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犯错执迷不悟,父母可用这一招,孩子“开悟”才能走出误区

2019-12-27     母婴期刊

佛教也是我国重要教派之一,也有“禅宗”之称的一种宗派,强调佛法的精髓不可言述,否则用心解释很可能会述说错误,有意会之妙,只能去领悟其中玄机。为突破有些修佛者的执迷,禅宗有一个让人开悟的方式,称之为“当头棒喝”。意思是找到适宜之机,对这些还未开悟的修佛者通过棒喝的强烈刺激方式令其开悟。用这样方法管用吗?在心理学上,我们也能找到答案。有专家认为,有必要时,强烈刺激可让个体一击破局,跳出心理误区,这就是“棒喝效应”。

家庭教育总结

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强调,我们可通过一个不可辩解的命题出发,犯错的人一定会受到惩戒,不是因为他们的错误(覆水难收),而是强调以后不再出错。家长需要注意,教育不是欺骗,在处罚小朋友时,既可高声训斥,又可当头棒喝,一定要以真诚实意为出发点,否则效果不会理想。

案例

欢欢的父母发觉,她出门在外不遵守交通,多次闯红灯,险些被车子撞到。说了几次,总是不听。妈妈有些着急,这万一哪天被车子撞到怎么办呢?毁了她自己,也毁了家庭。于是,妈妈就带她看了一些交通事故的短片,这给欢欢形成了很大的心理震慑作用,原来不遵守交通这么可怕,以后她再也不乱闯红灯了。

给孩子摆出一些事实,能够带来很大的教训与刺激,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效。教育专家觉得,只批不夸的教育一定是失败的教育,只会批评的父母,必然是失败的教育,缺乏“棒喝”的教育,断然不会成功。教育对象是一个鲜活、个性不同的个体,这必定要针对不同的小朋友采取不同的管教方式。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支持对犯错的小朋友进行合理的惩罚,这是很有必要的,可帮其形成坚强的个性和意志,以及很好的责任感和尊严感,可提升小朋友面对和克服诱惑的能力。有的小朋友,面对父母的言教不动声色、不知进退。若通过“当头棒喝”的教育方法,或许会得到不错的答案。

有些父母面对小朋友的一些顽劣的坏毛病,可用发火、大声批评或处罚的教育方式,增加对其刺激的程度,来纠正坏毛病。由于这种教育方式带有威胁的成分,会妨碍小朋友表现出一些态度与行为,警告或许会带来一些严惩结果,让其调整态度,以免产生一些行为。

为强化小朋友的自信,父母要对其进行正向教育,找到身上的优势,并表示赞赏。这样的方法并非处处管用,需要掌握好分寸,如果表扬过度的话,会让小朋友变得傲睨一世,处处都要自己优先,认为自己胜过周围的的所有人,目中无人。当进入社会后,发现真实的自己并非这样,在工作与交际就会处处碰壁。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QxpSG8BMH2_cNUgnlX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