的发挥不只是稳健,可以说非常凶狠,势在必得、取人首级的那种创作姿势。完全不像《夜车》或者《白日焰火》,刁亦男几乎决绝地割断了与过往作品的外在连接。开始还以为又是一部《天注定》,往后看就发现表意系统完全打开了,比起深挖人物,他现在更感兴趣的是影像的可能——但遗憾也就在此,美学几乎全面制霸。所有指涉暴力的段落都让人印象深刻,固定镜头、特写、快切,以静制动,雕塑般的造型感,然后一声巨响震断人的神经,也让空间和人物完全流动起来——兴庆都(打碎灯泡致敬牯岭街?)、馄饨摊,到动物园抵达紧张的视觉高潮,枪指报纸则是视听的双重喷薄。也开始玩符号,蛇、镜、帽、伞,打破毕赣的垄断。结尾稍稍泄气,但整体质感让人难忘。

凹凸

8.5分

比起《白日焰火》缺了点余味,但所有动作戏的视听语言都是超五星水准。桂纶镁在《白日焰火》中的表演也出色,但更多是和角色的契合度占了优势,很大程度上是依赖自身气质的“冷感”,而这一次的演技,可以用脱胎换骨来形容。武汉真的有片子里拍的这么破吗?是的,就是这么破!

犹在镜中

8.5分

渐入佳境。江湖其实不一定是经想象和谈论生产出来的奇观空间,它也可以固着在某一地域空间,比如“野鹅塘”。此乃一个自成体系的生态系统,是“三不管”地带,人口混杂且流动频繁,没有人在乎你是谁。所以片中的男男女女总是穿店面而过,又或是站在墙边、柱子旁呢喃的行为,在这种环境中取得了合法性。一般而言,女性只能以妓女和侠女的身份参与男性为主的江湖叙事,但扎起素白色斗笠的刘爱爱两者都是(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无论是偷车贼,还是警察抑或资本家,都喜欢“开堂会”,这都是侠义逻辑。就此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新的侠义故事被生产出来,它以只存于当下的空间城中村为背景;以警匪故事为框架,却悬置道德评判;将中国乐器和西方电影技法结合,创造出或可称为“江湖电影”的新电影形式。

冰红深蓝

8.5分

刁亦男又一部出色的黑色电影。暗藏杀机的暴风雨之夜,破旧蔓延的城中村,雾气氤氲的野鹅湖,接头车站与地下集会,废弃空屋和夜市广场,猎杀动物园与过场马戏团……地图上找不到的三不管城乡空间成为了主角,影片主要人物则成为了被抽空前史过往且表演内敛的“模特”(似布列松)。

视听语言相当精彩,各处迷影致敬与花哨技法层出不穷,如延拓空间的镜子、被火车声掩盖住只剩口型的话语、霓虹般的高饱和色光、别有余韵的运动长镜头、环境中时而猝起引人惊颤的爆响、主观视角下的表现性声响(配上周泽农拿枪指着墙壁各处与变焦推进剪报的蒙太奇,想及戈达尔与老马丁《出租车司机》)等。

雾中泛舟如《雨月物语》变奏。暴力与情色场景大多简洁利落,主要过程均留白或发生于画外,包括多次用墙面或帘布上映出的运动人影来构成画外情节与空间(亦有德国表现主义遗风)。

整体很有想法与意境,但缺余味,故不若《白日焰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