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冷知识:“大兴”,如何从二环内迁到了五环外?

2019-10-13   大地理馆

大兴人盼大兴国际机场,久矣!9月25日,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无论是大兴本地,还是外来定居者,都颇为此自豪。毕竟,在北京地理鄙视链中,大兴实在是太过憋屈。

大兴——对于这个名词,人们并不陌生:北京市南郊的一个行政区,它扼守着帝都南大门。每一个北上进京的人,未必都能说出大兴具体在哪,但一定都在大兴地面上走过。


|北京市大兴区地理位置图|底图:百度地图

大兴机场全景鸟瞰


今天的“大兴”,位于北京郊区,存在感比不上东城、西城、海淀、朝阳城市区。可是,大部分人并不知道一个冷知识——老北京,曾经就叫大兴。曾经的“大兴”,就在皇城根底下。这是怎么回事呢?且听馆主道来。

金代“大兴府”,相当于今北京市

提起跟宋朝并存的金朝,很多人印象来自《说岳全传》《射雕英雄传》中的抗金故事。

那么,金朝的都城在哪里呢?

其前期都城是位于今哈尔滨附近的上京会宁府,后期则迁至今北京地区的中都燕京城。面向全国而言,金朝都城称为“中都燕京”,对应今天的说法就是“首都北京”;以北京地方而言,它对应的则另一个名字“大兴府”,大体相当于今天地方意义上的“北京市”


|金代北京大兴府及周边图|底图-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这个大兴,是北京最早的“大兴”地名,也是今天北京南郊“大兴”的鼻祖——它是当时北京区域的首府所在。大兴府下,还设有“大兴县”,堪称“全国第一县”。把“大兴”带到北京地区的,是金朝第四代皇帝——完颜亮。

正是这个“大兴”,拉开了北京860多年建都史的序幕。金中都范围,主要在今西城区西南部(属原宣武区)至丰台区一带,大兴府、大兴县驻地都在中都燕京之内。


|北京历代称之关系示意图|制图-大地理馆

元“大兴县”京城第一县,管着今东城区一带

金朝灭亡之后,元朝仍在北京地区建都,但将都城进行了北移,命名为“大都”。不过,“大兴”作为地名保留了下来,作为县级地名使用,大兴县仍然是京城第一县。


|元北京大兴县及周边图|底图-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这里需要普及一个古代区划术语“倚郭县”,也称依郭县、附郭县。郭,即外城。说的是,有这么一类县,没有独立的城墙,其办公机构设置在上一级行政区的城中,一般的在府城里。比如,阳曲县与太原府、历城县与济南府、江宁县与应天府(明南京地区),金陵县与江宁府(清南京地区)。

换成现在的说法,这些特殊县,就是一个城市里的核心城区,只不过现在多叫“区”,当时多叫“县”。

最特殊的一种则直接设在京城中——如,唐代长安县、元代大兴县,都是这种情况。元代大兴县,所辖区域,就是大都这座城市及其郊区。

西安市以中轴线为界分属二县,类似今北京市的东城区域西城区,古代北京城也是这样的格局

明清两代依然在京城地区设“大兴县”——而且沿袭元代习惯,京城东部城区及郊区,在行政上属于大兴县管辖。也就是说,在行政上,二环以里的东城区长期属于“大兴县”管辖的。当时的大兴,相当于今天东城区+朝阳区+部分郊区的地盘。大兴县的县衙,即县政府,就在交道口以东的大兴胡同附近。

同时,京城西部及郊区,属于“宛平县”——这种格局跟唐代长安城类似,唐长安以朱雀大街为中轴,以西属于长安县、以东属于万年县。这样的例子还有南宋临安城,分属于钱塘县和仁和县。

这样说来,许多老北京的籍贯是“大兴”,当然,此大兴非彼大兴。

总结下元代大兴:公元1153年,金朝定都中都之后,就确立了一京(中都燕京)一府(大兴府)二县(宛平县与大兴县)的格局——宛平县辖西部,大兴县辖东部。只不过,它们都没有独立的县城,治所设在京城城墙内。

