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火车上看到了一则新闻,虽然这则新闻已经发生了一个月有余,但是直到现在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仍然有心痛的感觉:
8月14号的晚上,河南省一个33岁的男人,给老婆发了一段微信,在微信上他是这样说的;
“我今年一直很努力,还是没达到一个月赚几万,一件事情说上千遍,不就是逼着我死吗?我知道咱爸妈巴不得我消失,我就顺着他们的意!”
然后发拍了一张在河边的照片,接着说到:
“不要管我了,就让我水葬吧!”
随后,老婆吓得报了警,但是警察在岸边找到的只有他冰冷的尸体,原来,他的父母一直嫌这位男子工作少,能力差,不如别人家的孩子,8月14号的晚上,男子和父母大吵了一架以后,独自在河边喝了两瓶白酒,没有丝毫的犹豫,就跳进了河里。
就在他跳河自尽之后,这位男子的父亲后悔莫及,甚至一度也要跳河,但无论他如何的悔恨,这位男子再也活不回来了!
在采访当中我们其实还知道,这个33岁男人有两个孩子,孩子聪明乖巧,夫妻也和睦,虽然他的收入没有达到月入几万元,但是其实在当地还算不错的,但是在他的父母看起来,他就是没有出息,他就是赚的少,就是不如别人家的孩子。
采访当中我们也得知,原来这名男子从小父母就给他很大的压力,而且一直使用这种打击式的教育方式,否定,差评,那些非言非语,对他而言就像是背上了一颗巨石一样,让他举步维艰,喘不过气,即使到了33岁这样的一个成人的年纪,他依然没有信心,继续的去努力,于是才酿成了这样的悲剧。
其实想想看,我们对待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也有这样的问题,我们永远都是把最好的一面留给留给外人,但把最差的一面都是留给最亲近的人,我们总是责备自己的孩子,不如邻居家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学习那么的用心,那么的努力。
我们总是觉得他们不用功,不争气,就喜欢玩游戏,从来没有想过,他并不是一具没有感情的学习机器。
同样也是在个月的8号,某音上有一则视频引起我的注意:
在宁波有一个11岁的小男孩,因为学习问题被妈妈罚跪之后留下了一封长信,然后离家出走了。看到那封信,看到那个稚嫩的笔迹是这样写的:
“我知道我是个废物,我是个窝囊废,我是个累赘,我想我走的时候会让你减少很多的负担,再见。”
这位妈妈第一时间报了警,但其实后来的这个采访才让我大跌眼镜,原来妈妈口中的窝囊废,妈妈口中的废物其实在班里从来没有跌出过班级前5名,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妥妥的学霸,但是在妈妈看来,考不到第一,就是不争气!
孩子,他最在乎的莫过于来自爸爸妈妈的看法和评价,父母给了他的差评,可能会让他陷入深深的自卑,自暴自弃,但是父母给他的好评会让他得到源源不断的鼓励和自信。
很多人都会有一个误区,觉得批评和高压是孩子前进的动力,但是我们的孩子之所以可以勇敢的追梦,可以积极进取,其实这背后往往都是鼓励,因为这是源于爱的信任和鼓励,这才是很多孩子成功的秘籍。
如果我们总是一味的贬低或者否定孩子,何尝不是对孩子的一种精神虐待。
记得当时李玫瑾教授在视频中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贫穷不会带来教育的失败,但是精神却在很大程度上会制造一个问题儿童!
所以作为一个父母来讲,我们的嘴巴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如果我们爱自己的孩子,记得要随时给他一个大大的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