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9年中考分数线公布,深圳公办普通高中学位紧张的现状再次挑动学生和家长们的神经。2019年深圳市中考考生近八万人,而公办普通高中计划招生35531人。公办普高升学率约45%,远低于北京、上海等城市,与距离最近的广州相比也不占优势。2018年深圳参加中考人数7.21万,58697被录取,其中公办普高录取人数34155人,录取比例为47.37%。“中考难过高考”的说法遂广泛流传。
超过一半人上不了公办普高,归根结底还是学位不足带来的,那么深圳为什么不多建高中满足大家需求呢?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小优在南方周末微信公众号看到相关分析,这里分享给大家。
“扩大公办高中学位建设迫在眉睫”,但同时,“落地难”这个当地公办普高学位供给的头号难题,仍无解决之道。
一组数据对比可以说明深圳公办普高学位的困境。
2009年,深圳就有近5.2万名中考考生竞争2.4万个公办普高学位,十年过去后,中考考生人数增长了近54%,但公办普高学位数仅增长了46%,同时,这十年又是深圳经济发展最快速的十年,GDP翻了3倍。
这座一线城市在经济发展上大步流星,基础教育建设却落在后面。经济的发展与人才的大量引进分不开,可是普高学位的增长速度又跟不上需求,导致“来了就是深圳人”成为一句口号,为深圳建设服务十几年,到头来孩子却连普高都上不了。
不要以为只有非深户上普高难,深户普高率也并不高,非深户就算不能在深圳上普高,还有最后的选择——回老家上学,而深户则少了一条退路。
1、公办普通高中学位增长供不应求
深圳市招考办披露,2019年深圳市中考考生近八万人。在此之前,深圳市教育局公布了2019年深圳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其中公办普通高中计划招生35531人。公办普高录取率约45%。
数据较2018年的近年新低进一步降低。一年过去,参加中考的人数增长了约四千人,公办普通高中的学位供给仅增加了一千多个。
随着录取分数线公布,考生和家长又发现,2019年中考,全体考生的平均分只提高了3分,但深圳排名前十的高中录取分数线普遍提高了3分以上,不少高中甚至提高了10分到20分。2018年上公立普通高中的最低分在310分上下,2019年则涨到了近350分。
深圳是全国最大的移民城市,人口平均年龄仅三十多岁,人口处于快速增长期。随着“二孩”政策和异地高考改革政策的实施,未来学龄人口还将大幅增加,学位压力将从小学逐步向初中、高中传递。
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深圳对于外来人口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可预见的是,学位需求将持续大幅增加。
近年来深圳为了引进人才更不断降低落户门槛。同时,非户籍人口在本地接受中学教育门槛相对较低,“在北京、上海,没户口想上公办中学要难很多”。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深圳中考招录中,公办普通高中有28.2%的学位提供给了非深户,学位供给仍远远不够。
对于人大代表们提交的增加公办普高学位建议案,深圳市教育局答复表示,“扩大公办高中学位建设已迫在眉睫。”
2、问题指向土地规划
在给人大代表们的回复中,深圳市教育局直呼高中建设“落地难”,把问题指向了规划、国土部门。深圳市规划部门向教育局反馈,整个深圳目前已难以提供占地面积较大的高中教育用地了。
一个例子是,2017年10月,规划部门向教育局提供了第十五高级中学的选址建议,计划建设60班全寄宿制高中,但该地块位于大亚湾核电站10公里影响范围内。教育局一年多后申请重新选址,大鹏新区规划部门则明确表示,辖区内已无合适用地。最后,该校的办学规模被压缩40%,改为36个班,重新选址深圳市光明区。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9月人大附中深圳学校高中部正式启用之前,大鹏新区内无一高中。而作为深圳的“生态特区”,大鹏新区已是深圳市可开发土地面积最大、房价最低的区之一。深圳的用地紧缺,由此可见一斑。
3、各区为何不愿多建高中?
深圳市对土地出让设置了考核指标,指标包括土地出让面积和地价收入。地价收入主要来自商业用地、住宅用地等经营性用地,而教育用地属于非经营性用地,基本没有地价收入。随着深圳可供建设用地越来越少,各区完成指标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区政府为了完成地价收入的指标,更倾向于出让经营性建设用地,甚至有把非经营性用地改变土地性质后进行招拍挂出卖的情况。
在近期的舆论压力下,教育局和规划局对这些地块再做梳理。教育局召集了部分人大代表开了座谈会,向他们通报了梳理的情况,120个地块中目前有56个地块还未建高中,经过逐个摸排,有20个还有在近年建设高中的可能,剩下36个地块权属复杂、部分已被挪用,“可以说基本上建不成高中了”。
4、深圳大力发展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
为满足义务教育的需求,深圳曾出现将已建成的多所高中改办为初中的现象。深圳罗湖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梁柱红在2004年曾发表论文提出,对于高中教育要“适度发展”。
他提出,在发展义务教育的背景下,要逐步缩小公办高中的办学规模,为发展初中教育腾出空间,该区公办高中只保留翠园中学一所,罗湖外语学校保留高中部,其余公办高中分批改办为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有严格的考核,而高等教育曾是深圳的重大“短板”,深受舆论关注,在2010年后得到极力发展。深圳市2006年发布的未来15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关于教育用地建设只提到了重点建设深大新校区、南方科技大学等重点建设项目。
来自人民日报“南方南工作室”去年6月的一篇报道则透露,未来10年,深圳计划投入1500亿元,集中资源办更多高水平大学,力争到2025年高校数量达到20所左右、在校生超过25万人,成为高等教育强市之一。2025年深圳将有望拥有20所高校。
“为何500亩的大学用地能够解决,50亩地就能办的高中却无法解决呢?”
当下的深圳,给外界留下了土地资源紧缺、用地成本高的印象。
但稀缺昂贵的土地若用于建设高中,很难短期内得到经济上的回报但是高中教育事关到深圳的未来发展和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也不容忽视。
5、“普职比”矛盾
目前的深圳其实并不缺高中阶段学位,缺的是公办普通高中学位。
深圳市教育局曾表示,2019年深圳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总计划7.84万人,符合划线录取条件考生7.83万人,“基本能保障所有符合条件的考生在深圳就读高中阶段学校”。
在公办普高之外,高中阶段学位还有民办高中和职业学校,但深圳公办普高的教育质量明显比民办高中要好,高考升学率较高的学校都为公办高中,加上民办高中学费相对较高,不少家庭负担不起,大部分考生和家长更不愿选择中职学校。深圳市高学历人群较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就读职业教育。
相关负责人称,上级部门对“普职比”设有考核,同时这个比例也是同行业较关注的,“做得好可以拿出来说”。另一方面,上级部门并未对“公办普高升学率”设置考核指标,建设高中学位“只能自我加压”。
这形成了一个矛盾,“普高率”越高,“普职比”也就越低。为了达到“普职比1:1”的要求,职业教育还要再加大投入。
目前深圳已启动《深圳市高中布局专项规划》编制,预计年底前完成,将尽力加大高中数量和规模。
根据2018年9月深圳市教育局印发的中小学学位建设实施方案,至2022年,深圳全市新、改、扩建公办普通高中18所,新增公办普通高中学位3.41万个。如果这一方案能够落实,深圳市公办普通高中可增加几乎一倍。
至于结果如何,我们就拭目以待吧。
内容来源:南方周末