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年前的今天埃德加·斯诺诞生,我们为什么百感交集?

2020-07-19   人民文学出版社

原标题:115年前的今天埃德加·斯诺诞生,我们为什么百感交集?

今天是著名作家、记者埃德加·斯诺诞辰115周年。

1936年6月,斯诺穿越国民党的封锁线奔赴陕甘宁苏区采访,写成《红星照耀中国》一书,首次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红色革命的真相,在全世界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1973年10月19日,埃德加·斯诺的一部分骨灰安放在北大未名湖畔。正如他生前所愿:“我爱中国,我愿在死后把我的一部分留在那里,就像我活着时那样。”

北大未名湖畔 埃德加·斯诺之墓

今天,我们通过一组老照片来纪念斯诺,也重温那段红色革命的峥嵘岁月。

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的出版,是中国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

1937年3月,在本书作者埃德加·斯诺的支持下,中国北方爱国青年大学生王福时主持,与郭达、李放等共同编译了《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一书,在北平秘密出版。该书的主体部分《红旗下的中国》后来均收入戈兰茨公司《红星照耀中国》,可谓后者的雏形。那张曾风行一时,被国内外报刊广泛采用的头戴红星帽的毛泽东照片也首次刊入该书。

1937年10月英国戈兰茨公司出版《红星照耀中国》,这是本书第一次正式出版。1937年11月上海沦为“孤岛”。1938年2月10日,在胡愈之等人组织筹划下,以“复社”名义翻译出版了第一个“红星”全译本,考虑到当时的政治环境,书名译作《西行漫记》。斯诺应约为中译本写了一篇真挚感人的长序冠于全书之前,深情地预祝中国抗战取得“最后胜利”。

在陕北采访的斯诺

头戴红军帽的毛泽东

因受到国民党当局查禁,《西行漫记》出版后曾多次改名秘密出版。延安等地的出版组织将《西行漫记》第四、五两章(《一个共产党员的来历》和《长征》)以“抽印本”形式独立出版。这些“抽印本”流传十分广泛,很受广大爱国青年的欢迎。但是这也很快引起了国民党政府的警觉、惊惧和敌视,他们曾不止一次下令查禁斯诺的这些著作,据有关档案记载,先后查禁其著作竟达十几种之多。

1979年12月,著名翻译家董乐山的全新译本《西行漫记》出版,封面标明原名:《红星照耀中国》,此书据1937年伦敦初版本全文译出,恢复了在英美风行一时的英文初版本的历史原貌。董乐山先生的译本不仅是《红星照耀中国》在中国流传数十年来,国内最忠实于原著的崭新全译本,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性质的版本。

苏维埃中国四巨头(自右至左)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

第一军团的军官们

2016年,在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人文社推出了全新的董乐山译本《红星照耀中国》。让《红星照耀中国》又重新回到了大众的视野中 ,成为当年最具影响力的红色题材作品之一。这也是当时国内图书市场上唯一的一版《红星》。

2 017年,教育部重编中小学语文教材,把《红星照耀中国》列入名著导读必读书目,从此这本书就成为广大青少年的必读书之一。

《红星照耀中国》 埃德加·斯诺 著 董乐山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发行超1000万册

第一次通过外国记者的视角来看中国革命

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出版迄今已有八十多年,可以说,这部纪实文学经典自诞生之日起,就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

它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在政治影响力方面,它一出版就轰动了国内外。它粉碎了国内外反动势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污蔑与丑化,第一次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红色革命根据地的真实情况。抗日战争时期,在沦陷区和国民党白色恐怖弥漫的地方,许多进步读者冒着生命危险竞相传阅乃至辗转传抄;无数热血青年像怀揣珍宝一样携带着《红星照耀中国》,抱着满腔爱国热忱辗转奔往革命圣地延安,参加红色革命。

中国人民抗日第一先锋军的部分将领

“红军小上校”

“战斗与高歌”

