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我就觉得我的春天要来了,终于可以甩开孩子放飞自我。
只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开学才没多久,孩子就一次又一次用残酷的现实暴击我美好的幻想。
原本女儿个性算是比较外向,在社交方面也都不错,在分离焦虑方面也没有太大问题,因此我以为她的幼儿园生活一定会是顺风顺水,没有一丝问题的。
结果在一次接她回家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不对劲,那天孩子开开心心的走出校门,结果还没走几步,突然小脸一皱,嘴瘪了下来,更让人崩溃的是那味儿很快就飘出来了……
我原以为这只是一次意外,并没有放在心上,也没有责备女儿,回家洗洗也就过去了。
没成想老虎不发问,女儿当我是hello Kitty,三番五次出现这种半路解决的事情,我也终于不淡定了,决定要跟女儿好好谈谈。
只是我的严肃跟女儿的态度完全不在一个档次,女儿轻描淡写的告诉我:我就是不想在幼儿园拉。
不管我怎么问就只有这一句话,我无奈了,经过一番思索后,我决定换个策略问。
我告诉孩子:大便是我们吃进去的东西被我们身体用掉后,剩下的没用了的东西,没用的东西我们就要把它拉出来,要不然会肚子疼的,所以只要肚子疼想大便的时候,我们就应该马上去,不管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
女儿一脸懂王的样子:妈妈,我知道,所以我才不要在幼儿园里拉。
这下轮到我糊涂了,这是什么逻辑,什么叫“所以”我才不要在幼儿园里拉?
好在我“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很受女儿的“赏识”,但女儿的回答却让我三观都差点收不回来了:我都是在家里吃的东西,为什么要拉学校的马桶里,我要拉在自己家里的小马桶里。
女儿的逻辑让我很方,但在我之前发表过的《女童被老师霸凌,李玫瑾:想知道幼儿园发生的事,做这个游戏》一文中,留言区也有不少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也不爱在幼儿园大便。
当时我更是因此话题再次进行了一个小调查,结果发现孩子不在学校大便的比例相当高,更有报告称,80%的孩子不愿意在幼儿园大便。
但对于孩子不在校大便的原因却并不都如女儿般“肥水不流外人田”,而是五花八门,我稍微总结了一下,大概有以下几种原因:
老师不让拉系列:
自己不想拉系列:
风萧萧兮易水寒,看不上的俺不沾:我家老大一年级是集体蹲坑厕所,天津的学校环境应该不会太差,他不喜欢,如果想大便一直憋着,我家有个小厂子在农村,他去了两天硬是不拉屎,就是嫌环境不舒服。
人生得意须尽欢,大便浪费好时光:我家孩子也不在学校大便,她说下课就那一会,都不够玩的 大便就浪费了下课时间了。
粒粒皆辛苦,肥水怎能留人土:在家吃的饭,怎么能便宜了学校的马桶?
通过对大多数家长的留言总结,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不爱在幼儿园上厕所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所以一味责骂并不能让孩子如愿在幼儿园如厕,而是应该从根源入手,让孩子无负担大便。
台湾曾调查过2000余名学生和年轻女性,发现小学生有46%肠道年龄老化,22%每周排便3次以下,5.6%每周排便1次以下,严重影响肠道健康,也因此导致肠道疾病率快速上升。
孩子因各种原因宁愿憋着也不拉,对于健康有着长远隐形伤害,因此家长一定不能大意。
那么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在学校拉大便呢?
