祢衡击鼓骂曹、怼刘表、喷黄祖,狂人的结局警示人生

2020-06-07   古韵国学

原标题:祢衡击鼓骂曹、怼刘表、喷黄祖,狂人的结局警示人生

天公给了祢衡的才,却未给他做人的德

祢衡,字正平,生于东汉末年,平原郡人。他性格刚直高傲,才思敏捷,文采飞扬;他喜欢指摘时事、轻视别人,却和孔融、杨修交好。

他经常说:“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其余的人平平庸庸,不值得一提。”足见他狂傲到了极点。

他说话口无遮拦的,不知天高地厚。可以说天公给了祢衡的才,却未给他做人的德。至使他最终死在了那张嘴上,那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往下看:

击鼓骂曹

由于祢衡的性格,至使他大才难展。一次曹操想请一位名士去荆州说降刘表,就找到了孔融。于是孔融就推荐了祢衡。

曹操早就听说过祢衡这个人,知他有才,但口德不怎么好,也多次对自己有过狂言。本不想见他,可碍于孔融的面子,只能答应一见。

第二天,祢衡进见曹操。由于两个人的心里都对对方心存芥蒂,没什么好印象,所以曹操也没有赐个座位给祢衡,祢衡因此心里老大的不痛快。于是他环顾周遭,将曹操的文臣武将数十人骂的狗血喷头,一文不值。

曹操大怒,想杀了他,但因为祢衡的才气和名声,又不想落个害贤的名声,于是想个法子羞辱他一番。操说:“府里正少一鼓吏;早晚朝贺宴享,你祢衡可充此职。”祢衡也未推辞,竟自回府去了。

来日,曹操大宴宾客,衡穿旧衣而入。遂击鼓为《渔阳三挝》,鼓曲声音节奏悲壮,听到的人无不感慨。祢衡击到兴致,当面脱下旧破衣服,裸体而立,浑身尽露。《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这段描写非常精彩:

曹操斥责曰:“庙堂之上,何太无礼。”

衡曰:“欺君罔上乃谓无礼。吾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耳!”

操曰:“汝为清白,谁为污浊?”

衡曰:“汝不识贤愚,是眼浊也;不读诗书,是口浊也;不纳忠言,是耳浊也;不通古今,是身浊也;不容诸侯,是腹浊也;常怀篡逆,是心浊也!吾乃天下名士,用为鼓吏,是犹阳货轻仲尼,臧仓毁孟子耳!欲成王霸之业,而如此轻人耶?”

此时的孔融吓的不轻,害怕曹操杀了祢衡,赶紧给曹操赔罪。曹操很生气的对孔融说:“这个人一向徒有虚名,只凭口舌之快,我不杀他,你既然说他有才,就派人送他去说降刘表吧!”

得罪刘表

祢衡来到荆州,见到刘表。因为刘表很佩服祢衡的才气和名声,所以对祢衡非常客气,并设宴款待。酒桌上祢衡对刘表是一阵歌功颂德。可是刘表听着听着,感觉不对劲,这话表面是赞扬,实则是讥讽。心里暗想:“和着你吃着我、喝着我,还骂着我,岂能容你。”刘表也不想落个害贤的名声,可他知道江夏太守黄祖性情急躁,所以把祢衡又送给了黄祖。”

羞辱黄祖

黄祖官拜江夏太守,对祢衡也略有耳闻,知道是位才子,况且又是许昌丞相府来的,总觉得脸上很有光彩。

于是列队迎接,表示隆重,总感觉祢衡是位大贤。可是祢衡似乎并不领情,黄祖也没太在意。酒桌上黄祖问祢衡:“您认为许昌有几位称得上大贤的?”

祢衡说:“除了孔融、杨修,别无他人。”黄祖暗暗佩服祢衡的眼力。这两个人确实是能人。可是听完后半句,心里好大的不快,把酒杯往桌上一顿说:“那你觉得我怎么样?”祢衡打量了黄祖一眼说:“我看你不是个人,是庙里的神,可这个神虽受祭祀,恨无灵验!”黄祖本就脾气暴躁,怎么听得此话,遂拔剑将祢衡给斩了。

结束语

祢衡有学问,有口才,三次谋职的主考官都认同他的学识,却谁也没有接纳他,而是推来推去,最后推上了断头台。而这三次谋职也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启示。

首先,祢衡是一位有才无德之辈,他恃才傲物,狂放不羁,只逞口舌之快,实则胸中无一策利国、利民,他天天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总感觉世界谁都对不起他,这不该是一位大学问家的所作所为。

记得《菜根谭》里有这么一句话: “君子所以宁默毋躁,宁拙毋巧。”告诉人们大多君子和有学问的人多数是沉默少言的,宁愿让自己显得笨拙,也不愿让人们说他在卖弄。这样的人不但有德,更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否则就是无德,就会祸从口出,令人厌烦,还有可能丢掉卿卿性命。

其次,祢衡有才无能,只会舞文弄墨,却没有驾驭现实社会的处世能力。人都说吃一堑长一智,可是祢衡在曹营受到了极大的羞辱,却没有一点点反思。到了刘表、黄祖处,依旧口无遮拦,说是黄祖杀了他,不如说他是无能到自己杀了自己。

最后用《菜根谭》里一句处世名言来结束我的这篇文章吧!

“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从兴。”

大意:十句话说对九句,不是很奇怪的;如果有一句话说错了,那么就会连续受到多方面的攻击和指责。计谋中十条有九条都是成功的,功劳未必就是你的;如果有一条计谋没能成功,那么你就会受到各种指责和诽谤。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