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华大学的育人文化中,“行胜于言”是灵魂,是清华精神中“重视实干”的体现。
建校109年,清华大学以“行胜于言”的优良校风,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脚踏实地、报国奉献的优秀人物。
“棠外也是这样的教学品质,也有清华大学的模样。”詹琼女士说。
在这里,一群棠外人带着一股“拼命劲”,让罗婷婷、张博韬等一批批学子走进了清华,王浸伊、徐诗航等一批批学子走进了北大,伍可、唐露菡、曾书尧等留学派走进了康奈尔大学、华盛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
“棠外自带浓郁的人文情怀;老师们没有华丽的语言表彰,只有用踏实的教育、耐心的付出,培养学生‘六会一长’。”
建校仅有17年,但底蕴却足够深厚!家长坦言:棠外,总是给人一种错觉,似乎办了近百年了。
17年发展,棠外好不好?要听家长们怎么说。
【小学部】
飞行员之家
生了二胎,还会认定“棠外”!
放弃嘉祥,放弃金苹果,2008年成都“80”后妈妈林丽媛,倔强选择棠外!
孩子爸爸,飞行员工作,也鼎力支持。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夫妻在学校附近买了房、安了家,一住就是12年!
选择棠外,她觉得“是最幸运的事情了”。
这种感觉,在她朋友每次抱怨自家孩子学校老师的时候,更为突出。
“最感动棠外老师的执行力。比如今天我们有家长给老师反应了一个小问题,家长都觉得不用着急解决,但一个小时以内我们一定会收到问题处理结果。”
“这里的老师,真的很操心,甚至把家长该操的心都给操完了。像疫情防控,我们现在都没有在意的事情,学校老师依旧很严肃,每天都要登记家长动态、学生情况……细节之处,棠外的老师总是很让我们家长感动。”
让林丽媛佩服的,还有棠外老师的教学引导能力。
“我家宝宝独生女儿,从小被宠得很高冷,刚进校时一不能生活自理,二不爱读书。”在家里林丽媛可没少费时间教,但效果就是不行。选择了棠外,这里的老师如今送给她一个阳光、健康、活泼的孩子。
“别的不说,就说她现在每天晚上,都要先阅读一个小时才会睡觉;她也养成了制定生活计划的习惯,每天都给自己做好了规划,严格按照时间规划走。”
……
这位年轻漂亮的“80后”妈妈,真是打心眼里佩服棠外的老师,“他们是在认认真真教我们如何做家长,让我们也在教育孩子的能力上得到提升……所以,我和孩子爸爸都决定了,生了二胎也要来读棠外。”
【初中部】
教师之家
中途“上车”,棠外在做“懂孩子”的教育!
王福是棠外初三(1)班王俊童的家长。他还有个身份,也是老师。
在孩子三年级的时候,他多次找朋友了解、向家长打探消息,再三斟酌后“转学”棠外。
也是好巧,刚好遇到了插班生名额。王福时至今日依旧感叹自己的好运气,因为孩子在棠外的六年时间,他感受到孩子学习力的最大变化。
“因为我自己就是老师,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我也看得很紧。我最害怕他不爱学习,不想读书。”王福说,以前孩子的学习状态就是这样,“失去了对学习的乐趣。”
王老师很苦恼,但他真心觉得棠外的老师“救”了自己的孩子。
“你看他现在的状态,每次回家脸上都是挂着笑的。并且现在很喜欢读书,周末在家里也不看电视,甚至还要教育我们家长。所以现在我家里基本上一个大书架都是摆满了书,周末没事的时候,我们就相约看书。”
除了看书,绘画、做针线、烹饪等是王福孩子喜欢的生活技能。“她们在学校上的第二课堂,周末回家就会给我们展示一番。别说哈,她做的回锅肉还真是巴适……”
这可真是父亲说起闺女,越说越爱!
而培养一位如此优秀的女孩,功劳不在家长,而在老师们的辛苦付出,在棠外“六会一长”的办学理念。
“棠外,就是在做‘懂孩子’的教育,这里不是培养读死书的孩子,而是让每个孩子都有多方面的闪光点。”
王福很认同棠外的育人理念,因此小升初时他毫不犹豫选择了直升,“初升高也是一样,我们坚定读棠外了。”
【高中部】
国企之家
一体化教育,我没想到有这么棒!
“我就是看我们公司很多领导的孩子都送到棠外,我觉得他们选择的一定没错,就跟着来了。”来自宜宾的詹琼女士,择校就靠“随大众”!
没有考察,没有咨询。2015年她的孩子顺利通过棠外小升初面试,正式加入棠外。
但她没想到,“棠外会把教育做得如此好,每一处细节都是一个感动点。”
分层教学,棠外老师很用心。
对詹琼来说,这也是棠外初中教学最迷人的地方。“他们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等自主选择,通过分层教学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需求随时调整学习内容,教学内容做得很精准,很踏实。”
学习主动性增加了。
来到棠外以后,我发现我家女儿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加高了。我觉得棠外的老师很有魔力。老师很会在学习上调动她的兴趣点,让她自己对学习产生兴趣。
而这种兴趣,一直延续到宋钰林的高中学习中。
感动这里的老师,做教育很用心。
在宋钰林初三毕业时,詹琼才在孩子班主任的桌子上偶然发现了一本厚厚的“交流心得”。
“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她老师给她的回复。有学习上的、生活的、心理疏导的……一般都是我女儿问问题,老师在下面回复,每一次回复都有一千字左右。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本日记式的交流,我才发现自己做母亲的有多粗心,甚至没有发现孩子情绪上的变化,更别说给她提供帮助。
而老师愿意花休息时间给孩子回复问题,并且回复了厚厚一本……我当时看到眼泪就忍不住留下来了,我觉得这里的老师太伟大了。”
一体制教学,棠外独有魅力。
这样的感动,一直延续到棠外高中。
“我家孩子直升到了高中,有的初中知识点没有学透彻,他们初中的老师还会再来进行一对一的免费辅导。”詹琼说,“这就是棠外一体化教学的魅力。这里的老师从来不说我把这届学生送走就没事了,他们更像是随时待命,只要学生有需要,他们就挺身而出。”
有初中老师开导高中学生,有初中老师再次给高一学生答疑解惑,有初中老师和高中老师一起携手为学生订制发展规划,有高中老师不断找到初中老师了解学生情况……
正是因为一体化的教学优势,让老师对学生多了一份了解,从而高中教学也更顺畅。
“所以他们学生和老师之间关系好得很,有什幺小秘密她不和我说,但是会和老师说。可能我对孩子的认识,还没有学校老师清楚。”詹琼嘴上略吃醋,但心底却很温暖。
如今她的孩子在棠外读高二,单簧管是表演文凭级,古筝是十级,学校大大小小的活动都喜欢参加,在外面也从来从不上补习班,即使如此文化成绩依旧很刚,长期保持年级前列。
“我觉得她努努力能够考上清华北大,退一步复旦人大也没问题,但是她已经定好目标要上北京师范大学了。她想当老师,想做一名像棠外老师这样,能够影响学生成长的老师。”詹琼说。
“五年了,我感觉棠外一直爱着我们,所以我们也爱棠外。这里就是孩子的第二个家。”
这就是细腻的棠外、人文的棠外、风采不凡的棠外,这里的魅力,让詹琼从此变成了棠外钻石级的宣传家,不断向身边朋友们推荐着这所优质的学校。
棠外,细节之处更温暖。关于这里的教育细节,我们下一篇接着请家长来讲述“棠外那些人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