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不同的引导方式,给了孩子截然不同的人生

2020-01-19   兜妈爱叨叨

最近,核心期刊《银行家》主编王松奇长期在杂志上刊载自己的书法作品和10岁儿子的文章,并称“谁的文章好,就发谁的”,引发关注。

很多网友对核心期刊出现小学生文章表示不解,其监管和审核问题受到质疑,也有网友谈到,如今知名的某些作者也曾以这个套路“出道”,在父母的帮助下走入文坛,还有只要付得起“版面费”就能发稿的行业乱想。

父母想要鼓励孩子写作的心情可以理解,可是这样真的是“捷径”吗?

尝到这样“甜头”的孩子,分得清荣誉是靠自己还是靠父母吗?

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帮孩子守护住刚刚萌芽的小梦想呢?

1

同学杜宇是位出版社编辑,他的儿子是我同龄人孩子里最大的一个,如今已经上小学了。儿子跟他一样文质彬彬的,按说这个年级的小男孩应该是最皮的时候,可每次见到他儿子,我都忍不住要夸赞乖巧懂事,就是那种带出来跟家长朋友吃饭,你看一眼就能在几个小孩里判断出来谁的家教好些的那种男孩。

小男孩不爱说话,长辈夸他的时候有些害羞,但是并不扭捏,据说在班上成绩也不错。我们几个同学一点都不觉得奇怪,毕竟有位才子爹,儿子也差不到哪里去嘛。

但是最近跟同学聊天,才发现特别懂事的孩子似乎也有让人头疼不已的时候。

跟很多爱玩游戏看电视的孩子不一样,杜宇的儿子喜欢看书,又因为妈妈英文特别好的缘故,从小也会给他买一些简易的英文原著图书。

他这方面启蒙早,悟性也好,性子又是能坐得住的,怎么看都是好事,可是同学说,原本应该在看课本、写作业的时间,他发现儿子都在偷偷“看闲书”。

如果孩子皮一些,还好教育,可是他相对比较早熟,家长也一直采取的是沟通为主的教育模式,总是鼓励他多看看书,如今却因为怕影响他成绩,希望他能够少花时间在学习以外的事情上,有些难开口。

2

其实家长都知道,看书这个事情,是长期修身养性的技能。

那些看过的故事和哲理,短时间可能察觉不到什么效果,可都是能通过文字根植在一个人的骨血里的。


孩子学习的能力、思辨的能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对世界的判断与认知,很多都可以从书中汲取。

虽然说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可是我们每一位成年人也绝不会否认书本带给我们的力量与信念。

杜宇说,孩子爱看书,性格是随了他的,但他最怕的也是,孩子在最该为成绩努力的时光里耽误了。他说看书什么时候不能看呢,等你考上学,有大把的时间去看书,那时候父母肯定举双手赞成。

他说孩子现在的语文和作文成绩都非常稳定,他看过孩子写的文章,也跟老师聊过,认定他已经在这方面比很多同学优秀的多了,连英文写作也总是能拿满分。

我问他,现在的成年人有多少时间用来看书呢?多长时间能看完一本书?一周?一个月?有的人甚至一年都看不了几本,成年之后,看似可支配的自由时间多了,可是相应的生活里的杂事也变多了。

想学习,渴望求知,肯定是好事,这种时候千万不能打压孩子对看书这件事的积极性,要引导他合理安排好时间,既不顾此失彼,又不会让他觉得父母只在乎他的成绩。

3

杜宇当编辑十几年了,他喜欢吃这口饭,却不希望孩子子承父业。

一个人能够从群体中脱颖而出,本就不是容易的事,如今能出书的人虽然多,但真正能够被称为“作家”的却不多。

诺贝尔文学奖,中国只有一个莫言,如今的图书销量榜单上,卖得最好的也不是我们叫得上名字的文学大家,作为兴趣很好,可要立志称为作家,杜宇真的不敢全身心支持儿子。

就因为自己了解市场环境,了解新媒体是如何将老牌笔杆碾压下去的,杜宇比我们想的更多。

如今他陷入两难,既欣慰儿子的志向,又为他的未来担忧。

他正尝试着鼓励孩子多跟其他男孩一起踢球、打游戏,也不限制他自主选择兴趣班,就希望能多帮孩子培养一些技能,兴许能多一些爱好。

可是每当孩子骄傲地回家,说老师又把他的作文当成范文全年级展示,说起自己想当个小作家的梦想时,杜宇都犯愁。

按说他的工作也是有一些“便利”的。

在报纸期刊的儿童版都有熟人,儿子写得不差,发发稿子应该不成问题,可是这样一来,就等于用实际行动支持儿子走向文字之路了。

所以,现在他还只是给儿子提供一些公开的邮箱,让儿子自己去投稿试试。

有一回,儿子的文章真的被刊登出来,他兴奋地拿着编辑部寄回来的样刊,一连几天都爱不释手。

杜宇问儿子想要什么奖励,他最后选了一整套《哈利波特》的英文原著。

4

换作普通家长,家有才子初长成,高兴都来不及。

杜宇不是草木皆兵,而是觉得,儿子简直就是自己年轻时候的翻版!

