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黄花梨,真的没你想象的那么神秘!

2019-05-31   正华黄花梨

当我们谈及海南,会想到什么?可能是拥有阳光沙滩的三亚,也可能是满足口舌之怡的热带水果,甚至是椰子树下皮肤黝黑嚼着槟榔的原住岛民……

有这样一说,海南有三宝,黎锦、海瓷、花梨。黎锦是海南的黎族织锦,宋代时就在内陆畅销;海瓷是各时代商船触礁随船藏于深海中价值不菲的瓷器;而花梨则是海南黄花梨,海南独有的自然造物,如今的传奇之木。

关于黄花梨,有诸多称谓,如今传播最广的是“海南黄花梨”。这样一个名字,从构成上足以看出历史演变中人们对这一木材的珍视——其中的意味便是海南岛的黄花梨木是绝无仅有的。

目前,对海南黄花梨的产地已经形成的一致共识是,只有产自海南本土的降香黄檀才是真正意义的海南黄花梨。据林科院专家杨家驹介绍,海南的黄花梨出自海南岛,在道理上与檀香紫檀产自印度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就是说,在没有科学公示之前,无论其他木材与海南黄花梨在木性上如何接近,两者也不能等同看待。

海南黄花梨的这种排他性,杨家驹认为是由海南岛独特的土壤条件和气候决定的。这直接导致了即使是同纬度的其他地带,也无对其复制的可能性。

世居于海南岛的黎族人,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将海南黄花梨分为“油格”与“糠格”两种,这可谓凭经验得来的依据。所谓油格,主要是指产自于海南岛西部颜色较深、比重大而油性强的黄花梨心材;而糠格则主要是指产于东部、东北部浅色的油性稍差的黄花梨的心材部分。黎族人对海南黄花梨的这一区分当然是一种更加细化的标准。如果我们将它代入到海南岛的地理环境中寻找原因的话,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海南岛西部多山地,而东部和东北部则是海拔较低的丘陵居多。一岛之内尚且如此,相比之下,同纬度的其他地带上的差异也就不再难以理解。

沿着这一思路,海南黄花梨人工林与野生海南黄花梨的不同,也随之变得明朗。“人工林是人工干预自然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它改变了木材的性质。定期灌浇、施用化学肥料等人为因素让树木的生长速度加快,几十年即可成材。这是造成人工林与高山上完全暴露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的野生木材不同的主要原因,结果是人工林的密度疏松以及其他木性上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