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千百年前,西安是一座热闹的皇城。天子脚下,自然繁荣兴盛。清晨叫卖的小贩,来去匆匆的异域商士,贵族的马车一路缓行,贴着花黄的仕女勾着竹篮,笑看着一切。那时候的西安,还是长安。人人皆知,长安自古帝王都,带着这种悠久的长安情结,让我们去寻觅隐于闹市之中的佛教净土。这就是罔极寺,它属中国佛教净土宗祖庭之一,其宗教、文化、文物古迹价值在全国都属珍稀。
当年,太平公主为了给武则天祈福,聊表孝心,特意命人在此处修建了这座皇家寺院,并根据《诗经》中的“欲报以德,昊天罔极”之句,赐名罔极寺,以表子女对父母至上的孝爱。盛唐时期,罔极寺是用来朝礼的地方,后来从原长安城大宁坊东南隅,将其搬到现在的位置,也就是西安市东关炮房街路北。如今,罔极寺是一座尼寺,现任主持是常瑞法师。2005年的时候,这里还举办过影响极其深远的“二部僧传戒法会”,当时的场面非常壮观。为了探寻这处佛教圣地,我特意留出半天行程,满怀期待前往。
早上十点,我乘坐市内公交抵达此处。站在街口,我一眼便看到了隐于闹市之中的罔极寺。先从外面的环境来看,此处规模偏小,远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宏伟,反而多了一点清幽。虽然心头有些淡淡的失望,但来都来了,进去转一圈说不定会有什么意外的收获。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这座唐风浓烈的寺庙,里面包罗万象,有着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喜,而我一直转到下午两点,才慢悠悠的离开。
走到寺庙门口,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对貔貅,体型偏小的它们,分别坐卧于寺门的两侧。近看之后,我才发现这两只貔貅的右前腿不知为何,成了残缺。心生怜惜,情不自禁的我伸手摸了一下,感触倒是非常光滑。看来,在风雨岁月的打磨中,它们已经有了沉淀和改变。这种时间的力量,瞬间让人心生敬意。尤其是在得知,这对貔貅是唐代石雕原物之后,我的感受瞬间加深。
据说,1900年,慈禧皇太后来西安避难的时候,曾亲临此处,深受震撼。故而提笔,书写“虎”字赐予寺内主持。踏进庙门,里面的布局倒和别的寺庙没有什么显著的差异,一切都显得中规中矩。院子中央还放置着一尊香炉,里面的香火虽然不多,倒也没有燃尽。
向左望去,还有一处不太高的鼓楼,我去的时候,鼓楼正在修葺之中。远看没有什么特点,走近一看,鼓楼上的花纹和雕饰还是很精美的。虽然知道它们有所寓意,但我对这方面了解的实在不多,所以只能单纯欣赏它的美。然后隔壁就是在清朝时所建的金刚殿,看起来雄伟大气,我们请了几炷香顺便拜了一下里面的佛像。毕竟在寺庙,见佛就拜还是没有什么坏处的。
如果你足够细心的话,就可以在院子的草地上,发现很多刻有龙纹和祥云的雕石。年代久远的它们,看起来有一种极致的厚重感。为了凸显罔极寺唐皇家寺院的地位,此处的重要文物古迹也颇为罕见。比如,明朝修筑的碑碣,娟丽别致,碑花构思奇特,引人着迷。山门外的独角兽,形态清奇,甚至被视为此处的锁寺之宝。还有唐朝莲花座,也非常珍奇。
我们便接着进入到了大雄宝殿来参观礼佛,从正门进去后,就可以看到佛祖金光灿灿的佛像了。而且后面的游客也应接不暇,纷纷带着虔诚的心和外面请的香来祈福许愿。和其他寺庙的大殿没有啥区别,都是庄严肃穆的佛像和古色古香的装饰,然后还可以闻到一股淡淡的香火味。大殿两侧分别立着持国、增长两位天王和广目、多闻两位天王,看起来威武霸气,正义感十足。因为对着佛像拍照据说是不吉利,所以就没有拍佛祖了。
除此之外,在寺庙的别院里,我还见到了美丽的孔雀。虽然它们被关在笼子里,但是,神采奕奕的它们看起来还是那么的骄傲。我一直期待自己能够亲眼看到孔雀开屏的瞬间,所以我和几个同样感兴趣的游客,在周围的石凳上坐了半天,在此期间,我们甚至连大声说话都不敢。正当我们耐心马上耗尽之后,一只孔雀好像理解了我们的意思,终于开屏了,我想是不是我们和这只孔雀比较有缘。
现在像这样朴实无华、清净质朴的寺庙不多。很多寺庙凭借着名气大,从而变得越来越商业化,不仅门票贵,而且到里面请香也不便宜,所以很多人都说现在的佛好像都变得比较贪了,其实佛没有变,变得是人的欲望。而罔极寺不一样,不可以不用上香,也不需要门票,行走在寺庙里,经常会出现虔诚的祈福之人,他们面容严肃,双手合十,想必也是带着心底的虔诚而来。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愿意再去一次,用心感受罔极寺的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