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对前人的三大超越

2020-03-19   与心幽欢

解放日报 孙逊

最后来看看《红楼梦》,这是一本了不起的著作。它写的是一个贵族大家庭由盛而衰的故事,塑造了一批永恒的艺术典型。它的主题跟其他三部名著都不一样,我概括为讴歌青春、生命和爱情的美,以及这种美的毁灭,主要表现的是以情为本的文化。

《红楼梦》对前人是有超越的。它的价值,在中国的小说中实在不可多得,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和从前的小说叙述好人就完全是好、坏人就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就拿《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中的人物来看,他们更多的是一种图解化的人物。相较之下,红楼中的人物都是“真”人物。

《红楼梦》对前人超越的地方,第一就是突破人物形象塑造的单一化。三国当中的诸葛亮、刘备、关羽等,都是一种类型化、平面化的人物。所谓类型化就是同一种性格类型的人物,比如李逵和张飞、刘备和宋江、诸葛亮和吴用都是一个类型,这种类型我们在其他小说中也能找到。还有一个是平面化,就是人物没有立体感,没有人应有的性格复杂性,这不符合事实。

曹雪芹笔下的人物是个体化、立体化的,具有丰富复杂的性格内涵。林黛玉是什么人?她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真诚,她用自己的生命来跟其他人交往,但是她也有缺点,过于真诚了,所以不大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容易得罪人。因为太真诚了,所以又容易耍小脾气、使小性子。

对前人的超越之二就是,从男性世界到女性世界的变化。《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基本上都是以男性为主的世界。《三国演义》讲的是男性世界的政治、军事较量,女性只有两个,一个是貂蝉,一个是孙尚香,孙尚香是孙权的妹妹。这两个人都是美人计的工具,更多的是作为男性政治斗争的工具而存在。

水浒也是一样,写男性世界里血与火的征战、力与勇的凯旋。仅有的三位主要女性角色——母夜叉孙二娘、母大虫顾大嫂和一丈青扈三娘,都是被异化了的女性。什么叫异化?就是被男性化了。她们身上的女性特征不是很明显,都是杀人不眨眼、会做“人肉包子”的人。水浒世界里还有另一类女性,即像潘金莲那样被丑化的女性。潘金莲的存在,本质上是为了考验武松。所以,女性在这部小说里,总体上是没有尊严和地位的。

对西游里的四个和尚来说,女性则是考验他们取经是否坚定的道具。一类是以白骨精、蜘蛛精为代表的女妖精,另一类是菩萨化作的女人。她们的存在都是作为男性世界的一种陪衬。

《红楼梦》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年轻美貌、才华横溢、性格各异、色彩斑斓的女性画卷。在红楼世界中,男性是作为女性的陪衬存在的。大家想一想,《红楼梦》里的男性,除了贾宝玉,其他的是否都可以讲是委顿的、腐朽的生命?

文字辈的贾敬是一个道士,贾赦是个老色鬼,贾政是个假正经。玉字辈的,贾珍是一个乱伦者,贾琏是个花花公子。草字辈也不行,看看贾蓉的德行就知道了。曹雪芹用男性的委顿和腐朽,来衬托女性的可爱与充满活力,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大家不要小看了这个跨越。按照马克思的说法,社会进步以女性的解放为标尺。《红楼梦》对女性的态度,应该说代表了我国古代社会文明所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它在这一点上超越了三国、水浒和西游。前三部当然写得也很好,但对女性都有一定的歧视和误解。

对前人的超越之三就是,从追求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到关注平凡的家庭日常生活细节。大家看《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确实觉得挺好看的,充满了传奇色彩,特别是战斗场面很好看,如“大闹天宫”。唯独《红楼梦》可能很多人看不下去,不就是写家庭流水账,大宴三六九、小宴天天有,不就是没完没了地过生日、没完没了地吃饭看戏么?然而,这正是这部小说的深刻之处——它不再写《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那种以情节取胜的传奇故事,而是深入到日常生活之中,以反映生活真实的程度取胜,以刻画人物的真实性取胜。所以,《红楼梦》的情节也许平淡无奇,但在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是大大超越前人的。

以前,毛泽东同志讲《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它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上上下下以及社会各色人等。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是我们想象中的英雄世界、神魔世界,实际上与真实生活是有一段距离的。《红楼梦》的世界就在现实生活当中,当然它是一个贵族家庭式生活场景的展现,也有一些局限,但并不妨碍其对传统小说在叙事上的超越。

珍爱

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