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桐桐妈
“妈妈,我们快点回家吧!我要拉大便!肚子好难受啊!”桐桐脸部有些扭曲地哀求道。
见此,我立马加快油门。停车、等电梯、开门,一路上都在她的催促中火急火燎度过。到家后,小家伙鞋子都来不及换,直奔卫生间。
“妈妈,我屁股难受,拉不下来.......”桐桐憋红着脸,说话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哭腔。
我立马把她从马桶上抱下,让她尝试蹲在地上用力,几个来回下来,一大团干结的大便终于排下.......
这样的场景,就我接放学为数不多的情况下都碰到几次了!
问她为何不在幼儿园拉大便,她就说不想......
有天晚上,关于“拉臭臭”这个问题,我和桐桐睡前来了一场“专题讨论”。
“妈妈,我就在幼儿园拉过一次粑粑,实在憋不住了,就拉了一小段。我不敢在幼儿园里拉粑粑,爸爸妈妈不在,我害怕掉到厕所里去......而且阿姨给我擦屁股,我感觉不舒服.......我就是不想在幼儿园里拉粑粑。”桐桐一股脑说了好几个不愿在幼儿园里拉粑粑的原因。
第二天,我去单位上班无意中和同事谈及孩子在幼儿园憋便,几个同事纷纷围过来说道:他们的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也一样!
至于原因是各种各样,有的是嫌弃幼儿园厕所臭不愿意上的,有的是看到老师擦屁股后厌恶的眼神后不敢在幼儿园拉大便,有的则是不喜欢幼儿园里的蹲厕。
同事晓雅说,她就因为孩子不在幼儿园拉大便,给孩子换了一所幼儿园,原因是她原本以为可能是老师言辞不当致使孩子受了委屈,可后来发现孩子去了新的幼儿园还是一样不愿在学校拉粑粑。
面对这么多疑虑,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原来孩子不在幼儿园大便,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有报告称,80%的孩子不愿意在幼儿园大便。
这些理由背后都隐藏着什么样更多深层次的原因呢?
一、环境的变化
儿童心理学家说:孩子出现尿裤子、憋大便,可能是因为环境改变造成的情绪问题。
刚入园的孩子,从熟悉有安全感的家庭环境中去一个陌生环境,面对没有一点感情基础的老师,分离焦虑症会表现的淋漓尽致,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哭闹不愿去幼儿园,还有大小便问题。
同事家女儿从两周岁时白天就不再用尿不湿,平时白天极少会尿裤子,可即便这样,第一天去幼儿园还是尿裤子了!
她说,晚上去接女儿放学的时候,看到幼儿园脏衣篮里尿湿的裤子像小山丘一样堆的老高,一周下来,那个脏衣篮里尿湿的裤子才慢慢少了。
二、孩子正处于秩序敏感期
1~4的孩子,正处于秩序敏感期,他们会对周围的环境及事物都有着变态般的要求。
面对拉臭臭,有的孩子必须要在特定的坐便器上,才能顺利排便;有的孩子必须玩某一样特定的小玩具;有的则要最亲密的家人在一旁陪伴。
这些都是孩子的秩序依赖,一旦被打破,他们就会焦虑、不安、惶恐,没有安全感。
邻居家儿子,上厕所必须要坐在一只蓝色的坐便器上才能大便,结果是,同款坐便器买了三个,自家、外婆家、奶奶家各买了一个......出门在外,不管长短途,家里的那个蓝色坐便器永远第一个被拿进车后备箱。
三、孩子身体界限感强
大多上幼儿园小班的孩子都不会自己擦屁股,这就需要幼儿园里老师或阿姨的帮助,然而,他们又有着强烈的身体界限感,他们会觉得让不熟悉的人来擦屁股是件很难为情的事。
加上孩子可能还要当着很多小朋友的面拉大便,完全没有自己在家自在放松,这让他们觉得非常没有隐私感,故而更加排斥在幼儿园拉臭臭。
表姐家女儿尚不满两岁半,却知道上厕所必须关门,因为绘本里说:让别人看见自己圆圆的屁股是件很丢脸的事。这样的孩子,上幼儿园想必也是不会在学校拉粑粑了。
除此之外,还有可能是孩子为了“迎合”幼儿园作息安排,老师没有要求孩子大便,孩子便不会主动要求;
老师对孩子大便擦屁股态度不好,缺乏耐心;
不适应蹲位厕所等等。
你或许会说,憋就憋吧,晚上回家再拉不就得了,殊不知,憋大便对身体可是百害而无一利。
大便在宝宝肠道内积存,不能及时排出,便便中的水分就会被肠道吸收,结果造成大便干燥,发生便秘。如果停留时间过长,还会导致痔疮发生。
大便中本身就是人体排出的废物,其中的有害物质被肠道重吸收,还会造成肌体自身慢性中毒。如果长期这样下去,肠道中的菌群环境可能会被破坏,就会患上肛肠疾病。
有肛肠科医生说,长期憋便,不但会加重肠道负担,一旦大便的毒素被人体的器官重新吸收,容易破坏内脏器官的功能,且极易造成便秘,甚至有患结肠癌的危险。
所以,家长在了解孩子的心理障碍后,应该积极地去沟通、解决问题才是王道,而非任由孩子憋。
那么,面对孩子不愿在幼儿园拉大便,家长能做些什么呢?
首先,让孩子明白拉大便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有些孩子在家人玩笑的话语中认为拉大便是一件很羞耻的事情,孩子便会想尽办法去消除这种羞耻感和恐惧感。
家长可以通过绘本、科普动画,给孩子做好人体消化、吸收、排泄的知识讲解,让孩子明白,大小便像吃饭、睡觉一样,是再正常、自然不过的事,根本不必羞耻。
其次,培养孩子自主如厕能力。
有些孩子就是因为自己不会擦屁股,又羞于老师来擦,而回避在幼儿园拉大便。
在日常生活,我们可以在讲解与实践相结合教会孩子正确擦屁股的方式,比如从解小便处向解大便处擦;如何擦的时候叠纸等。
再次,和老师及时沟通。
在入园时,家长可以和老师说说自家宝宝的性格,一些生活习惯等,跟老师提前沟通好,这样老师也能在宝宝拉粑粑的问题上更好的引导。
还有,老师大多时候,都会在班上提醒孩子们谁要小便,极少提醒孩子们应该及时大便。家长可以委婉地和老师沟通,当好孩子与老师之间的“纽带”作用。
最后,旁敲侧击地问问其他家长
问问班级的其他家长,他们家孩子是否也遇到同样的情况,或老师有没有对自家孩子有所苛刻等,及时排除孩子在学校受委屈的可能。
心理学家说,好的幼儿教育,一定是贴近自然、身心的教育。
愿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长的正确引导下,在幼儿园里自然、大方地说出“我要拉粑粑”。
作者简介:桐桐妈,一个可爱女孩的妈妈,头条号签约作者。
本头条号拥有27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背景的专家学者,将与活动号(微信公众号:育儿交接棒)一起,致力于通过线上线下课程和活动,推动有品质的亲子沟通,微信公众号的“问答”功能已经开启,欢迎提问,专家一对一解答育儿疑问。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