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年9月27日18:30
放映电影:《中国机长》
地点:红星电影世界(越界世博店)
主持人:冯帆
嘉宾:齐伟
特别鸣谢:红星电影世界
《中国机长》现场打分
平均分:8.5
最高分:10分 最低分:6分
[ 全场大合影]
主旋律电影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越来越丰富的表现形态,以类型电影的方式拍摄,让电影变得好看,让观众爱看,《中国机长》绝对做到了。
应该说,在LUXE影厅观看《中国机长》是一种堪称美好的体验:空难时强烈的震动和颠簸,通过导演刘伟强极具写实感和贴近感的拍摄,将观众瞬间拉入那架在万米高空、外壳嘎吱直响的飞机!
港真,看的过程中真的是全程高能,手心冒汗,从飞机玻璃突然咔嚓一声小编的心都提起来了。不过这部完全以类型化思路拍摄的电影,却有着比寻常类型片更深刻的观察。
这也是一个当代中国的缩影,在民航这个独立的行业里,我们看到了这一代国人的面貌:敢爱敢恨,勇于承担,更有着现代化服务业的职业素养和技能。
能够让航班圆满完成飞行,靠的是机长关键时刻的决断,也靠所有机组人员的尽责,靠地勤人员的无保留付出,更靠有素质的乘客们对机组人员的信任。
灾难过后,每个人都是英雄!
1
LUXE巨幕观感极佳!
刘伟强导演是摄影出身,凭着极佳的镜头感,他曾经带来如《无间道》这种香港救市之作,良好的节奏和大胆的镜头调度,成为他极具辨识度的电影风格之一。
在《中国机长》里,这样的调度能力在片中长达一小时紧张刺激的空难戏份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应该说,改编川航事件的难度是不小的,首先,飞机遭遇的代号“7700”的情况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观众需要理解;其次,事件涉及重庆、成都包括西南战区空军系统、民航中心等多个地面部门,叙事跨度也相当大。
但在刘伟强精确的调度下,各个部门的配合和状态,成为空中飞机最好的注脚,也成为呼唤飞机归来最有力的声音。几个部门近乎绝望地连续呼叫“8633”时,我们的心和他们在一起。
电影将空难过程设计为几个高潮点,从一开始玻璃破裂降高度释压,到旅客情绪不稳,再到穿越积雨云,以及最后的迫降。应该说,每一段的悬念都拉得相当满,一个接一个的情节点,让这一个小时成为再愉快不过的观影体验。
刘伟强在摄影上的功底,让他可以极富想象力地呈现飞机上的极端情况。在大多数时候,他都以很平实的写实镜头拍摄,抵近拍摄的细节让个人的情绪极其突出。
而关键时刻,他横贯全飞机的特效镜头,将慌乱和颠簸渲染到极致。
对于最难解决的技术问题,电影做的也不显得突兀。黄志忠、李现、吴樾、小爱等地勤人员的对话里不断透露的飞机状态,虽然是节奏里放缓的部分,却因为他们的台词,不断刺激观众对下一段高潮表示期待。
这是一部只要看过新闻,都相当于被剧透的电影。但恰恰是这些部分的处理,让你不断升起疑问:他们到底是怎样从这种状态下逃出生天的!这个过程,在LUXE巨幕上被进一步放大。
尤其是在飞机彻底失联的一瞬间,整个机舱突然陷入了寂静。无奈的面孔,摇摆的吸氧面罩,定格在可能永别的那个瞬间。不得不佩服导演的功力,和演员们的演绎,精彩!
2
致敬民航工作人员
为了拍摄这部电影,民航上千位工作人员给予了帮助和支持,电影末尾还特别出字幕鸣谢了他们。这些专业人士所带来的,不只是演员们非常专业合乎规范的机上操作,更是一种职业态度。
应该说,恰恰是职业化的训练和操作,让3U8633航班最终安全着陆。这种规范,时常被人忽视。片中有一名恶意刁难空姐的乘客,称她们是“端茶倒水”的,让乘务长毕男感觉哭笑不得。
当灾难来临,乘客情绪失控,却还是各位乘务组成员,稳住了大家的情绪。她们所依仗的,恰恰是机组成员足够专业的职业素养,当然,还有在回头看向驾驶舱时,坚定的信任和倚靠。
这种专业,可以说是渗透了电影的各个桥段。即使舱内失压,供氧不足,即使每说两句话都要吸一口氧,毕男在播报的时候依然尽量保持着日常的职业语气和节奏。
谁都可以急,她不能急,机组人员不能急,他们急了,乘客只会更乱。
而灵魂人物、机长刘长健,在几乎不可能安全降落的情况下,刚刚脱离险境,就考虑到飞机必须开出跑道,保证降落的成都机场不出现早高峰大规模滞留。那不仅是职业,更是作为员工的责任与担当。
电影或许会被久久记住的,是飞机平稳落地之后,拯救了119名乘客、保证所有人安全落地的刘长健,却按照不能按时到达的机务流程做播报,向全体乘客致歉。小编全片都憋着的眼泪,彻底绷不住了。
事件一周年之际,机组成员聚在一起吃了那顿迟到的火锅,机长刘长健致的祝酒词,居然是当天重庆天空状态良好,适宜飞行。平安往返,是每个乘客的心愿,更是民航工作人员的职业诉求和希冀。
感谢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那些旅途中匆匆一唔的职业化笑容背后,如此深刻而厚重的使命与内涵。
看过《烈火英雄》,我们致敬消防战士;而看了《中国机长》,想致敬民航工作人员。以后的每一次旅行,请记得对他们说:谢谢!
