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早知道及网络
又到了一年中的小满节气。
每到各个节气的时候,北京人似乎都能说出一番讲究,好给自己的生活添上点喜庆吉祥的意味,让平凡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可是到了小满这天,北京人却偏偏要吃“苦”。这是为什么呢?
01小满·小得盈满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每年太阳到达黄经60°时,即为小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
从气候特征来看,在小满节气到下一个芒种节气期间,全国各地都是渐次进入了夏季,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
降水进一步增多,容易有暴雨、雷雨大风、冰雹等激烈天气发生。
小满有“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小暑至。
一候苦菜秀。
《埤雅》以荼为苦菜。 《毛诗》曰:“谁谓荼苦?”是也。鲍氏曰:“感火之气而苦味成。”
《尔雅》曰:“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此苦菜宜言英也。鲍氏曰:“感火之气而苦味成。”蔡邕《月令》以谓苦荬菜。
一候·苦菜秀
二候靡草死。
郑康成、鲍景翔皆云:靡草,葶苈之属。《礼记》注曰:“草之枝叶而靡细者。”
方氏曰:“凡物感阳而生者,则强而立;感阴而生者,则柔而靡。”谓之靡草,则至阴之所生也,故不胜至阳而死。
三候原为小暑至,后《金史志》改麦秋至。
《月令》:“麦秋至,在四月;小暑至,在五月。小满为四月之中气,故易之。秋者,百谷成熟之时,此于时虽夏,于麦则秋,故云麦秋也”。
02小满·京城风俗
农作物生长离不开水,南北方都一样。除非是天然条件所限没有灌溉的条件,农人不得已才只能靠天吃饭。
而只要江河、湖泊的地方,可以灌溉,农人是一定会充分利用水源,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条件。夏季气温升高、日晒时间长,水分消耗大,又是大多数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所以灌溉的重要性也就显著超过其他季节。
小满时节的“抢水”习俗,实际是上农人真实生活的写照。
农人以村为单位,在小满时举行“抢水”仪式。由年长执事者约集众人,提前准备,小满之日黎明一起出动,燃起火把于水车基上,待执事者以鼓锣为号,众人一起应和,开始踏动水车,把河水引灌入田。
小满有“动三车”之说,这三车指的是叫水车、牛车、丝车。
此时,农田里的庄稼需要充裕的水分,农民们便忙着踏水车翻水;收割下来的油菜籽也等待着农人们去舂打,做成清香四溢的菜籽油;田里的农活自然不能耽误。
可家里的蚕宝宝也要细心照料,小满前后,蚕要开始结茧了,养蚕人家忙着摇动丝车缫丝。《清嘉录》中记载:“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缫丝,昼夜操作”。
可见,古时小满节气时新丝已行将上市,丝市转旺在即,蚕农丝商无不满怀期望,等待着收获的日子快快到来。
“祭三神”则指的是,在小满时节,祭祀掌管这三车的神灵,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
相传,“车神”为白龙。农家在车水前,要举行祭祀仪式。在车基上放置鱼肉、香烛等供品祭拜,而且还要特地准备白水一杯作为祭品,祭时将水泼入田中,祝水源涌旺。
相传,小满为蚕神的诞辰。所以在小满这天,养蚕的人家要给蚕神贺寿庆生。
小满时节正值初夏,蚕茧结成,正待采摘缫丝。由于蚕难养,古代把蚕视作“天物”。为了祈求“天物的宽恕和养蚕有个好的收成,因此人们在四月放蚕时节举行祈蚕节。
自古亲蚕大典就与亲耕之礼并重,所谓“天子亲耕以供粢盛,皇后亲蚕以供祭服”。
先蚕坛作为乾隆皇帝为皇室后妃祭祀蚕神西陵氏、行亲桑之礼的建筑,曾经是规制完整、建筑精美、彰显礼制的坛所。
据文献记载,清朝政权建立后,承袭了历代的祭祀礼制。康熙对蚕桑极为重视,设立了蚕舍,植桑养蚕,浴茧缫丝,设立织染局,织染自产蚕丝。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孝贤皇后亲蚕,举行了清代第一次皇后亲蚕礼。
皇后祭先蚕坛后,如蚕已生,次日即行躬桑,如蚕未生,可视蚕生数日后再行躬桑。躬桑时要奏唱采桑歌。
