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他的工笔菊花作品《人间晚秀非无意》为素材重新创作的扇面,惊艳亮相2016中国杭州G 20峰会文艺晚会。而近几年来,已鲐背之年的他创作了两幅400多平方尺的巨制《梅关精灵秀》和《梅花传奇》,在画坛引起轰动。他就是大家熟悉的潮州画家蔡瑜。在蔡瑜中国画巡回展开展之际,我们来到蔡老家中对他进行了专访。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近蔡瑜老先生。
94岁高龄的蔡瑜站在画台前,腰杆挺得笔直,手上却随性而至,焦墨到处,波涛汹涌,海浪层叠而来,浓墨一勾一画,鱼儿高高跃出海面。不到一盏茶的工夫,一幅《海阔凭鱼跃》就生动地呈现在眼前。蔡瑜画起了未曾画过的大海,让人喜出望外,而这也颇为符合老先生的性格,就像他自号韩川野老一样,兴之所至,随遇而安。
画家 蔡瑜:我1949年来潮州后到现在,经历了风雨都是不变在这里,号是一个人的生活状况和志愿,我是一个野人,不管世事,闲散人,闲散的心情过着闲散的生活,叫野老。
蔡瑜出生于澄海,1948年就读于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曾师从赵少昂,得其亲授,兼取诸家之长。1950年,蔡瑜任潮安县文化教育馆馆长。其后20余年,历尽坎坷却从不放弃对艺术的追求。
画家 蔡瑜:生活的苦难无法追求也未能免,但是在最苦难的时候,你是否能用艺术来解脱,这非常重要,我以前有一套白描,当时是1974年画的,任何人一看都是非常难得的精品,画那一套古人要焚香静坐、弹琴才能画,有人问你在什么环境下画的,我说是在危难的时候画的。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段艰难的岁月里,蔡瑜以笔抒怀、寄情笔端,心无旁骛地徜徉在丰富的精神世界里。
画家 蔡瑜:在生命朝不保夕的时候安静下来,与其每天惶惶恐恐不如安静下来,由生命决定生死,静下来做什么呢?画画,在天台上,搭一个布篷,一个人在天台上的走廊安静地画,非常安静,心无旁骛,笔一拿起来全部倾注在笔端,特别专注,现在画不出那种感觉,用艺术的精神来抵抗一切的干扰,是一个人对艺术的爱好精神上的升华。
1980年后,蔡瑜的艺术生涯得以重新开始。他的画作秉承中国画传统,强调师法自然,追求意境,融诗、文、书、画、哲学于一体,力求每幅作品表达真我的内心世界,凸显个性。梅兰竹菊是蔡瑜笔下的最爱,也是老先生认为最难画的。这幅《雪梅》,大雪纷扬中寒梅傲立,蔡瑜自题:“放狂愧欠竹林才,临水常萦国彦哀。一缕凄清长不改,孤山写得半残梅。”
画家 蔡瑜:梅是国花,能刚能柔,能进能退,把它放在无人理会的地方也能生活,最艰难困苦的日子,万花皆春的时候,梅独先,它所经历的苦难比别人多,意志力也比别人坚强,梅和我的境遇和性格相同,我喜欢梅。
从2000年开始,蔡瑜开始画竹。在老先生看来,梅兰竹菊四君子,竹子最易也最难,易在竹有定型,难是竹的变化最多。一幅《风竹》,蔡瑜自题:“一蓑烟雨半残翁,长啸回头万事空。天教余年司笔墨,狂来犹爱惹罡风。”
画家 蔡瑜:竹可以七情六欲,喜怒哀乐都能寄情,没有一种植物,没有一种画画对象可以像竹那么复杂,竹虽然线条非常简单,但是变化非常多,非常美妙,我笔下的竹,几十种竹,可以风雨,可以晴朗,可以快乐像跳舞一样,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非常快乐,也可以沉郁阴森。
画竹近二十年,蔡瑜百画不厌。一幅幅竹子,是他以九十多年的人生阅历通过笔墨渲染到画作之中,画中有话。
画家 蔡瑜:画画现在是生活最大的支持,心情坏也画,心情好也画,上一次画了一支竹,有人说你“对死”这些张纸,画画就是在“对死”,就是出气,心中不开心的事,竹就像扫帚一样扫掉,心里有什么事,想出来,好坏,同情、哀怜哀缅,都可以在竹中表达出来。
当代中国画名家林墉评价“蔡瑜先生画,骨梗梗气连连,磊磊娜娜,绵绵息息,在秀挺的勾勒中,一种方正蕴涵其中,在精致的排比中,一股连贯回荡其内。蔡瑜先生画,无巨细,凡线、凡墨、凡笔、凡水、凡色、凡染,着着相宜,在在规矩。狂放恣肆处巧含精妙,细腻勾描中赋孕激励。”
画家 蔡瑜:如果想通过画画赚钱,扬名,我劝你不要,这不是好玩的,中国画比任何画都困难,它的修炼是复杂的,文学、哲学、诗、画、书,这么全面你能做到吗?我现在在坚持也有一个希望,保护传统,让传统继承发展下去。
蔡瑜老先生刚直不阿、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追求真我艺术,鲐背之年仍以“作茧破茧”自喻,时时有创新作品面世,真是一位可敬又可爱的老人。在这里我们祝愿蔡老身体健康,艺术之树常青!
来源:潮州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