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复兴韩国的张良,却为刘邦入关称王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是为何?(图)

2020-12-06     文裁缝

原标题:一心复兴韩国的张良,却为刘邦入关称王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是为何?(图)

前文说过,项梁扶立放羊娃芈心为名义上的带头大哥后,张良第一时间找到项梁,希望能给韩王成一个名号,让他带着韩国的小弟们闹革命,呼应楚军。项梁大手一挥:准了!

这之后,张良匆匆与刘邦告别,他要回到家乡,帮助韩王恢复他心心念念的韩国。刘邦西进时,遇到了在韩地打游击战的韩王成和张良。

张良追随着自己的老大韩王成,在颍川一带致力于恢复韩国故地,围绕城池争夺,与秦军的战事屡有反复。他乡遇故知,刘邦自然是十分欣喜,他开始挖墙脚:韩国已经复国,你的梦想也已实现,可是,秦王朝不灭,韩国依然是寝食难安!

刘邦的这套说辞让张良无法拒绝,为了完成反秦大业,张良决定跟刘邦入关,独留韩王成继续打游击。

有了张良的辅助,刘邦如虎添翼。不久,刘邦的西路军到了阳翟。刘邦原本想着快速拿下阳翟,不料阳翟是块硬骨头,城没攻下,刘邦的队伍反倒折损不少。刘邦大怒,发动全部兵力日夜急攻,强攻入城,并实行了屠城报复,放火烧毁官府,这才出了口胸中的恶气。

此时,秦国的主力大军还在北地赵国与项羽对峙,正在河内打游击战的赵国将领司马卬眼看老家被围无能为力,心中盘算开了:楚怀王说先入关者为王,自己何不也去试试?

此时的刘邦刚到洛阳,碰到了钉子,过不去了。得知司马卬有意渡过黄河,南下入关,刘邦急了,你个臭不要脸,玩呢?关中是我的,你也敢来抢功?他撂下洛阳,带着人赶到黄河边上,封锁了西进必经的黄河渡口,并烧毁了所有的渡船。

你不是能耐吗?有本事飞过来呀!

刘邦在入关中的路上画了一条红线,这条线以内都是刘邦的势力范围,倘若司马卬敢越雷池一步,那就要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

在阻断了司马卬的西进之路后,刘邦继续着他攻取关中的计划。眼看洛阳城久攻不下,刘邦很着急,在张良的建议下,索性放弃了洛阳,重新选一条路入关。

从哪儿走呢?
张良伸手在地图上一指:宛城!刘邦二话不说,带着队伍就往宛城赶。本以为拿下宛城不在话下,没想到宛城也是块硬骨头,啃了半天也没啃下来。刘邦着急得都快上火了,听闻项羽在巨鹿打败了王离,正在跟章邯对峙呢,如果被项羽赶上了,那关中地区的归属权就跟自己没关系了。他决定绕过被包围的宛城,继续向西进攻关中地区的南大门——武关。

只要过了武关,咸阳便触手可及了。就在刘邦准备放弃宛城时,张良再一次出场了,他告诉刘邦:宛城往西可经武关直达关中,往北可经鲁关直达洛阳,往南经武当山和桐柏山的南襄隘道,可达襄樊平原,向东南可达江淮流域,自西周到秦王朝,都是重要的军事要道。你就是再着急,也不能绕过宛城啊,你要是不拿下宛城就进攻武关,极有可能出现腹背受敌的境况,到时候你可就成夹心饼干了!

刘邦一听,如梦初醒,对啊,万一我走了,宛城的守军从背后偷袭我,我可不惨了吗?

见刘邦反应过来了,张良又给他一个小提示:更换旗帜!
刘邦问,怎么讲?
张良告诉他:很简单,制造错觉!刘邦恍然大悟,赶紧下令:全体都有,向后转,目标宛城!宛城内,神经紧绷了好几天的将士们好不容易放松下来,难得开怀聚饮,喝酒撸串,结果第二天早上一醒来,发现城外又来了一支军队,将自己包了饺子。

这下子,城里的守军绝望了,宛城的老大内心也崩溃了,这刚走一拨,又来一拨,这样僵持下去,最先玩完的肯定是自己。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自挂东南枝算了,拔出剑就要自杀。关键时刻,一个叫陈恢的人拦住了他,说,未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这事儿还没到最后一步呢,我去跟刘邦谈谈。

老大问他,我们都已经被包饺子了,你能有什么办法?陈恢微微一笑,山人自有妙计!

