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视其为偶像,影业视其为鼻祖,管仲有何传奇人生?

2020-10-19     一起奥利给

原标题:诸葛亮视其为偶像,影业视其为鼻祖,管仲有何传奇人生?

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时,常自比管仲、乐毅,可见管仲在历代政治家心里的地位。

管仲最为人们熟知的,是他开创业官方色情服务,可谓是色情行业的祖师爷。

《战国策东周策》里有是这样记载:齐桓公宫中女市七,女闾七百。闾是门的意思。中国第一批妓女七百人,开创了国家创建妓院的先河。

后来齐桓公经常对外征战,俘获抢来的女子,有些姿色可人的赏赐给手下大将,其他的全部都放置国家妓院中。

然而,这并不是管仲的全部,他能成为诸葛亮的偶像,成为千古名相,说明管仲并没有那么简单。

1

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据说他的祖先是周穆王的后代,父亲管庄曾是齐国的大夫,不过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

幼年丧父的管仲,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的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为了生活,他和鲍叔牙合伙做生意。

因为生活贫苦,合伙做生意的钱,大部分由鲍叔牙出,可是,等到分红的时候,管仲却要多分。

对此,鲍叔牙并不介意。因为他知道管仲家庭条件不好。

这还不算,后来两人一起去打仗,管仲也不管鲍叔牙的死活,只管自己逃命。

对此,鲍叔牙解释说,管仲有老母亲要养。

这还不是两人的全部。

后来,管仲和鲍叔牙加入了不同的政治团体,鲍叔牙当了齐国公子小白的谋士,管仲却为齐国的公子纠效力。

两位公子在回国继承王位的争夺战中,管仲曾驱车拦截小白,引弓射箭,正中小白的腰带,小白装死骗过了管仲,连夜赶到城内继承了王位,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

公子纠失败被捕,管仲也成了阶下囚。

齐桓公登基后,本想拜鲍叔牙为相,并欲杀管仲报一箭之仇。

可是,鲍叔牙却说管仲之才远胜自己,坚决推荐管仲出任相国。

后来,齐桓公重用管仲,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

管仲晚年曾感动地说:

''我与鲍叔牙经商而多取财利,他不认为我贪心;同鲍叔牙谋事,我事情办糟了,他不认为我愚蠢;我三次从阵地上逃跑,他不认为我胆小怕死;我做官被驱逐不认为我不肖;我辅佐公子纠败而被囚忍辱,他不认为我不知羞耻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子也!''

什么叫知己难寻?

管鲍之交,千古传诵。

那么,管仲到底有何经天纬地之才,能够辅佐齐桓公称霸?

2

管仲因为从小经商,积累了很多经验。他辅佐秦桓公后,治国理政的才能渐渐现实出来。

管仲倡导自由贸易。

齐国地处海滨,渔业和煮盐业一向发达,管仲规定,鱼盐可以自由出口,关隘只登记而不予征税,以便利诸侯各国。

其他的出口商品也实行单一税制,在关隘征过了的,在市场上就不再征了,反之亦然。

对于前来齐国做生意的商人,他更是大开国门,无尽欢迎,还给他们很多优惠政策,这样来齐国做生意的的人就越来越多。

这不就是现在的招商引资政策嘛,彼时管仲已经开始使用。

为了活跃市井,管仲甚至首开国营色情业。他在都城临淄办了七间官办的妓院(“女市”),每一间有妓女(“女闾”)100人,共700人,后来又增加到2000人。管仲以此吸引他国商旅,并大收其税。后来的色情业者因此奉管仲为保佑平安的“产业始祖”,清代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便称,“娼族祀管仲,以女闾三百也”。

管仲经济运作的手段还不止于此。

在古代,盐和铁就好比今天的自来水和电,

每家每户都离不开。

因此,管仲主张政府对盐铁的控制,也就是垄断。

政府垄断之后,然后又把经营权下放给一些商人,然后政府和商人通过协商比例分取利润。

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商人的积极性,而且,政府的收入也稳定的增加。

管仲还善于运用价格来调剂经济,以此增加国家收入。

他曾举例说,如果国家掌握了大量的布,即不必再征布税,而要征于原材料麻,麻价因课税涨10倍,布价就可能因此而上涨至50倍。

同样道理,如果国家掌握了大量的织帛,就可征收原材料丝的税,这样又可使织帛的价格上涨10倍。

在列国间的贸易上,他主张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对待各国的价格水平,所谓“因天下以制天下”,如果他国的商品质量高过本国,他主张提高该商品在本国的销售价格,这样就可以引导外货的输入。如果要奖励出口,就要压低出售价格,“天下高而我下”。

