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一周《送我上青云》刻意丑化男人的观众,该闭麦了

2019-08-21   口袋电影十

已经上映5天的《送我上青云》票房刚刚过了千万,票房失利几乎已成定局。

但是,因为犀利的观点,尖锐地表达,关于它的讨论却越来越热烈。

其中,有一种声音不绝于耳:《送我上青云》丑化了中国的男人。

忍了一周之后,某猫只想对这些人说,闭嘴。

《送我上青云》绝对没有刻意丑化男人

某猫刚刚二刷回来,影院里笑得大声的都是男人。

散场的时候,还有一位男生激动地对着自己的女友说“这片子拍得真好。”

如果真的丑化男人,还会有那么多男人欣赏?

01

每个男性角色明明都在说男人现在过得有多难

钻进钱眼里的四毛

四毛是一位记者。

好友盛男不幸得了癌症,向他借钱做手术。他考虑的却是盛男哪怕手术成功,也没有几年好活了,那么借出去的钱就收不回来。

当着好友的面,四毛说盛男活不长。

但对好友有话直说的四毛,面对有钱人却伏低作小,甘愿做跑腿小弟。

就是为了能跟着发大财。

天天做着发财梦的四毛,得了想成为有钱人的绝症,无药可医。

这就是丑化吗?

你得先明白,四毛为什么那么渴望成为有钱人。

这一点,电影里有明确的表达。

四毛对盛男吼得声嘶力竭。

我想有钱,是因为我想要人看得起!

四毛想要成为有钱人,不是为了享受,不是为了女人。

他仅仅是想,获得尊严

电影有一段删减,讲的是四毛刚开始做记者,无比珍惜的27版头条最终被同事当废品卖了10块钱。

曾经的他也怀抱理想,但却发现,他的理想在同时眼里只值10块钱。

在当今社会,男人的成功,是否有钱渐渐成为了惟一的评判标准

你灵魂有趣,你爱好广泛,你家庭美满,都没有用。

装逼懦弱的刘光明

刘光明出场很牛逼。

他慷慨地把钱送给遇到困难的人,不管对方是否是骗子,只在乎如果是真的,自己未来会不会后悔。

但看到后面,就发现他其实是装逼。

他能送钱,是因为他是富豪的上门女婿,钱是岳父的。

他想送钱,是因为他在家里不受重视,只能靠陌生人的感激获取存在感。

他是被富豪圈养在家中的宠物

和女记者暧昧,却在听到她的病后落荒而逃。

面对家人每天的嘲笑,他连头都抬不起来。

这就是丑化吗?

刘光明对知识的渴望是纯粹的

是从小时候擅长背圆周率被请到了电视台当作神童开始的。

但他一次一次的高考,一次一次的求学,都被岳父拿来当笑话说给客人听。

刘光明就像是现代版本的孔乙己。

鲁迅用孔乙己诉说了封建主义对知识分子的迫害。

而电影用刘光明表达了现如今拜金主义奉行的社会中,人们对知识的蔑视

在富豪的宴会上,刘光明麻木地背诵着圆周率给宾客们取乐。

这一幕,刺痛你了吗?

一身肥肉土老板李平

李平是人到中年的土老板。

他一身肥肉,土得掉渣,做事没品。

他是最彻底地金钱至上理论的拥护者。

他看不上文化人,却又喜欢用钱砸文化人,获得他们的追捧。

连李平的爹都说,他就是个傻叉。

这就是丑化吗?

难道现实中,你没有遇到过几个傻叉领导?

毫无疑问,李平是一个反面人物。

他是个傻叉,但偏偏,在电影中,他活得最得意

骄傲如盛男,也不得不为了报酬,对他一次次低头。

更不要提在他面前没有脊梁骨的刘光明,伏低做小的四毛,听从指挥的小弟。

这才是最讽刺的地方。

因为如同在现实社会,金钱,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

你灵魂无趣,你没有爱好,都没关系,有钱,就够了。

02

认为丑化男性角色的男人,其实你是被洗脑了

说电影冒犯了男人的人,都有一个观点,就是这些男性角色不够出色。

男人,一定要出色吗?

姚晨在一次电影采访中提到“(社会对男人的印象是)刻板化的,男人不能哭,一定要坚强……”

那男人为什么不能哭呢

没有人能回答。

《送我上青云》被质疑冒犯男人,其实是因为电影里面没有常规影视剧里头那些理想化的男性角色。

这就让一些人觉得男人被丑化了。

你们真的非要把对男人的要求定那么高吗?

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女性角色在故事中的位置经常是苍白的,沦为花瓶。

这是一种对女性的洗脑,非常显而易见。

你们只要负责貌美如花就可以。

但是,经常出现在影视剧作品中的那些理想化的男性角色,也是一种对男人的洗脑

但这相比对女性洗脑来说,就隐蔽多了。

男人必须负责养家。

男人必须要赚大钱。

男人必须要永远坚强。

女人可以耍小性子,因为女人天生就这样。

男人则要大度,因为斤斤计较就太不是男人了。

这种洗脑是对女人的侮辱,同时也一样是对男人的苛待。

这些认为《送我上青云》丑化男性的人在看其他的影视剧中的完美男性角色沾沾自喜。

当回到现实,身边所有人对你提出影视剧完美男人的要求时,却又笑不出来,觉得别人无理取闹。

03

女权即平权,它其实也在为男人发声

主演姚晨说“不是说女性电影就要把男性排斥在外。”

导演滕丛丛说“我们片子当中对男性也是关怀的。”

其实,这部电影对角色的塑造,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重点都在刻画人性上面,并没有区别对待。

女性角色、男性角色都不完美,这才是真实的人。

而真实,才具有力量。

它为女人发声,说出女性的欲望,女性的渴求。

它也为男性发声,表达出了如今社会对男性所要求的世俗化成功带给他们的巨大压力

这部电影的票房遇冷无疑是遗憾的。

有人说,那是因为本该作为观影主力的女人的审美水平还停留在咪蒙。

但这部电影,实际上并不仅仅是给女人看的。

如今,以男性视角展现的影视作品占了主流,很多东西对人们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

可能对于男性来说,见惯了影视作品中的高大强男性角色,一开始会有不适。

可能有时候结果会让人面红耳赤。

但男人需要这样的女性视角,用另一个角度看待生活、看待社会,看一看女性眼里的男人。

对这部电影大肆抨击,执意认为男性角色被丑化了男人,水平也就只能看看煮老师了。

相比遇冷的票房,电影值得庆幸的是,它掀起了一阵社会性讨论热潮。

关于女性、关于性,关于疾病、关于保险。

而这个世界不仅给了女人很多压力,男人更是如此。

对男性的刻板印象,对男性的不公平要求处处存在

不管男人女人,我们都是想要挺起胸膛生活,却偏偏被生活压弯了腰的普通人。

女权的终点站,是平权

对这部影片关于男性角色的讨论,不该局限于它是否冒犯了男性。

明明,这些男性角色都是现实社会这个大染缸下的产物。

电影只是把隐藏在生活中的东西找出来了。

展现出的问题,还要在现实中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