元大都废弃之后,大兴县驻地,也随着京城的迁徙而向南迁徙。元朝时期,北京地区称“大都路”,大兴县是其属县。

明清“大兴县”,沿袭元朝,县衙仍在北京二环里

明清时期的大兴,是古代史上最后一代“大兴”——尽管距离现在不算太远,但很多人对这段历史似乎并不熟知。

前文已说了京城中的依郭县——这种现象是由层层叠加的行政体系造成的。作为京城,与一般地方不同的是,它有双重空间涵义:一是地方层面;二是中央层面。从中央层面说,京城叫“中都”“燕京”“北京”或“京师”;从地方层面说呢,它在金代叫“大兴府”,明清两代叫“顺天府”。

|明北京大兴县及周边图|底图-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清北京大兴县及周边图|底图-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县是基本行政区划单位——不管你是京城还是地方,最终都要落脚到县,这顺天府就分为了宛平、大兴二县——它们在当时的地位,就相当于现在的西城与东城区。

举个例子,明清时期,一位北京城内土著,考取功名,上榜时候介绍籍贯,是这样的“顺天府大兴县人”或“顺天府宛平县人”,到了今天就是西城区或东城区人了。当然了,大兴、宛平,管辖面积远大于今天的东城、西城。大体来说,今北京六环以内,基本上一半属于宛平,一般属于大兴。


|清光绪北京城地图上的宛平县&大兴县|标注-大地理馆

我们中学学习唐诗,经常介绍某位诗人是“京兆万年人”,啥意思呢?京都长安属于京兆府管辖,万年县是管辖京城东部区域的县。换成现在的意思就是,西安市某某区人。说一个人的籍贯,即使你出生在京城中,也要落实到县级单位。

大兴也是如此。如果说在清朝,一个人生在北京城里,它要么是“宛平人”要么是“大兴人”——京城就是在这两个县的地盘上。


|清北京城内各级行政中心示意图|制图/公子羽/大地理馆


但是,地方层面的北京符号,在全国性都城的光环下,常常被挤压至角落里,存在感似乎不强——正所谓灯下黑是也。俗话说:到了北京才知道官小。一个县,虽然管辖京城要地,其话语权并不强。还有,强调“京城意义”,就容易弱化“地方意义”,也会让人们多几分“首善之区”的优越与自豪:如果老北京们,逢人就说“老宛平”“老大兴”“大兴人”,那么跟各个地方相比,听起来区别就不大了。

所以,人们有可能宁可隐去自己的"县级籍贯",说"北京人"肯定比"大兴人”更有面儿。不过,一个无法忽视的事实就是:当时人们的籍贯填写的是“大兴”。

|清北京城顺天府-宛平县&大兴县驻地示意图|制图/公子羽/大地理馆

旧大兴县衙虽然已经离去,但地图并没有忘记它的存在:在大比例尺地图上,赫然可以找到——大兴胡同,也就是梁大爷寻找老北京美食的那条胡同。


|大兴胡同与大兴县衙位置示意图|图-胡三刀/大地理馆

当代大兴县(区),是民国时期迁出另建的

清朝结束之后,大兴县依然在北京(一度改名北平)城内存在了十余年,直到1926年(一说为1928年),才从老北京的胡同里搬出,驻地迁至今西红门附近的黄村镇。此后,大兴一度划给河北省,后又划给北京市。今天的大兴区,也就是由金代以来的大兴县发展而来。


|北京历代大兴县驻地变迁图|


|民国时期地图上的“大兴县”|


20世纪30、40年代地图上,大兴县虽然已经南迁,但“大兴县”地名还留在地图上

被遗忘的“大兴”

在很多人眼中,大兴县(区)历史不过92年。这种认知,造成了大兴位居北京各种“鄙视链”的中下游。大兴,往往与城乡结合部、郊区、农家乐等联系在一起。

殊不知:若将历史倒推百年,大兴县的城里人,可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今天自称老北京的人们,如果放在清朝,至少有一半都是“大兴县人”呢——尽管事实如此,但大家一会半会儿可能还是适应不过来:一个东城人,咋就稀里糊涂属于大兴县了呢。

要论“底蕴”——北京各区地名中,最早就作为县级地名的是汉代的昌平、平谷,然后是唐朝的怀柔,金代的大兴,通州、密云、顺义定名于明,海淀、房山、门头沟、丰台等近代地名源于地理事物,东城、西城、朝阳则是更晚出现的。

论历史底蕴,“大兴”并不差,但在今天的语境下,“东城”“西城”听起来,咋就比大兴显得高大上呢?大概是,有东西,就有底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