待茧成之日,皇后亲诣先蚕坛,举行献茧缫丝礼,于织室正殿升御座。蚕母将圆洁的蚕茧献给皇后,皇后选择最好的蚕茧收入筐中,然后献给皇帝。皇后择茧后还要缫丝,将丝染四色,用于绣制祭服之用。
03小满·吃在北京
老北京在小满时节有食用桂圆的习俗。桂圆具有清利湿热的功效,民间用桂圆做成各色食品,如桂圆饼、桂圆童子鸡等,以讨“饱满、丰收”之吉利。
尤其稻香村的“小满桂圆酥”甘甜爽口,其制作采用清香怡人的桂圆肉和富含营养的白凤豆入馅,再配上层层酥香的饼皮,烤制成微黄的小饼,色泽淡雅,入口酥软,许多老北京都喜欢吃。
小满·桂圆
酸梅汤是老北京传统的消暑饮料。在炎热的季节,多数人家会买乌梅来自行熬制(也有用杨梅代替乌梅),里边放点白糖去酸,冰镇后饮用。
酸梅汤的原料是乌梅、山楂、桂花、甘草、冰糖这几种材料。《本草纲目》说:“梅实采半黄者,以烟熏之为乌梅。”
小满·酸梅汤
酸梅汤能除热送凉,安心止痛,甚至可以治咳嗽、霍乱、痢疾。
饮用酸梅汤,能够消食合中,行气散淤,生津止渴,收敛肺气,除烦安神,常饮确可祛病除疾,保健强身,是小满时节不可多得的保健饮品,老北京人多爱喝。
在最热最渴的时候,老北京人往往就会想起心里那碗酸梅汤,久远的记忆如冰,加进酸酸甜甜的情绪里,透心儿的清凉。
虽然过去用白瓷碗盛的酸梅汤在今天已经难觅踪迹了,今时的人们却还免不了买瓶饮料,在夏天一尝酸梅汤的滋味。虽说是现代其外,但是传统其内,清凉消食解油腻的特性是一点没改的。
北京人讲究吃“伏天的豆腐,冬天的茶”,这茶指的面茶,豆腐却是指传自宫廷的消夏小吃杏仁豆腐,洁白如玉口感嫩滑。
小满时节过后气温逐步上升,热了来上一碗冰镇杏仁豆腐,满口杏仁的香味儿,解暑怡神。
杏仁豆腐的制法,是将生杏仁泡软、剥皮,研磨成浆过滤;琼脂溶化加牛奶冰糖同煮,兑入杏仁汁,开锅后倒入瓷碗晾凉就凝结成杏仁豆腐;吃时加桂花糖水。
《周书》曰:小满之日苦菜秀。 作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苦菜遍布全国,在虽然在各地的称呼有所不同,但其营养成分、药用价值却是一致的。
苦菜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胆碱、糖类、核黄素和甘露醇等,并具有清热、凉血和解毒的功能。久服可安心益气,轻身、耐老。医学上多用来治疗热症,古时人们还用苦菜醒酒。
所以,在小满时节吃人们喜欢吃苦菜,将苦中带涩、涩中带甜的苦菜,用各种烹饪方法处理,或凉拌、或腌制、或热炒,调剂口味的同时,也对夏季的热症有一定的应对作用。
04小满·养生之道
由于小满节气后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疲劳。如果长期熬夜,造成人的生理机体和新陈代谢系统的紊乱,导致内热上火,很容易引起便秘、口腔溃疡、咽痛等上火症状。
所以,在炎炎夏日预防内热的有效方式,就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小满过后,气温逐渐升高,此时的着装宜宽松舒适,不仅活动方便,而且通风透凉,有利于散热。
一般来说,服装覆盖身体面积越小,体温散失越快,但在炎热的夏季,不要误以为穿的越露就会越凉快,因为只有当外界气温低于皮肤温度时,暴露才会有凉快感。
当外界气温高于皮肤温度时,暴露面积不宜超过人体总表面积的25%,否则热辐射就会侵入皮肤,反而更热。
小满后气温明显升高,雨量增多,但早晚仍会较凉,气温日差仍较大,尤其是降雨后气温下降更明显,所以要避免贪图凉快而着凉受风,尤其是晚上睡觉时。
否则寒湿邪气停留肌肤,郁而化热,易引起风疹、湿疹等皮肤疾病;驻留关节,容易引发各类风湿性疾病等。
虽然现在一般不会在石头或冷地上睡觉了,但空调、凉席、冷水澡、短裙等所带来的寒湿未必就小。若不慎受湿寒,可通过运动或热水澡将湿邪祛除。
进入小满后,气温不断升高,人们往往喜爱用冷饮消暑降温,但冷饮过量会导致腹痛、腹泻等病症。
此时进食生冷饮食易引起胃肠不适而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由于小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健全,老人脏腑机能逐渐衰退,故小孩及老人更易出现此种情况。
因此,饮食方面要注意避免过量进食生冷食物。
2020年对许多人来说,都是特殊的一年。经历了年初的波折,今年的小满节气,北京人更加希望能够讨到节日的好兆头,希望接下来的时间都能够平安顺遂。
今年小满,您准备好吃“苦”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