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的赏识教育是一种艺术

2019-07-23     智慧伴你一生

父母们在一起常当着自己孩子的面对别人说:“看你这孩子多好,看我这孩子窝窝囊囊的,学习不行,也不爱说话,这辈子算完了。”父母说起来很随意,但孩子会因此缺乏自尊和自信心。因为他的母亲告诉他,他就是一个笨蛋,所以他在自己的潜意识里会认定自己糟透了,他将来怎么可能有信心,去勇敢地接受挑战,取得成功呢?

“你真是个好孩子”是孩子最爱听的一句话。而心灵如玻璃般透明易碎的孩子,更需要我们的呵护与赏识。对孩子来说,重要的是具有自信、自爱的精神,这种精神会像植物的根一样,扎得越深越广的。

从婴儿时期就应进行赏识教育。孩子在十至十八个月期间,大脑的发育正在进行着种种联系活动,表扬孩子时,会使他高兴起来,然后他大脑中大量影响神经系统的化学物质就会被释放出来,加强特定神经回路中脑细胞的连通。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如果经常被赏识,他就会经常保持一种愉悦与自信。这是一种最好的生命状态。

一些世界名流回忆他们成功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他们小时候,经常被父母称赞“你很棒”、“你很聪明”、“你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

对孩子的赏识教育是一种艺术,下面的这几点和大家分享。

及时激励。孩子的良好行为一经发生,就要及时肯定,时间越早,效果越好。就像批评教育孩子一样,一定在孩子有体验的时候进行,这样就能强化他对被赏识的记忆和感受。

表扬要具体,不要说些不符合孩子心理的空话。让孩子明白为什么受到表扬。

不要在激励的时候,再加上消极的评语。孩子的心灵其实是很敏感的,态度真诚的激励,才会让孩子接受。“你一定要花很多时间和心血做这件事,所以做得这么好!”“这孩子还真行,这么难的问题他竟然解决了,真不简单。”“看来你很有潜力啊,下次一定会做得更好。”这些真诚的赏识,会让孩子产生心理满足感。

激励应该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对外向型的孩子不宜过多地激励,恰当表达出赏识,以防止他滋长骄傲和虚荣;而对内向的孩子,则应及时并充分地进行激励,以激发他的自信心。

奖励可以有精神的,也可以有物质的。要了解孩子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希望得到什么。赏识是和教育引导连在一起的,不能仅仅是赏识而没有教育。

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传授或令对方接纳某种具体的知识、技能,而是要从生命深处唤起孩子的自我意识,让他的创造力、价值感全面地觉醒。一个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就是启动这些的原动力。

从孩子最优秀的地方入手,让孩子无论在谁的面前都不会感到卑微;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坚定对自己的信心。

这是一位母亲给予孩子最好的生命贺礼!

图: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我删掉。

我是智慧伴你一生。喜欢我的作品的话,请关注我吧!为您提供优质的育儿知识,如有育儿方面的疑问或困惑,请私信我,我会及时回复,希望我的一些建议,能帮到作为父母的您们,您们的育儿之路有我相伴。感谢您的阅读,下期见。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ONHQmwB8g2yegNDnBy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