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新疆之香妃确有其人吗?

2020-02-20   雪浴天山


香妃确有其人吗?这是一个历史之谜!

关于香妃是谁目前至少有三种说法,一种是香妃就是容妃,二是香妃不是容妃,三是香妃是文人们根据乾隆皇帝的荣妃演绎出的一位身上有异香的维吾尔族女子,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传说。


乾隆皇帝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仙女正骑着黄龙下凡一手捧着,镶金的白玉,另一只手拿着一只银叶金瓣花,瑞云翔物,笑语吟吟,乾隆龙心大悦,为了留住那美妙的梦,乾隆皇帝找来了画师按照他梦中的回忆画了些女的画像,并命令大臣到西域去寻找这位梦中的仙女。寻找仙女的大臣,到了喀什葛尔,百姓拥拥挤看着热闹,大臣忽然望见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秀丽无比,所骑的土墙不正是黄龙吗?她一手端着土陶碗,碗中雪白的酸奶不就是白玉吗?另一只手拿着银叶金瓣的沙枣花,它就是皇帝梦中的仙女,大臣将这位姑娘带回了京城,乾隆皇帝大喜,又闻到身上带有沙枣花香,便赐名香妃。

倍加宠爱,按照维吾尔族的习惯对他的衣食住行做了特殊安排,这位妃子就是喀什葛尔姑娘伊帕尔汗,乾隆皇帝还在宫中为伊帕尔汗修建了以喀什葛尔风景为主的宝月楼,并从喀什迎来了沙枣树种植,以解思乡之情。清朝在此以前没有维吾尔族非病的先例,乾隆没有把它安置在后宫特营建西苑宝悦楼,作为金屋藏娇之所,以免其他其他嫔妃争宠之忧,乾隆还为一帕尔汗安排了回族厨师为他做清真饭菜,可见乾隆皇帝对伊帕尔汗宠爱有加,但是伊帕尔汗的相思病,并没有好,总是遥望家乡叹息,加之水土不服,不久后便去世了,乾隆皇帝派出庞大的送葬队伍,用了三年6个月的时间,将他的遗体送回喀什葛尔安葬。

历史上的容妃出生在(今莎车),是伊斯三教白山派霍加家族的一个女子,名伊帕尔汗。 《清史稿·后妃传》记载;"容妃和卓氏,回部台吉和和扎女,初入宫。号贵人,累进为妃”。1760年随霍加家族进京觐见人皇宫,后晋封容妃,在宫中生活了28年,55岁时在北京去世,葬于河北遵化清东陵。荣妃死后,家人将她的衣着和遗物带回喀什葬在家族的墓地,在香妃的墓地果然停放着红色车蓬的驼轿,而且上面装有两口方形绿棺,传说是当年运送香妃和他哥哥图尔都尸体回喀什的灵轿,显然驼轿把香妃和容妃画上了等号,如果香妃不是容妃,那驼骄又如何解释呢?容妃作为大清帝国的唯一维吾尔族妃子是民族和亲的历史见证,为什么清史中又没有关于香妃的记载,这不难理解,香妃这一名原本就是人们对这位皇妃的别称,别称怎么能进入正史呢?就算香妃是文人笔下的传奇人物,而唯一能与这个传奇人物相符的非容妃莫属,更何况香妃的故事给了人们如此众多的美好回忆,寄托着人们许许多多的美好愿望,人们认为香妃就是容妃,尽管都知道容飞的尸骨已安葬在了河北清东陵,喀什的香妃墓只不过是衣冠冢而已,谁还去追究香妃墓里到底有没有香妃的遗体呢?关于容妃的奇装相据说是出自朗士宁之手,有学者说那是当年从清陵盗处的一批油画中的一副,一个北洋政府官员随口说是容妃,并没有历史根据,如果不是容妃那是谁?既然画上没有落款,也不能说明这女子就不是容妃,香妃墓是阿帕霍家麻扎的别称,霍家是圣裔之意,这一家族自称是阿里的后代信徒们这样称呼他们,表示他们比别的穆斯林高贵和神圣,这个家庭的第1代是一位著名的传教士,第2代是17世纪中晚期伊斯兰教,白山派的创始人,同他的政敌,黑山派长期斗争,在准格尔蒙古人的支持下夺得了叶尔羌的王位,曾经统治南疆6城,创建了天山以南第1个政教合一的霍家政权,并拥有了世界统治者的称号,伊帕尔汗是阿帕霍家的重侄孙女,香妃墓是原本闻名的新疆阿巴霍加墓闻名世界。

去喀什的人可能不知道阿帕霍加墓,但都知道香妃墓,因为这个神奇的故事流传久远,到喀什的人必去此地一睹风采。香妃坐落在喀什市东郊5公里的浩罕村,占地面积30亩,建于公元1640年前后。至今已有366年,周围池水如镜,绿树参天,塔楼辉映,画柱雕梁,陵墓是典型的伊斯兰式建筑,上原下方外表为湛蓝,碧绿金黄,各色琉璃砖瓦切成。还有阿拉伯文警句,远远望去五彩斑斓,炫眼夺目,宛若一座宏伟高大的宫殿。

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墓有门楼,小礼拜四大礼拜四叫金堂和主墓室组成主墓是在陵园东部是建筑群的主体建筑耸立在四柱塔和穹顶上的高清着一弯新月。造型宏伟壮观,风格庄重,又不是华丽,为整个建筑群之冠也是新疆最大最精美的陵墓。传说中的香妃那样高贵,香妃墓中大大小小58个麻扎是阿帕霍家族5代72人的归宿,高大宽敞的厅堂里,在半个人高的平台上,这些平台一色用白底兰花的琉璃包砌,看上晶莹素洁,东北角那座蓝色瓦琉璃瓦就是香妃墓,墓上有维吾尔,汉两种文字虽然并不高大显眼,却一直是吸引游人的地方。

当地的妇女甚至把这座陵墓当成了许愿和诉说衷肠的场所,一些求子心切的妇女离去时会把一条期盼新生命的细长红布条塞入木墙缝内,祈求香妃降服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