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这个名词可能对很多人来说都十分抽象,即使许多有垂体疾病的患者,到医院就诊时经过医生的专业评估诊断明确后,面对“垂体XX”的诊断时,仍然是满脑子的疑惑:什么是垂体?在哪个部位?又有何作用呢?接下来本文将对其逐一进行介绍,慢慢揭开垂体神秘的面纱。
01垂体的位置在哪里?
垂体位于颅内,借漏斗与下丘脑相连,形状近似卵圆形。成年人垂体大小约为1×1.5×0.5厘米,重约0.5-0.6克,约一粒黄豆大小,女性怀孕期间其体积可稍微增大些(图1)。垂体虽然体积小,却是人体内最复杂的内分泌腺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所产生的激素不仅与骨骼和软组织的生长有关,并且还会影响其他内分泌腺体的功能,如肾上腺、性腺、甲状腺等,可谓是内分泌腺体中的“司令部”了。
图1:垂体的解剖位置
02垂体可分泌哪些激素?
垂体可分为垂体前叶(腺垂体)和垂体后叶(神经垂体)两部分(图2),各部分均有重要任务。腺垂体细胞主要分泌7种激素,分别为泌乳素、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黑色素细胞刺激素。这些激素的主要功能如下:泌乳素(PRL):促进乳房发育成熟和乳汁分泌;生长激素(GH):促进生长发育,帮助蛋白质合成及骨骼生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主要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和释放;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进甲状腺激素合成和释放;卵泡刺激素(FSH):在男性中,FSH可以作用于睾丸的生精小管,促进其发育、成熟及精子的产生。在女性中,FSH可以促进卵巢的卵泡发育和成熟;黄体生成素(LH):在男性中,LH对睾丸间质细胞具有营养作用,并可刺激睾酮的释放。在女性中,LH与FSH共同作用促进卵泡成熟,帮助女性分泌雌激素及排卵。黑色素细胞刺激素(MSH):控制黑色素细胞,促进黑色素合成。
神经垂体本身不会产生激素,而是作为仓库起着贮存的作用。由下丘脑产生的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会被运送到神经垂体贮存起来,当身体需要时就释放到血液中。看了以上这些介绍,相信大家都会对垂体的功能有所了解,别看垂体体积小,发挥的作用却很大。
图2:腺垂体及神经垂体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