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有这么一句话:"教育,从孩子出生那一刻,便开始了"。于是,为了让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家长就把自己的孩子们送上了超前教育之路。
实际上,这些用心良苦的父母可能不知道,一阵阵的阴霾正在向他们的孩子们笼罩而来。
三年级肖肖放学回到家,拿出了考试试卷让妈妈签名。
妈妈接过试卷时刚看到分数便生气的喊道:"你怎么回事?才考了70多分!"
要知道,肖肖三岁时就被送到了少儿教育班,念唐诗,学数学。一二年级时肖肖都是班级里的佼佼者,一直使妈妈十分的开心。
可是到了三年级,肖肖的成绩开始逐渐下降,不认真完成作业,学习时焦躁,老师也总反应肖肖上课不认真听讲。
肖肖妈妈十分的无奈说到:"你真是让妈妈太失望了!"
这样一个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为什么到三年级就开始变成这样子了呢?
其实过早的超前教育,会提前消耗孩子的学习兴趣程度,当到一定阶段,"三年级效应"则会明显的表现出来。
1、超前教育的"三年级效应"
"三年级效应"的发生
由于超前教育的孩子在幼儿园最需要的游戏交流、思维探索发现、生活习惯等重要内容被学拼音、学数学所抢夺。
后在小学课堂中,孩子容易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小学三年级后学习成绩开始下滑,比起一二年级时的表现有着天壤之别,这种现象被称为"三年级效应",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超前教育好比"拔苗助长"
之所以会出现"三年级效应",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三年级的课程开始增加思维逻辑上的难度,二是经过超前教育的孩子大多会形成死记硬背的不良学习习惯,到了背诵强度越来越大的阶段,容易出现跟不上从而厌学,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超前教育不可取,早期教育有必要
首先要让孩子学会生活
早期教育从时间上讲,是指对0-6岁,也就是孩子上小学前的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中,与其让孩子接受"拔苗助长"的超前教育,不如多花心思在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培养上。
中国学前教育奠基人陈鹤琴大师认为,真正的幼儿教育是生活化的教育,应教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吃饭,规律睡觉。
研究证明,一个规律作息和自理能力强的孩子,适应能力也非常强。
知识储备不如培养孩子的未来发展能力
学龄前的时间段是培养孩子未来发展能力的良好时间契机,幼儿阶段中要引导孩子多表达自我,说出自己的想法,学会控制情绪与交朋友,并且让孩子爱上运动。运动能力的发展,能够促进认知能力的提升。
著名教育家卢梭曾说过:"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
科学的早期教育能让孩子小小的身体像颗核弹头一样储备巨大的能量,而急功近利的超前教育则容易昙花一现。在孩子最需要童真童趣与嬉笑玩耍的时间里,请给他多一些陪伴,在他最初的记忆中,多留下一些生活的美好,而不是沉甸甸的知识。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奶嘴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