与其他伟大的政治家提倡节俭不同,管仲历来鼓励消费,甚至是倡导奢侈。

管仲倡导奢侈的理由是,“丹沙之穴不塞,则商贾不处”,“富者靡之,贫者为之”。

就是说,只要不人为地堵塞利源,商贾就会日夜不息地从事营运而不知休息,而富裕的人只有不断消费,贫穷的人才有工作可做。

他说,每当年岁凶歉的时候,人民没有本业可做,国家就应该进行宫室台榭的修建,以增加人民的就业,尤其要雇用那些丧失了家产的赤贫者。

这时候修筑宫室,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增加就业,平衡经济。

这种通过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来刺激经济复苏、增加就业的做法,在当今之世并不罕见,可是在两千多年前就有这样的智慧,确实是让人惊叹的。

这些还不是管仲的全部,管仲还是有史以来商战第一人。

3

在《管子·轻重戊》中便记载了两则十分精彩的案例。

齐国周边有两个小国,莒国和莱国,多年以来与齐摩擦不断。齐桓公即位后问计于管仲:“莒、莱两国又有农田,又特产紫草(一种染料作物),国力不弱,如何对付?”

管仲说:“这两个国家出产紫草,而我们却出产铜,您就派遣一些没有作战经验的士兵去采矿冶铜,铸成货币,再用它高价购买两国的紫草。”

莒、莱两国的国君听说齐国高价收购紫草,当然大喜过望,在他们看来,铜币是人们所珍重的,而紫草则是我国特产,用我们的特产换取齐国所有的铜币,这样一来,齐国终将被我们兼并。

于是,两国民众在政府的号召下纷纷放弃了粮食生产,去种植获利更高的紫草。第二年,管仲突然命令所有采矿冶铜的士兵全部回去种粮。然后,停止向莒、莱两国进口紫草。

如此一来,两国粮价顿时大涨,每钟粮食竟高达370钱,而齐国的粮价只有每钟10钱,莒、莱之民纷纷投靠齐国。经此一役,两国国力大减,不得不归附齐国。

另一场商战发生在齐和鲁、梁之间。鲁国和梁国都是东方的大国,特别是鲁国,向来与齐国并称“齐鲁”。

鲁、梁两国的民众擅长织绨,这是一种色彩光亮、质地丝滑的丝织品,用它裁剪而成的衣服是当时最高档的服装。管仲就恳请齐桓公带头穿绨衣,还让他的左右侍从也同样跟随。

很快,穿绨织的衣服成了齐国上下的时尚。虽然绨的需求量猛增,供不应求,管仲却不允许本国人生产绨织品,而是一律从鲁、梁两国进口。

为了大张声势,他还特意安排齐桓公穿着绨衣到齐国与鲁、梁交界的泰山南面去炫耀了十来天。管仲召集这两国的商人,对他们说:你们为我织绨10匹,我给你们300斤铜,如果织了100匹,我就给3000斤铜。这样一来,你们两国即使不向人民征收赋税,财用也足够了。

鲁、梁两国如同莒、莱一样,果然中计,在政府的鼓动下,民众纷纷从事绨的纺织,农事因此荒废。一年多下来,粮价果然暴涨。到了这时,管仲如法炮制,下令关闭与鲁、梁的通商关口,不再进口一匹绨布。

两国经济顿时崩溃,难民纷纷涌入齐国,管仲顺势让他们去开拓齐国的很多荒地,反而促进了农业的生产。鲁、梁从此一蹶不振,鲁国的国君不得不亲自到齐国去纳币修好。

管仲用不起眼的紫草和绨布,不战而屈四国,是中国古代史上罕见的商战案例,他无疑利用了列国间贸易中的供求关系,其手段之高妙和狠辣,迄今仍让人叹服。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人们对管仲的为人一直颇有微词,导致管仲的思想一直未受人们的重视。

管仲留下来的文字很多,思想庞杂,有《管子》传世。

假如不是受道德评价的限制,管仲的历史地位应该会更高。

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客观和公正的看待。

管仲对后世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关于道德方面的争议,仍然不能掩盖他的才华和贡献。

而鲍叔牙对管仲的态度,同样值得我们思考。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我们对人才的态度,决定了事业的高度!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vKQPnUBURTf-Dn5VOS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