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招教你防治西葫芦化瓜现象,分分钟从低产变高产

2019-06-10     进军绿色生态农业

总是有种植西葫芦的菜农反映说,棚内种植的西葫芦化瓜现象严重,产量较低。那么什么原因可能导致西葫芦出现化瓜呢?

一、西葫芦化瓜危害症状

西葫芦化瓜是生产中经常发生和比较棘手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西葫芦生长过程中,雌花开放不长时间,瓜胎变黄,脱落,或者本已开始膨大的瓜突然中止生长,且瓜胎逐渐变黄,变软。在花前、花后均可能出现这种症状,俗称化瓜。

二、发生原因

1、授粉不良或没有授粉,子房内不能生成植物生长素,导致胚和胚乳不能正常生长,加上与营养生长抢养分,供应雌花的养分不足,子房的植物生长素含量减少,不能结实导致化瓜。

2、温度过高,白天高于35℃,夜间高于20℃,或温度过低,白天低于20℃,晚上低于10℃,因呼吸消耗或根系吸收能力受阻等造成营养不良导致化瓜。

3、开花期遇连续阴天或阴雨连绵,光合作用受影响,对光反应敏感的西葫芦雌花会因光照不足,子房发育不良导致化瓜。

4、密度大,日光温室西葫芦适宜密度每亩2200株,每亩超过3000株时,叶子相互遮荫,化瓜率提高。

5、肥水供应不足,根系不能很好发育,叶片小而发黄,影响光合作用,雌花营养供应不足而引起化瓜;肥水过多,特别是氮肥过多,植株徒长,空气湿度大引起病害,使化瓜率增加。

6、白粉病、灰霉病、霜霉病和蚜虫等直接危害叶片和幼茎,造成生长不良而化瓜。

7、不及时采收商品瓜、畸形瓜、坠秧瓜,会使刚开放的雌花养分供应不良而化瓜。

三、防治措施

1、措施栽培

使西葫芦生长白天温度在25℃左右,夜温在15℃左右,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制造、运输和积累,化瓜可大大减少。

2、科学的肥水管理

早春栽培,注意雨天盖膜防止大雨淋花。

3、避免植株徒长

西葫芦出现徒长趋势时,就会抑制生殖生长而出现化瓜。因此可通过推迟追肥和浇水期,控制氮肥用量等方法,调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对节间过长,生长细弱,有徒长迹象的田块,可喷施50~100毫克/公斤的矮壮素,抑制徒长,促进果实正常发育。

4、及时采收

早摘畸形瓜、坠秧瓜,适时收商品瓜,不抢摘半成品商品瓜。西葫芦成熟后如不及时采收,商品瓜长得太大,会影响植株生长和新生幼瓜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会导致新生幼瓜化瓜。因此西葫芦成熟后要及时收获,一般当西葫芦长到300~400克时即可采收,一般不要超过500克,也可根据当地消费习惯确定采收标准。

5、防治灰霉病发生

西葫芦受灰霉病干染时,主要从开败的雌花浸入,然后向果实扩展,导致幼瓜变软萎缩而化瓜。因此应加强灰霉病的预防,搞好棚室内温湿度管理,尽量避免低温高湿条件。一旦发病可用可用72%霜脲·锰锌800倍液+80%乙磷铝500倍液,72.2%霜霉威7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

拓展延神——西葫芦化瓜多是生产中的三个失误造成的:

失误一:栽植密度大

失误二:点花方式单一

失误三:留瓜过多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w4K8s2wBvvf6VcSZ7zV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