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烈阳在田地间劳动的农民,戴着安全帽工作在生产线上的工人,也许你眼中的劳动者指的是像他们一样能够生产出有形产品的人,而军人似乎与这一称谓不太沾边。
其实仔细想想,安全、和平、忠诚等等都是军人的劳动成果,而正是有了这样一群“劳动者”,我们的社会才会充满阳光,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原济南军区某部官兵跳入洪水中,在荆江大堤险段抢险(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一、安全
1998年夏天,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席卷大半个中国。一时间长江、松花江、嫩江三江告急,2.2亿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受到威胁!30万人民子弟兵闻令而动,奔赴抗洪一线。
8月7日,江西九江长江大堤突然决口,下游数百万群众尚未安全转移,生死攸关。党中央、中央军委一声令下,上万名官兵开赴九江灾区。
面对无情的洪水,一个个年轻的身躯,挽手并肩化作绿色长堤。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无数面鲜艳的军旗在飘扬。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衫,上万名官兵连续奋战5天,终于创下人间奇迹,堵住了决口。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心生感怀,有一种安全感叫“解放军给的安全感”。
战友们向杨树朋和李磊烈士作最后的告别。解放军报记者 王卫东摄
二、和平
马里,一度被称为“上帝遗忘的角落”,平均每21个小时就发生一起袭击事件。
2016年6月1日,中国赴马里维和部队遭遇恐怖袭击,申亮亮不幸牺牲,年仅29岁。
就在申亮亮牺牲后的一个月,南苏丹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执行警戒护卫任务的中国第二批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被波及,中国维和军人杨树朋和李磊壮烈牺牲。
他们走了,但经历过生死考验的中国维和官兵们,依然毫无畏惧,勇往直前。
中国自1990年开始派遣维和部队,数十年来,中国维和军人一直用忠诚与热血,坚持与无畏,守卫着世界和平。
1984年1月1日,铁道兵部队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这是铁道兵向八一军旗告别(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三、忠诚
“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一颗博大的心啊/愿天下都快乐……”
1983年,铁道兵向军旗告别,这支仅存在了30余年的队伍,留下了这样一组数字:修建铁路干支线52条,总长12593千米。
大山之中,森林般的墓碑,承载着铁道兵战士们用生命书写的忠诚誓言……而健在的老兵中,有人选择把家安在了铁路边,同样用生命守护着祖国的钢铁动脉,用白发和皱纹铭刻着永不褪色的忠诚。
90多年来,人民子弟兵无私奉献,践行着自己的忠贞誓言:始终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坚定不移,誓死不渝。
2008年汶川地震时,空降兵十五勇士惊天一跳。刘应华摄
四、血性
2008年5月14日,汶川地震第三天,震中茂县依然是失联的“孤岛”,几十万群众生死不明。
危急关头,15名空降兵在地形复杂,又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标识、无指挥引导的情况下向死而生,毅然决然从5000米高空实施“盲跳”。
终于,15名勇士全部安全降落。当灾区群众看见他们时,不少人哭着向他们跑来。
15名空降勇士为救灾指挥部第一时间送去了重灾区的一手灾情,为后续的空降救援以及物资补给铺平了道路,也把铁血军人勇猛果敢的形象深深刻印在灾区群众心中。
军人的血性,标注了一支军队的精神高度,激励着人民军队一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歼10飞机总设计师宋文骢。
五、大国重器
上世纪80年代,国防科研经费锐减,歼-10研制一度陷入困境。作为总设计师的宋文骢,心急如焚。
“杀出一条血路来!”曾当过空军机械师的宋文骢,以军人特有的风骨,站在了砥柱中流的科研前线。
1998年3月23日,惊心动魄的20分钟,歼-10首飞,破茧成蝶。歼-10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能够自主研制第三代战机的国家。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大国重器成为了托举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歼-20、运-20、辽宁舰、山东舰、红旗系列地空导弹、东风系列导弹……坚固的国防盾牌屹立起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争取国家强大的精神丰碑。
无论何时何地,国家利益所在之处就有军人的忠诚守护,人民身陷困境之处就有军人的全力搭救。军人也是劳动者,咱们军人有力量!
(资料来源:《祖国在召唤》系列纪录片、中国军网、军报记者)
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作者:刘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