3
致敬英雄
毫无疑问的是,电影再度呈现了英雄的形象。这几乎是空难片甚至所有灾难片的标配,总要有人扮演拯救者,他们是在所有人无能为力的时候,做到不可能的人。
当然,我们的英雄也会有所不同。相比于西方式的个人英雄,电影里的刘长健并没有单人独骑扮演一个拯救者的形象。而英雄的称号,属于拯救了这架飞机的每个人。
他们确实都做到了不可能。刘长健在风挡玻璃破碎的情况下,几乎全程闭眼操作,将飞机安全备降;他的压力在于,有太多的选择需要他一个人做。比如,面对积雨云团,他到底该怎么办?
在最关键的时候,他的决定拯救了乘客和机组人员;但关键时刻,没有那个反复确认他依然清醒的第二机长,以及整张脸吹肿了却依然坚守岗位的副驾驶,他最后无法完成刹车。他们的伟大,叫担当。
乘务组也是了不起的。飞机颠簸中为了保证所有乘客系好安全带,五号位撞倒昏迷。当她缓缓醒来,下意识地竖起拇指,整个乘务组高举的拇指仿佛一道防线。她们的伟大,叫坚守。
地勤在飞机失联情况下,依然连续呼叫“8633”的镜头同样是英雄,他们的及时反应和责任感,为3U8633留下了一线生机。他们的伟大,叫不放弃。
从来没有什么个人英雄,每一件伟大的背后,总有一群默默无闻的付出者。刘长健最终接受了乘客们的欢呼和掌声,但他从来不觉得自己是那个拯救者。这,才是中国画风的超级英雄。
他们就是一群普通人,是安慰了他人之后,也会无力地转动自己的婚戒,但下一刻,依然会把职业化的笑容堆在脸上。
“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不妨认为,这就是当代英雄应有的守则吧。
直击观影现场
[ 主持人冯帆和嘉宾齐伟]
9月27日下午,观影团和团友们一起打卡了国庆档备受关注的《中国机长》。
这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在宣布开拍之初就吸引了相当的关注度。一年前的川航3U8633事件,曾经牵动了无数人的心。而这部电影,几乎全景复原了那场惊心动魄的空中惊情。
超赞的是,红星电影世界把电影票都做成了机票的样子!各位即将开启3U8633旅程的乘客们,大嘎开心伐~
现场观影过程中,惊险刺激的剧情让现场观众格外紧张;字幕升起之后,现场竟自发地有了掌声。对于这场LUXE巨幕上呈现的视觉盛宴,观众们表示不能更满意!
影片还有哪些亮点?我们来听听嘉宾齐伟教授和主持人冯帆怎么说吧!