他从上学的时候就开始因为出众的文字表达能力得到老师欣赏,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这帮同学都称他为才子。

从省里到学校大大小小的作文竞赛拿了很多好名次,动辄就有传阅全年级的范文出现,可他依然没有实现儿时的梦想,或者说,梦想不足以让他养家糊口。

他花在书店里的时间越来越多,渐渐地偏科也越来越严重。回忆起那些年,他最常挂在嘴上的话就是“可惜高考不加分”。

高考没有青睐他大大小小的作文名次,反而送他去了一个相对冷门的专业。他本就有些文人的清高,看着曾经样样不如自己的同学一个个混得风生水起,他一咬牙,狠狠心,把儿子的书都锁了起来,按头逼他学理科。

大家都说现在的孩子幸福,也都知道现在的孩子辛苦。

小升初是一场硬仗,打不好就得赔了夫人又折兵,杜宇思量再三,觉得趁孩子还小,可以培养他对理科的兴趣。他自己也不得不捡起来从前最不屑也最差的理科书本,跟孩子一起进步。

5

父母总是这样的,似乎要在孩子身上延续自己未完成的人生和未做完的梦,有人说这样太过自私,但实际上哪对父母不是为了让孩子少走一些弯路。

或许过程看起来不够柔软,或许方式用得不太温和,可是最终的目的,都是希望孩子不要去吃自己当年白白吃过的那些苦。

我问杜宇,你后悔你当初选文科吗?后悔用学化学的时间看小说吗?后悔用学物理的时间练书法吗?

他想了想开玩笑似地回答我:“不后悔,我老婆就是看上我这点。”

我又问:“那如果让你重来一回,你还做这个作家梦吗?”

他说:“做!”

你看,他明知道也许换一种活法能比现在好一些,可依然选择了自己的热爱,因为这些事物带给他的快乐是其他人看不到更体会不到的,我相信杜宇的儿子也是。

很多孩子玩游戏,羡慕如今名声鹊起的电竞选手,以他们为榜样,而更多的孩子只是以此当借口逃避痛苦的学习。

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努力学习不是家长给的压力,更不是完成家长的梦,而是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他的成绩能把他送去更好更高的平台,在更多的选择里去选自己喜欢的那个。

而不是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庸庸碌碌一生到头来甚至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

杜宇的儿子很幸运,他很早的发现了自己的喜好,并且拥有天赋,他正是应该被合理引导和保护的年级,他需要正向的鼓励,不是利用父亲的关系让他及早地知道了职位之便,而是发现自己的能力是真真正正收到了陌生人的认可。

孩子的每一个梦想,都不是小事,父母不把他当作戏言,一起陪他努力,才是最好的事。

杜宇要感谢他爸当初工资不多,却愿意一本一本地给他买书,没有抱持着让自己儿子放弃才子名声,做着只希望他飞黄腾达的梦。

我说杜宇,你连老头子都不如,当初大家都报理科,你选了文没有一点阻力,就是老杜在默默支持你的梦想啊!他也知道你要是跟着自己大伯去做生意能挣钱,日子能过得很好,可他还是尽力维护住了你的文学梦,所以你人到中年,却不油腻。

真的,孩子才上小学,不必为了还没有来临的痛苦忧愁,尽全力去帮助他吧!但是也别忘了提醒他,想要达到自己期望的那个高度,不是只有某方面好就够了,你需要先把自己的地基打牢,才能看到更多更高的风景,这些风景,才能让你更好的体会书里的道理。

杜宇跟那位滥用职权的父亲不一样,显然,他们也会让孩子体会到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同样是守护孩子的梦想,他却让孩子的梦想真正值得尊重,真正拥有力量。


我是兜妈,是一位母婴作者,也是一个小宝宝的母亲,每天记录和分享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儿经验与趣谈,为您提供科学靠谱的育儿干货!想获取更多母婴知识,就劳烦各位小手关注一下~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