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这“疼”的到底是个什么病?

2019-07-21     阿旺说牙

老人们有这么一句话: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这描述的就是急性牙髓炎。患者牙齿发生剧烈的疼痛,却往往没有受到任何刺激时,令人寝食难安。当晚上躺在床上时,疼的尤为厉害。即使自行服用消炎药、止疼药也无济于事,只能用冰袋捂着脸去医院寻求诊治,钻开牙齿才能缓解。那么,什么是急性牙髓炎?得了急性牙髓炎之后又该怎么处理呢?急性牙髓炎又该如何预防呢?

在回答以上问题之前,

让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牙齿的结构。




如图所示,牙齿冠部最外层是牙釉质,中间是牙本质,最内层是牙髓。牙髓组织主要包含神经、血管,淋巴和结缔组织,对外界的刺激特别敏感。但牙髓内的神经与其它地方不同,只有痛觉感受器,因此对冷、热、酸、压力等刺激缺乏辨别能力,无论何种刺激都只引起疼痛的感觉,同样,它的疼痛也没有定位能力,使患者不容易分清到底是哪一颗牙疼。简言之,牙疼就是牙髓急性发炎的表现。

当牙髓发炎时,血管充血、扩张,会渗出很多液体,根尖孔又小,渗出的液体不能及时引流出去,使牙髓腔内压力增高,由于四周都是坚硬的牙体组织,压力无法扩张,神经末梢受到压迫,产生剧烈的疼痛,这在成人表现得最为明显,儿童由于牙髓腔比成人大,因而表现得稍微轻些。这就好比一个装满水的瓶子,加热温度提高瓶内压,如果保证瓶盖不飞出去玻璃瓶就极有可能碎裂。





牙髓炎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牙痛,急性牙髓炎可以是由牙髓充血直接发展而来,也可以是由于慢性牙髓炎的急性发作。急性牙髓炎的主要特点有“三痛”,即自发痛、阵发痛、夜间痛,疼痛常常不能定位。因此,急性牙髓炎的预防其实很简单,就是避免牙髓受到外界的刺激。

牙髓有着两个坚硬外壳-牙本质和牙釉质来守卫自己免于刺激,但是,一旦外壳破裂,牙髓就好像从城堡倒塌后走失的公主一样,落入巨龙“细菌”的手中,毫无反抗之力。“城堡”的倒塌往往来源于两种情况,外伤和龋病。外伤很好理解,当牙体硬组织因各种原因遭受破坏时,细菌及其毒素侵入到髓腔都会引起牙髓发炎。其他原因包括牙齿发育异常及意外事故后牙冠折断造成的牙髓暴露,也可导致牙髓炎。而龋病也就是我们俗称虫牙、蛀牙,由于刷牙没有刷干净,食物残渣残留在牙齿表面,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釉质,经过了长时间的腐蚀,牙釉质甚至牙本质经受不住酸的考验,造成“外壳”的崩裂,形成龋洞,如不及时治疗,病变继续发展,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牙冠甚至可以完全破坏消失。简单的说,除了难以预见的外伤,预防龋齿就是预防了牙髓炎。那么,我们该如何治疗防止龋齿进一步危害口腔健康呢?





对于简单的龋齿牙医们通常的办法就是补牙。一般在补牙前,医生了解你的病史,有无自发痛,或者只有冷热刺激痛,是简单的龋齿还是牙髓炎心里大概就有谱了,再拍张片子看看根尖有没有低密度影,有没有骨质破坏吸收,来选择怎么治疗。





简单地来说,龋齿可以通过简单的树脂充填治好,牙髓炎和根尖周炎需要做完善的牙髓治疗—根管治疗,来彻底清理牙髓腔内的细菌和感染。

龋齿只需要一次治疗即可,但根管治疗需要开髓、根管预备、根管充填三个步骤才能完成,是一种又花时间又花金钱的治疗方式。通俗地讲,根管治疗就是把牙髓(也可以理解为牙神经)全部去除,充填以口腔无菌的材料。因此,进行根管治疗的牙肯定为死髓牙。既然为死髓牙,牙齿色泽会变暗,牙体相对于正常牙会更脆,更容易咬裂,因此一般根管治疗结束后需要做冠把它保护起来。此外,如果根尖炎症未控制,根管治疗超充或欠充有可能需要根管再治疗或者根尖手术。

与其在急性牙髓炎阶段忍受疼痛和麻烦,不如把细菌遏制在龋齿的阶段,不要到出现了牙疼(意味着细菌已经感染牙髓)才追悔莫及。





除了在我们有症状冷热刺激敏感的时候,抓紧时间去看医生外,定期的口腔检查也能帮助你提前发现是否有龋齿。此外,使用含氟牙膏,每天至少刷牙两次,去医院行窝沟封闭,少吃黏性大的碳水化合物,如年糕汤圆等,少喝碳酸饮料都是保护牙齿远离龋坏行之有效的办法。“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千万别等到牙髓炎或根尖周炎后再追悔莫及。


作者:韩岳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PvQ5GwBJleJMoPMF-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