表示之所以不在学校拉大便是因为老师不喜欢,老师不让拉的孩子不在少数,确实有儿童心理学家说过:孩子出现尿裤子、憋大便,可能是环境改变造成的情绪问题。
因为在意老师对自己的看法,于是宁愿自己憋着,在这一点上,童书妈妈三川玲就曾讲述过自己女儿的经历。
孩子不愿意在原来的学校大便,尽管这家幼儿园离家很近,但为了让孩子愿意大便,三川玲只能把孩子转到另一家离家30分钟车程的幼儿园。
结果是可喜的,三川玲表示,孩子愿意在幼儿园大便了,并认为是因为孩子精神感到松弛,在学校有安全感,才有勇气去大便。
因此我们也都认为,一个轻松,让孩子充满信任的环境,对于孩子顺利排便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的。
有幼师朋友曾跟我专门讲过孩子上厕所的事情,她说在他们幼儿园,午餐前30分钟都会进行统一如厕洗手环节。
在我们不少家长眼里肯定都认为这没有丝毫难度,然而对于一个班只有2-3个老师来说,却是场灾难。
就单从如厕环节来说,大小便不是想拉就能拉的,于是不少孩子会哭闹说自己不要拉,不拉倒也没问题,问题有不少孩子不是因为生理不想拉,而是心理不想拉,于是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哗啦啦没几秒就全在裤子上了。
于是就只能安排其中一个老师给孩子换裤子,剩下的继续哭天喊地,一会是哭爷爷喊奶奶给自己擦屁股,一会是弄脏了不开心,一会是衣服造型奇特,还没明白怎么脱,已经憋不住了,于是便便在地上随着孩子的行走自在闯天涯。
在这并不是为老师开脱,但换位思考一下,在照顾这么多孩子上,老师自然会偏向喜欢更独立,自理能力更好的孩子,因此如果家长能早日让孩子学会如何上厕所,孩子在学校如厕自然会更游刃有余,也会更有勇气去大便。
不少家长在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都比较担心自己孩子不会擦屁股会不会被针对,事实上绝大多数2-3岁的孩子都不会自己擦屁股。
因此,与其总担心孩子不会擦屁股,不如提前教孩子如何擦,并跟老师沟通好,等到孩子上幼儿园小班下学期或中班手臂足够长时,就能更自然而然的上手。
女孩:给孩子一个洋娃娃进行演示,强调从前往后的擦拭顺序;
男孩:给孩子玩对准“靶心”的游戏,引导孩子对准再尿;
另外也可以多带孩子去公共场所上厕所,学会适应不同类型的马桶,这样到时候就不会因幼儿园与家不同造型的马桶而犯怵。
从熟悉的家到陌生的幼儿园,再到陌生的厕所,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需要好一段时间才能适应的。
在女儿的幼儿园,在正式入园之前会有一星期时间的适应期,家长陪同孩子一同前往一同离开,根据孩子喜好愿呆多长时间就多长时间。
然而不少家长在带孩子熟悉幼儿园期间都着重教室方面,却忘了厕所。
比如女儿幼儿园是蹲便式,在家习惯管了座便式马桶,非常不习惯宁愿憋着,于是在之后的时间里,我都会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加强身体锻炼,增加腿部力量,以求蹲的更稳。
都说有人的地方就有社会,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更突出都会在衣着方面暗下功夫,但其实造型奇特的衣服非常不方便。
好在女儿的幼儿园有统一的校服,因此在穿衣方面算是比较省心,每天衣服裤子就解决了,也不用担心好不好看,会不会被别的孩子嘲笑。
当孩子对大便有执念的时候,家长就要趁热打铁赶紧给孩子普及。
尽管女儿知道大便形成的原理,但为了孩子更直观明白大便的产生和憋便的危害,我给女儿女儿又购置了另一本图文并茂的科普书,上面有女儿最爱的卡通形象,也有实景图,视觉冲击力非常棒。
在大便形成这一篇,详细讲解了大便的形成,首先食物经过牙齿拒绝嚼碎,然后通过食道进入胃里,胃里胃液溶解,食物小分子进入小肠吸收营养,大肠吸收水分,最终没用的废物就是便便,拉到马桶冲进下水道。
在直观科普后的冲击下,鉴于女儿“怕吃亏”的思维,我又给女儿悄悄讲了个小秘密:“妈妈给学校交过马桶冲水费了哦,如果你不在幼儿园拉的话,我们的钱就浪费掉咯。”
如果你家也有孩子不愿在幼儿园上厕所,出现憋便现象,不要为此着急责骂孩子,不要逼着孩子一定要及时排便,而应该遵循孩子的行为。
在帮助排除外部因素的前提下,及时给孩子进行大便的科普,让孩子了解大便、明白憋便的危害,帮孩子顺利度过这个时期,实现排便自由。
——我是小皮育儿经,育婴师一枚,职场妈妈,带娃码字
——多平台优质原创作者,会点孕产,懂点育儿,儿童心理研究爱好者
——孕育、带娃是当家长一生的事业,关注我,一起更轻松带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