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我们的歼8II战机“八爷”,军迷们大多有自惭形秽的感觉。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很多军迷认为,“八爷”只知道往前冲,在机动性方面落后时代太多了。确实,“八爷”这种设计当时受制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如美军同时代的战机更先进一些。但是,其实歼8II战机的气动布局,堪称同时代顶级气动布局,高空高速性能十分强悍。甚至因为气动布局占尽优势,当时在我们的计划中,“八爷“可是要与F22战机一决高下的。
在歼8战机刚刚诞生时,有很多人认为这是我们模仿并放大了米格21战机,这个完全是不懂军事的。但是,到了歼8II时代,我们的气动布局完全不一样了,用开挂来形容歼8II战机的气动布局变化也不为过。提到歼8II战机的设计,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顾诵芬,时任歼8II战机气动设计组的组长。其实早在歼8II战机项目开始之前,顾涌芬就已经在气动布局领域耕耘了20年时间。顾老对歼8II战机的气动布局设计,真是用尽了心思。
首先一点,歼8II战机从歼8战机的机头进气进化到了两侧进气。看似简单的改一下位置,其实里面的门道是非常多的,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使用机头进气,只不过是用调节进气锥来改变气流量,但是,到了两侧进气时,必须考虑附面层的气流问题了。而在这点技术上,当时我们是一片空白。从表面上来看,歼8II战机好像只是加了一个附面层挡板,简单地隔离了一部分附面层的气流。但其实真正的情况是,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附面层挡板,与普通战机上的设计不一样,它的位置比进气道的高度要高出不少。
而且歼8II战机的进气道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方形设计,而是采用了渐变设计。大号附面层隔板,外加渐变进气道的设计,让空气减速能力进一步降低,对于歼8II战机的高速飞行扫清了障碍。其实这个是没有办法的,我们的发动机落后,就必须做一些额外的工作,来弥补发动机功率不足的问题。发动机不给力,那就拿气动布局来凑,歼8II战机设计的“小心思“就体现出来了。
歼8II战机的发动机喷口周围,也加上了一个小型扰流板,可以挡住水平尾翼产生的气流扰动。所以,歼8II战机发动机气流始终处于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中,也就让战机能相对操作起来更加容易。其实这个设计是独具特色的,一直到今天的歼10和歼20都在使用。
当然,在改进潜力上,就像今天的歼20战机一样,歼8II战机的进气道也可以改成DSI进气道的样式。这样不但可以提高隐身性能,更为关键的是,不会因为进气道的改变而影响气流进入发动机,并且还能保留随时灵活调整进气量的功能。所以,歼8II战机的进气道设计,是非常前卫的,一直到今天也能被称为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