从文学角度而言,《红星照耀中国》也是一部文学价值突出的纪实作品。斯诺是一位非常专业的新闻工作者,他幽默轻松的语言,客观理性的视角,独到的观察与思索,让《红星照耀中国》有着非同寻常的文学魅力。《红星照耀中国》一直是纪实文学的经典作品,直到现在,仍在新闻专业领域有着教科书一般的地位。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册也把《红星照耀中国》列为名著导读推荐书目,这是学习纪实文学这个文体的典范作品。

从精神层面讲,本书中所记载的人物和故事仍闪烁着勇敢、自信、乐观、奉献的光辉,传递着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光辉和力量。这是《红星照耀中国》全书的精神内核。八十多年来,《红星照耀中国》一直被不同时代的读者阅读,书中所传达的精神力量,那种改天换地的勇气和希望,面对困境的乐观主义精神,都是永不过时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也让它的活力从未衰减。

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红星照耀中国》向读者展示的,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革命的真实情况。斯诺在陕甘宁苏区采访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四个月,但他所采访到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

他采访了大量生活、战斗在红色中国的人物,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领袖人物,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徐海东等,也有普通的红军战士和革命群众,通过对这些人物语言和行为的记录,展现了中国革命的理念、信仰、政策、群众基础等,同时也记录了多位领导人的成长、革命历程。其中很多内容都是首次对外公布,甚至是唯一一次公布,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

“穷人也要读书”

“红小鬼”

在书中,斯诺也写到了他对苏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了解。他的视角客观而全面,读者通过他的文字,可以较为清晰地了解苏区建设的全貌。斯诺为了采访前线的情况,冒着巨大风险前往预旺堡等地,了解一线红军的各方面情况,这些记录都是难能可贵的。

同时,斯诺也对中国革命的许多重大事件加以记录。比如“长征”,斯诺对经历过长征的当事人进行了详实的采访和记录。通过这些材料,斯诺用简练准确的语言,勾勒了中央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全貌,也突出展现了长征中涌现的英雄人物与惊险故事,这都是研究中国革命的重要主题。

拥有众多外国读者的中国故事

在当时国民党当局严密封锁的情况下,斯诺作为一个外国记者不轻信国民党歪曲、丑化红军的传言,而是穿越封锁线深入苏区,采访真实的情况。与当时很多介绍中国的书相比,《红星照耀中国》所具备的,是准确生动的一手资料,客观理性,不美化也不歪曲,书写的是历史真实。

红军剧社

红军护士

斯诺的语言不生硬、不说教。他采访红军领袖,通过对话的方式,简述中国共产党的理念、红军的战术等;与普通战士同行聊天,了解红军战士的生活和信念;采访苏区的工人,与白区的工人做对比,介绍苏区的经济建设。这些都不是照本宣科、泛泛而谈,而是讲究方式方法,有思考有理解的文学化的表达。

斯诺准确而敏锐地把握了采访对象的精神品质,并在作品中从侧面展现了出来。比如写“大渡河英雄”,写出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和永不言败;写与“红小鬼”交往,展现了红军热爱学习、有尊严有理想的优秀品质;写毛泽东、周恩来的日常起居、生活用品等,表现了领袖人物艰苦朴素、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等等。

也正是这些特质,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外读者,让《红星照耀中国》历经八十年而不衰,始终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左二)、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潘凯雄(左一)、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右二)、全国中语会理事长顾之川(右一)为《红星照耀中国》80周年纪念“书模”揭幕。

畅销八十年的纪实经典

翻译家董乐山权威译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指定书目

《红星照耀中国》(曾译《西行漫记》)自1937年初版以来,畅销至今,而董乐山译本已经是今天了解中国工农红军的经典读本。本书真实记录了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红星照耀中国》诞生之时,曾激励了一大批有志青年投入到如火如荼的红色革命中,时至今日,书中所记载的人物和故事仍闪烁着勇敢、自信、乐观、奉献的光辉。八十多年来,《红星照耀中国》一直被不同时代的读者阅读,它的活力从未衰减,这正是纪实文学作品的魅力,也是那段非凡的历史的魅力。

扫上方二维码,即可参与《红星照耀中国》打卡

10天带你了解书中的重要内容

边听原文,边听解读!

扫上方二维码,即为《红星照耀中国》

Kindle电子书页面

点击上图查看:

众多名家谈《红星照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