嘉宾齐伟说
【非常成熟的类型片】
我看电影的时候一直在看表,其实是在计算它几处强情节设计是放置在哪个时间段的(衡量商业片节奏的一种标准)。
你比如说,飞机右窗玻璃第一次出现裂痕,那是它第一个重要的所谓情节点,大概在35分钟左右;第二个比较重要的情节点是它冲进暴雨层,大概是在一小时零五分钟;第三个就是飞机备降,大概在一小时二十分钟左右。
可见电影是一部非常成熟的类型片,而且是由大家非常熟悉的香港导演刘伟强执导的。其实我之前来的时候没有带着太大的超出审美经验的期待,因为我觉得这部影片能把事件很好地呈现出来,这就已经很难为了。
因为这部影片大家感受得到,里边没有什么强烈的矛盾冲突,所谓设置一个正义的力量,再设置一个邪恶的力量。但这部影片里面它所有的冲突的设计、戏剧式冲突的设计都是来自于外力,所以我刚才提到几个情节点都是来自于外力影响。这非常难,但电影处理得不错。
【难拍的故事】
这个题材在普通观众眼里可能是特别好拍的,但我觉得并非如此。
第一是它没办法设置传统意义上的矛盾冲突点,有特别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情节其实大家都是知道的,因为大家看过所有新闻媒体的报道,包括景观的呈现、情节设置,其实大家都有期待。这其实比完全虚构的作品来得更难。
第二个就是主流电影本身层面。主流电影里会有很多牵引性的、引导性的价值观呈现,但在这部影片中我能够感受得到,现在我们内地电影创作与主流价值的结合已经做得比较成熟了。
比如说,影片最后的机长讲到的“三个敬畏”,一个叫做“敬畏生命”,他把生命排在第一位,第二个敬畏职责,第三个叫做敬畏规章。
这其实是我们大国崛起时代传递的所谓正能量,不是原来我们严格意义上所接受的、更多来自意识形态的灌输,而是带有更普遍意义上的这种价值观念。而这其实是大国崛起时代国家自信的一个象征。
【中国英雄应该是这样】
我们今天一再说中国银幕上应该有更多英雄形象的出现,因为在中国大银幕上我们看到的英雄形象大多数是好莱坞式的超级英雄。
我们现在能够数得出来的也就是《战狼》里的冷锋,其实我印象特别深,《战狼》系列出来的时候一直在讨论一个问题:我们今天的中国电影市场上也好,我们中国电影主流类型中也好,是不是应该鼓励英雄主义的、或者说个体英雄主义的影片。
这个话题一直到现在还是在讨论的过程当中,大家可以看到《中国机长》的处理方式,就能够感受得到,我们还是采用一种更集体式的,不能够凸显某一个个体,包括在驾驶舱里面的三位也是一个个体,并没有凸显某一个人。
当然说这是非常符合我们国家特有的文化的一种气质,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我们也期待可以看到更有个性的英雄形象的塑造和出现。
主持人冯帆说
【选题很有感触】
《中国机长》作为国庆档的一部主旋律电影,在题材的拓展和类型化探索上还是很令人满意的。
在题材的选择上,它不同于我们印象里最经典的革命历史题材主旋律电影,也不同于最近几年广受好评的《战狼》系列、《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等新主流军事电影。
它选择了一个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与我们每个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真实事件。这个角度让我们太有感触了,谁没坐过飞机?如果你有过天上飞的体验,会觉得这件事简直就是自己的亲身经历!
如果说新主流军事电影更多地是通过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来给我们以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那么这部以国内真实事件为题材的电影,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那种认同感。
【英雄亦凡人】
影片的人物很有意思,非常注意用一些细节的东西来呈现这些英雄。
电影里英雄的展现依然是一个英雄群像。但是在这一群人英雄面的展现背后,立马会通过一些细节的加入让观众感受到英雄们平凡人的一面。
比如说,乘务长在飞机非常颠簸的时候安抚了所有人之后,自己坐在座位上面转了转自己无名指上的婚戒。她本身也是一个妻子,可能还是一个母亲。她在乘务长这个必须让她以英雄面呈现的职责背后,也是有自己作为一个平凡个体的内心活动的。
包括机长也是,主要通过机长的家庭,包括在家里等他回去的妻子和要过生日的女儿,来体现机长作为平凡人的这一面。但谁又能说,不是这种平凡的日常,给了他们面对灾难的力量?
导演的表现手法也很有仪式感。其中有一个细节就是,当五号乘务员被撞击在地上晕倒的时候,乘务长在呼唤每一位乘务员,要得到她们每一位的回复。
当五号乘务员在大家的呼唤下终于醒过来、高高竖起拇指的时候,我们看到镜头慢慢往回拉,五个乘务员五只竖起拇指的手同时被呈现在银幕上面,一个英雄群像的表达一下子就完成了。
现场评分
8.5分!《中国机长》的整体观影感受,让观众给出了近期相当高的一个分数。
感谢齐伟教授的精彩分享,也感谢各位团友的参与!
如果你喜欢这部电影,《中国机长》将于9月30日登陆全国院线,记得要去影院支持哦!
更多详细内容请戳微博@藤井树观影团2011 看精彩回放哦!
P.S.感谢观影团的合作伙伴一直播、咪咕直播。没有来现场的朋友们也可在咪咕直播回看整场活动!
电影《中国机长》
将于9月30日上映
请去影院支持!
微博:@藤井树观影团2011
公号:藤井树观影团
“藤井树观影团”已同步入驻平台
| 微博 | 今日头条 | 一点资讯 | 豆瓣 |
| 搜狐号 | 企鹅号 | 什么值得买 | 大鱼 |
| 趣头条 | 虎嗅 | 百家号 | 新知 | 大风号 |
合作、投稿、咨询请联系:17717464097
转载声明:原创文章请注明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