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洋人深受康熙、雍正、乾隆三人喜爱:曾为乾隆画全家福,收入13人(图)

2021-04-11     文裁缝

原标题:这个洋人深受康熙、雍正、乾隆三人喜爱:曾为乾隆画全家福,收入13人(图)

清朝另一位洋人,名气也很大,那就是郎世宁。郎世宁(1688—1766年),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年)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经康、雍、干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工作达50多年。

郎世宁在清朝康雍乾盛世时期,活跃在清朝宫廷之中,与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关系密切,确实创造了一个奇迹。那么,这个西洋人何以有这个本领,让三位皇帝都喜欢呢?最关键的一条就是,郎世宁研究透了中国的体制和清朝皇帝的需要。

康熙帝需要郎世宁。康熙帝在召见郎世宁的时候,道出了他容留郎世宁的原因:“西方的教义违反中国正统思想,只因为传教士懂得数学基本原理,国家才予以聘用。”我们知道,康熙帝喜欢自然科学,曾用他的妃子们的年龄做数学题,也与中国的数学家有过接触,所以,在康熙帝的眼里,郎世宁的绘画功底不是主要的。康熙不喜欢油画,因为油画年代久了就会变得黑乎乎的,模糊不清。所以,在康熙朝郎世宁的真功夫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

雍正帝需要郎世宁。大家对雍正帝比较了解,他严厉,苛刻,不太容易相处。可恰恰是在雍正朝,郎世宁奠定了他在清宫中的优势地位,他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游刃有余。什么原因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四个字:“投其所好。”举两个例子。

一是他与雍正帝喜欢的人交往。比如十三王允祥,十七王允礼还有允禧等,郎世宁看得很准,这些人与新皇帝关系最密切,不是政敌关系。所以,郎世宁多与他们交往;而那些雍正帝讨厌的兄弟诸如允禩、允禟等则没有交往记录。这说明郎世宁具有极为敏感的政治神经,不然,以雍正帝的个性,他很难立足。

二是画雍正帝喜欢的内容。作于雍正元年(1723年)的《聚瑞图》轴、雍正二年(1724年)的《松献英芝图》轴都反映出郎世宁迎合雍正帝喜欢祥瑞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创作于雍正初年的《瑞谷图》,雍正皇帝非常喜欢,在雍正五年八月二十二日,下令颁示《瑞谷图》,并降旨:“今蒙上天特赐嘉谷,养育万姓,坚实实好,确有明征。朕祗承之下,感激欢,着绘图颁示各省督抚等。朕非夸张,以为祥瑞也。”

乾隆帝是对郎世宁感情最深的皇帝了。主要是因为他雅好诗文,喜欢绘画,也喜欢收藏画作,是著名的文化帝王。所以,郎世宁很容易和他相处。但我们仍然可以从绘画的角度分析郎世宁在乾隆朝得宠的原因,还是他的画作画进了乾隆帝的内心深处。两幅画最打动乾隆帝。

一幅画是《乾隆大阅图》。这幅画作,乾隆帝顶盔贯甲,威风凛凛骑在高头大马上,英姿飒爽,令人望而生畏,敬而生情,是一件非常打动人心的画作,乾隆帝当然非常得意,也非常满意。难怪2011年3月26日法国南部城市图卢兹的拍卖会中此画以创纪录高价2.42亿港元被拍走。另外一幅就是乾隆帝的全家福,乾隆帝自己命名为《心写治平》。这幅画作,是郎世宁和弟子们的精心之作,创作于乾隆中叶以前,里面收进了乾隆帝在内的十三个人物,都是乾隆帝宠爱的妃嫔,至于失宠的皇后那拉氏则不在画面上出现。这幅画作,乾隆帝很喜欢,也很重视,只供他自己欣赏,别人不能看。目前,收藏在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博物馆中。

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初十日(1766年7月16日),郎世宁在他七十八周岁生日的前三天,病逝于北京,其遗骸安葬在北京城西阜成门外的欧洲传教士墓地内。乾隆皇帝对郎世宁的去世甚为关切,特地下旨为其料理丧事,并为他立碑勒文,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清宫图档》,天猫店热卖中~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hbMwHgBrsvY2_Uuo2M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