当天晚上,陈恢偷偷溜下城墙,去见刘邦:我听闻楚怀王有个承诺,先入关中者为王,而如今,您停下来围攻宛城,我认为大大的不妥。
刘邦:那你的意思是?陈恢:宛城以及南阳郡诸县,共有数十城池攻守联防,南阳军民以为战也死,降也死,如果您全力强攻,大伙儿一定会拼死抵抗,战事必将拖延很久。您如果绕道西去,宛城守军必定会紧跟尾随。到时候,前有守军,后有追兵,西进恐怕就难了。我有个主意,不如宽待南阳军民,封赏南阳郡守,让他继续驻守南阳,然后整编宛城秦军,带着他们一起西入关中。如此一来,南阳境内诸县军民听闻您来了,必定会争相投奔,到时候您的关中之路必将畅通无阻了!

和平拿下宛城,这当然是最理想的解决方案。作为一名政治家,刘邦深知人设的重要性,西征之路艰难重重,一路上有数不清的城池关口,要想顺利通关,难度系数相当大。只有展现自己仁义和爱民的一面,才能让周边的百姓放下戒备心理,敞开怀抱欢迎自己。也唯有如此,才能减少西征路上的阻力。

双方都很满意,一拍即合,宛城县内的老大打开城门,迎接刘邦入城。刘邦也遵守承诺,入城后秋毫不犯,接受官印,收编军队,给民众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在那个动辄人头滚滚、血流成河的战争年代,刘邦的做法与项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先罗列一个基本事实,项羽从起兵开始,到兵败垓下,每到一处,动辄杀人盈野,屠城杀降更是家常便饭。《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共搞了六次大屠杀。

第一次是襄城屠城,坑杀全城平民,城中的秦军和百姓,无论男女老少,一个活口不留。

第二次是城阳屠城,项羽占领城阳后,对城内的百姓进行了血腥报复,杀光了帮助秦军抵抗的全城平民。

第三次是新安屠城,项羽玩了一把阴谋,坑杀秦朝的降卒二十万人于新安。公元759年,诗人杜甫途经新安,还写下了“项氏何残忍,秦兵此处坑。愁云终古在,鬼灿至今明”的诗。

第四次是咸阳屠城,项羽进入关中后,打击报复关中百姓,杀戮关中平民无计,把秦都咸阳变成了一座鬼城。

第五次是破齐屠城,坑杀田荣降卒,大肆烧杀抢掠,逼反了复辟后的齐国。

第六次是外黄屠城,项羽与彭越激战了几天,最终彭越大败,弃城而逃。得知外黄城的百姓曾帮助彭越守城,项羽一怒之下下令将城内十五岁以上的男子活埋,幸亏外黄县令十三岁的儿子站了出来,阻止了项羽的这场屠杀。

上述杀戮,都是战胜之后的屠城和杀降,这样的行径简直令人发指!

宛城和平收编的消息,一时之间传遍了大大小小的城邑,不少人纷纷来拜刘邦的码头,自愿给他当小弟。刘邦到了丹水县,守城的戚鳃、王陵带着官员和小弟们出城投降;刘邦到了湖阳,守城的梅立即开城投降。刘邦所过之处,从不掳掠,深得民心,不仅兵力迅速壮大,粮草也得到了补充。

很快,刘邦的大军到了关中的南大门——武关城外。

武关位于陕西、河南、湖北三省接合部附近,属“秦头楚尾”,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合称为“秦之四塞”。关城并不是一个山口或狭窄的山谷,而是处在一块相对宽阔的川道上。墨绿色的武关河呈牛耳状从东、西、南三面将武关环抱。早在春秋时期,武关便已成为晋国的关隘,不过那时的名字叫“少习”,战国时,少习被秦国占领,后更名为武关。

就在刘邦刚喘了口气儿的工夫,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章邯不得已投降了项羽。主力部队都反水了,秦王朝瓦解之势已定,项羽许诺封章邯为雍王。一切收拾妥当,项羽再一瞧,刘邦这老小子跑得挺快嘛!老子在前线打仗,你倒捡了个大便宜,不行,绝不能让你抢先入关!

得知项羽打赢了章邯,刘邦不淡定了,楚怀王曾答应过,谁先进入关中灭了秦朝,谁就是关中王。眼下自己距离成功就差一步,绝不能输给项羽!

刘邦迫切进入关中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可问题在于,武关可不是豆腐渣工程,攻了半天,愣是没拿下来。

就在刘邦挠头的时候,张良再一次出场了,他告诉刘邦:眼下我们需要与时间赛跑,不能在武关城下浪费时间,你需要盟友给你持续输出。

刘邦问道,盟友都被项羽吓死了,都跟着项羽混了,哪还有什么盟友?张良微微一笑,伸手朝西一指:你的盟友就在咸阳城内!刘邦问道,难道是死太监赵高?

张良点了点头。

这天晚上,一位使者从刘邦的大营出发,行色匆匆地往秦都咸阳而去。他叫宁昌,是刘邦的特派员,他此行的任务是与赵高秘密接触,商议对大秦这家上市公司破产清算,两人共同瓜分财产。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这个汉朝+唐朝+清朝有意思》(14本套装),京东4.38折抢购,当当满100减50!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VnHOHYBjdFTv4tAP2B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