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的人”
“讲故事的人”莫言回来了。
一起带回来的,还有他笔下的,也是读者心里的故乡。
从《透明的红萝卜》开始,“故乡”就成了莫言笔下不变的“主角”,无论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他们总是在“故乡”这片土地上,演绎生活中的魔幻和现实。
7月31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将推出莫言获诺奖后首部作品《晚熟的人》。作为莫言获诺奖后所推出的首部作品,《晚熟的人》仍然 望向“故乡”,根植乡土。
有人认为莫言风格正变得更加平实、朴拙。莫言自己也说过,如果按照时间顺序来阅读他的作品,能清楚地感受到这几十年来时代的变化。睽违多时,当下的莫言又会从哪些视角来观察自己的故乡?
从书名《晚熟的人》来看, “人”仍将是这本书的主题。
“人”,简单的一撇一捺,却包含着无穷无尽的故事。没有一个真实的人是扁平的,或者单一的。我们可以用大量词语来描述一个人身上的不同特征。
一言以蔽之,“人”,始终是世间最复杂的存在。如何写好“人”,也同样复杂。
莫言自己曾经说过:在几十年的写作经历中,他一直“把好人当坏人来写”,既把好人身上阴暗的一面,好人身上的七情六欲都表现出来,也把坏人身上人的部分表现出来——也就是说, 对于“普遍的人性”进行深刻的描写。
在这样的基础上,每一个读者在阅读莫言的作品时,也许都能够读出自己,读到自己生活经历中所记录过的东西,从而生成最强烈的共鸣。看莫言的著作,就如同看到了自己,触及到了自己内心最深处的部分。
《晚熟的人》这本书,同样延续着这种人物描写的特点。在书中,莫言用12个故事,讲述了获得诺奖后八年的里里外外。 12个故事有喜有悲,有荒诞有现实。从上个世纪到当下社会,从澡堂子到网络空间。
这一次,莫言的笔触延伸得很长、很远,但距离你我又是前所未有的近。
相较于过去的创作,《晚熟的人》少了很多血气方刚剑拔弩张,更加沉静平实,幽默松弛,这与莫言自身的写作状态不无关系。这次,莫言的眼光不再聚焦于“英雄好汉王八蛋”,而是 转向了那些最平凡最不起眼的小人物。他们过于真实,仿佛就是从我们身边走出来的人物。正是这样一群人,组成了时代演进中的“常”与“变”。
当然,莫言同样在书中扮演着一个旁观者,偶然路过人生百态,对争执不予置喙,对善恶不妄定论,始终冷静,始终淡然。什么是好,什么是坏,都隐藏在文字背后,全凭读者自己把握。
在本次分享会上,莫言也将与评论家李敬泽、作家毕飞宇两位嘉宾一道,对《晚熟的人》进行讨论分享。这是一本“晚到的新作”,描写的则是“熟悉的我们”,久违的重逢下,新故事正在不断发生。
7月31日(周五)晚19:00,登录腾讯微视,搜索关注账号“腾讯Wespace”账号,收看《晚熟的人》新书分享会线上直播,央视主持人王宁将现场对话莫言、李敬泽、毕飞宇,一起重逢“晚熟的人”。
扫下图中的二维码即为观看页面
莫言诺奖之后首部作品
《晚熟的人》
马上面世,敬请期待!
《晚熟的人》 |莫言 |精装 |2020年8月
莫言的想象飞越于整个人类的存在状态之上。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
如果在世界上给短篇小说排出前五名的话,莫言的应该进去。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著名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
即为京东网购书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